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由于世界石油短缺,很多国家都在寻求新的能源作为汽车燃料。由甲醇和汽油构成的M15燃料,就是很有希望的汽车新燃料。近年来,我国有关方面在汽油机掺烧甲醇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汽车发动机燃用甲醇或M15后,给发动机的润滑、磨损以及润滑油性能带来的影响,是关系到其能否推广使用的重要问题。国外的研究,多注重于纯甲醇(M100)的影响,而对M15却重视不够,国内则尚未开展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甲醇汽油推广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甲醇汽油理化特性的分析,阐述了甲醇汽油作为汽油代用燃料的优势;结合中国甲醇汽油推广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从解决技术难题、制定国家标准及出台配套措施等方面归纳了今后推广应用甲醇汽油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甲醇汽油生命周期模型,并比较了M85、M90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及普通汽油在车辆上应用的全生命周期指标.结果表明,与燃用普通汽油相比,在全生命周期内燃用甲醇汽油混合燃料车辆的VOC和SOx的排放分别降低,但车辆的总能耗、温室气体和PM10、NOx排放分别增加;能耗和大部分有害排放物排放的增加来自于燃料生产阶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解放牌汽车CA15发动机在燃用甲醇、汽油混合燃料M15(汽油85%、甲醇及助燃剂15%)与燃用纯汽油两种情况下,对排放性能所作的对比试验结果,作了全面而扼要的论述。试验结果表明,燃用M15与燃用汽油相比,发动机的经济性、动力性都有所改善,排放中的主要有害成分下降较多。全负荷时CO降低38%,HC降低39%;部分负荷时NO_x降低40%。排放法规外的特殊排放物质如甲醇、甲醛等有所增加,但就其绝对值而言仍是较低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甲醇和基础汽油对混合燃料蒸发性能的影响,选用甲醇、市售93号无铅汽油和4种基础汽油作为试验燃料,研究了不同配比和温度下甲醇汽油的饱和蒸气压( ps )和蒸馏曲线。结果表明,甲醇汽油混合燃料饱和蒸气压呈现强烈的拉乌尔正偏差,包括M 0和M 100;同一比例甲醇汽油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迅速上升。不同体积分数甲醇汽油的饱和蒸气压对数(ln ps )与温度的倒数之间有很好的线性规律,拟合出了饱和蒸气压( ps )与甲醇体积分数之间的关系式。与M 0相比,M 10和M 15的10%馏出温度均有较大程度的降低,甲醇与汽油中的某些组分产生共沸。4种基础汽油中,重汽油与甲醇组成混合燃料具有最高的馏出温度。  相似文献   

6.
电控汽油机燃用高比例甲醇汽油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电控汽油机在燃用高比例甲醇汽油时受空燃比自适应控制限制不能正常运转的问题,设计了能够嵌入电控单元与喷油器之间的喷油脉宽信号处理器,能够按照经过优选设定的增益对电控单元输出的喷油脉宽信号进行扩展,将燃用高比例甲醇汽油时的空燃比维持在理论空燃比附近。与燃用汽油相比,发动机在燃用M85甲醇汽油时的动力性略有降低,排放指标基本相当,能量消耗率则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7.
含醇类燃料非常规排放污染物甲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RON93汽油、甲醇汽油(M15、M25、M85)、乙醇汽油(E10、E25)、-10#柴油和乙醇柴油(ED10)在一定工况下的非常规排放物--甲醛的检测.结果表明:发动机燃用汽油、柴油或醇燃料时,排气中都会产生醛类排放物,随着混合燃料中的醇含量增加,排气中醛类排放物也相应增加,汽油的甲醛排放要高于柴油;同一种燃料进行测试时,甲醛排放随着功率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双三元催化转化器对甲醛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某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低比例甲醇汽油油膜动态特性试验,研究了不同工况下 M10甲醇汽油的油膜特性和甲醇比例对甲醇汽油油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动机转速对甲醇汽油燃油沉积比例系数 X 和油膜蒸发时间常数τ的影响较小;冷却水温度对甲醇汽油的油膜蒸发时间常数τ的影响最大;同种工况下,甲醇比例在5%~15%之间时甲醇汽油的燃油沉积比例系数 X 达到最小;甲醇汽油比纯汽油更容易挥发,当甲醇比例低于10%时,甲醇汽油油膜蒸发时间常数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加显著减小,但是当甲醇比例超过15%时,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加,油膜蒸发时间常数变大。  相似文献   

9.
甲醇作为一种代用燃料,可以与汽油混合使用,人们对使用低比例甲醇燃料发动机的性能十分关注。文章对加入M15甲醇汽油和加入93#汽油的发动机分别经过300 h台架强化试验,测试发动机功率、扭矩及油耗率。强化后,2种燃料的动力性能相近,但M15甲醇汽油的燃料消耗量比汽油高出9%。在汽油发动机中,直接使用M15甲醇汽油,除发动机燃料经济性变差外其他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10.
郭昌伦 《天津汽车》2013,(11):43-46
甲醇作为一种代用燃料,可以与汽油混合使用,人们对使用低比例甲醇燃料发动机的性能十分关注。文章对加入M15甲醇汽油和加入93#汽油的发动机分别经过300 h台架强化试验,测试发动机功率、扭矩及油耗率。强化后,2种燃料的动力性能相近,但M15甲醇汽油的燃料消耗量比汽油高出9%。在汽油发动机中,直接使用M15甲醇汽油,除发动机燃料经济性变差外其他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11.
以掺水甲醇作汽车代用燃料是今后汽车燃料无铅化和低排放的一个发展趋势。全国的肥厂联产粗甲醇将给生产厂和全国运输业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发展掺水甲醇汽油燃油系统的关键是生产一种双浮子室化油器。在掺水甲醇汽油燃油系统基础上发展内燃蒸汽机,可能使我国汽车业在燃料代用、节能和降低排放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2.
甲醇可作为汽油机的替代燃料,本文通过对不同比例的甲醇汽油M15和M30与93#汽油在桑塔纳轿车上进行燃烧试验对比,研究不同比例甲醇汽油对整车在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性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详细论述了高浓度M85甲醇燃油对乘用车所用的汽油燃油泵总成中各零件的影响,为正在研究甲醇燃油的整车厂及燃油系统相关的零部件生产设计企业,提供可借鉴的燃油泵支架总成在替代燃料中的分析及设计改进方案和常规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丁腈橡胶和尼龙塑料在汽油、甲醇和甲醇汽油中的溶胀行为规律,以93#汽油、工业甲醇和未改性M15甲醇汽油作为试验液体,参照GB/T1690-2006,用50mm×25mm×2mm试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浸泡试验,定期测定试件的质量、尺寸和体积变化。结果表明丁腈橡胶在93#汽油和工业甲醇中均有微弱溶胀,在甲醇汽油中有比较明显的溶胀;尼龙在93#汽油中无溶胀现象,但在工业甲醇和甲醇汽油中均出现明显的溶胀现象,且工业甲醇的影响更为强烈。同时分析了导致溶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碳平衡法原理,并给出了根据碳平衡法得到的甲醇燃料消耗量数学模型。根据甲醇燃料消耗量与相同碳排放的汽油燃料消耗量的计算,得出甲醇与汽油的当量比为2.17。因甲醇汽车燃烧甲醇时的排放低于燃烧汽油,同一台M100甲醇汽车甲醇燃料消耗量与汽油燃料消耗量的比值要低于2.17,即替代比小于且接近于当量比。通过实车检测得出,M100甲醇汽车的甲醇与汽油的替代比在1.9~2.0之间,取1.95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M15甲醇汽油在添加防水添加剂和未添加防水添加剂的条件下的储存性能;比较了A,B两种添加剂随温度变化的稳定性;研究了M15甲醇汽油在加入防水添加剂后对非金属材料的溶胀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加入防水添加剂,明显改善了M15甲醇汽油的存储性能,并且发现A添加剂具有随温度变化更好的稳定性;通过试验,还筛选出了发动机供油系统中对M15甲醇汽油与添加剂具有抗溶胀作用的零件材料。  相似文献   

17.
甲醇汽油混合燃料的甲醛排放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M10(甲醇占10%,90号汽油占90%)、M15两种混合燃料及汽油M0在小型内燃机上进行了不同载荷下甲醛排放试验。结果表明,M10与M15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在空载和满载时尾气排放中的甲醛含量较高,半载时的甲醛含量低;在空载时,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加,尾气中的甲醛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8.
进行了电喷汽油机燃用汽油和多种不同掺混比例甲醇汽油的试验研究,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测量了普通三元催化器前后的甲醛排放。试验结果表明:甲醛排放量随掺醇比例、转速的增加而增大,随扭矩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三元催化器对甲醛排放的催化转化效率随着掺醇比例的增加而减小;燃用M30以下低比例甲醇汽油时,催化器对甲醛排放的催化转化效率在多数工况都能达到85%以上,受工况影响并不明显;燃用M50以上中高比例甲醇汽油时催化器对甲醛排放的催化转化效率受工况影响较大,随着发动机转速、扭矩的增加而增加,在低转速低负荷下催化效率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甲醇汽油对供油系非金属件溶胀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讨论了中比例甲醇汽油及车用非金属材料的相关性能,对车用发动机供油系的非金属件进行了在汽油和甲醇汽油中的浸泡溶胀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在汽车上普遍推广使用中比例甲醇汽油,部分非金属材料零件应改用耐甲醇溶胀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甲醇汽油的中红外法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培安公司生产的ERASPEC中红外汽油分析仪,对5%~50%的甲醇汽油中的甲醇含量进行了测量,试图找到一种有效的甲醇含量测量方法;同时,将93#汽油及甲醇含量在5%~20%的甲醇汽油的辛烷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甲醇含量超过30%时,使用该仪器所测得甲醇含量与实际的甲醇含量有较大的偏差;若采用稀释测量的办法,使用石油醚或汽油对甲醇汽油稀释后的测量结果比使用无水乙醇的稀释结果好;另外,随着甲醇含量的增加,甲醇汽油的辛烷值及抗爆性均呈增大的趋势,但是当甲醇含量超过15%时,将对辛烷值没有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