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能源和环境问题让电动能源汽车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也成为了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电动汽车来说,现阶段因为电池单位质量储能较低以及续航情况较弱,因此必须要重视其车身的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汽车车身设计和制造技术发展很快,本文着重从载重汽车的车身造型、设计特点、内饰布置等方面简要介绍一下当代汽车车身的发展动态。据国外资料介绍,现代载货汽车的设计构思基础,已从70年代的载重优先发展到如今的载人优先,即具有清新的时代感和浓郁的人情味,充分体现出功能性和艺术性的巧妙结合。概括起来有这样几方面的共同点:一、外部造型风格越来越趋于一致现在,各国汽车车身的设计者,都在努力从各个方面考虑着如何使新的车辆更加可靠、经济、美观、舒适和安全,其结果,使得同类汽车的造型特点和风格日渐一致。就轻型载货汽车来讲,已形成欧美和日本的两大派别。到80年代中期,日本各主要汽车公  相似文献   

3.
在汽车产品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汽车艺术造型专家们在汽车的形和色上颇下功夫。当汽车外形决定后,汽车的色彩设计和外观装饰对汽车销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在流行的汽车彩条粘贴技术,更使汽车装饰技术前进了一步。 1.车身外饰彩条是一种美学艺术 车身造型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既包括结构、空间、物理、材料、设备等自然科学,又包括艺术、美学、环境心理学、经济学等社会物质文明的需要,同时人们也将它作为自己的审美对象,要求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车身外饰彩条就是为了提高汽车车身的外在美感,  相似文献   

4.
为减轻汽车车身质量,提高车身结构性能,降低车辆开发成本,研究采用管件液压成型工艺的汽车水箱框架设计。详细介绍了基于液压成型工艺的汽车水箱框架的开发过程、制造方法和工艺特点。液压成型的零件因在性能、空间尺寸、结构柔性、成本和质量等方面具有优势,使其在车身结构中的运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了阐明纯电动汽车车身设计的关键技术,探讨了纯电动汽车车身设计的难点和对应的解决措施。首先从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搭载的重要零部件角度出发,揭示纯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的不同点,然后阐述纯电动汽车车身设计区别于燃油汽车车身设计的困难点,进一步对每项难点给出纯电动汽车车身结构设计的解决措施,包括车身底板梁系架构完整连续设计、侧面柱碰撞的结构耐撞性设计、车身前后悬架安装点设计、车身防水设计、铝合金车身设计、整车换电锁止技术和动力总成悬置技术。综上分析表明掌握这些关键技术,纯电动汽车车身结构设计易于达成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汽车外型是由复杂的曲面构成,传统新车型设计开发需要较长的时问和大量的人力、物力。本文针对传统车身设计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将快速成型技术引入到车身设计开发中,使车身设计开发的周期显著缩短,设计的精度提高,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相似文献   

7.
福特汽车公司最近公布了一种可以利用LED(半导体发光管)随意改变车身颜色的概念车GloCar。这种设计的构思很奇妙,结构并不复杂。GloCar车身覆盖了一层成形的半透明塑料面板,可以利用其内部的LED改变车身外部颜色。其优点有三,一是发光的车身容易被其它车看清楚,能减少碰撞事故;例如车身外板可用作刹车和转向指示灯,概念车GloCar的后端围板制动时发红光,光线明亮,还可以告诉后面跟随的车辆司机保持安全距离。二是发光的车身可以发出除黑色以外的任何颜色光,使车身颜色服从车主意志变化,富有个性。三是由于车身表面是一层半透明塑料面板,因此简化了喷漆工艺,不仅简化工艺还可减少喷漆带来的污染。(摘自:汽车中国)利用LED改变汽车车身颜色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伍升安 《时代汽车》2020,(1):61-62,67
车身侧围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到车身的安全性能以及舒适性能,并且侧围是整个车身开发中设计周期最长、模具开发时间最长的部分,其开发速度的快慢与设计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是否能按期完成。  相似文献   

9.
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带动了人们对出行方式的需求,汽车逐渐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人们对汽车车身设计的要求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汽车制造的过程中,汽车车身设计作为汽车生产的重要环节,必须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促使设计人员提出符合社会大众需求的汽车车身设计,对汽车车身设计质量的控制带来帮助。汽车车身设计质量控制对于汽车车身的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汽车车身设计质量控制工作不到位的话,会导致汽车在之后的生产过程中难以有效地完成既定的目标,造成汽车在最终的使用过程中具有严重的问题,因而汽车设计人员及生产者必须要对汽车车身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确保汽车车身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完成。文章通过对汽车车身设计的质量要求进行阐述,说明相关的汽车车身设计结构方式,提出切实的汽车车身设计质量控制方法,有效地对我国汽车质量的提升做出保障,为我国汽车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0.
汽车车身的设计与制造是汽车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汽车生产新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阐述了汽车车身相关设计方法及新工艺的应用,希望对车身相关从业人员予以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汽车灯具产品的设计已从对功能的需求扩展到对美的追求,因而懂得美学已成为产品设计者的一项基本要求。本文简述审美及形式美的概念,列举一些形式美的常见形式,论述形式美在汽车灯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和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了大型汽车车身涂装线工艺设计的重要性、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关键点,提出在工艺设计中应该注意的要点及主要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遗传算法在汽车悬架参数优化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对遗传算法的基本概念、基本步骤以及常用的基于二进制编码的遗传算法的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以1/4汽车两自由度振动模型为对象,运用遗传算法对悬架刚度和减振器阻尼系数进行了优化求解。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得到的车身垂直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较优化前在整个频率范围内均有较大的减小,遗传算法应用于汽车悬架参数的优化设计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油泥模型在汽车车身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车身设计过程中,尽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应用已非常普及,但油泥模型因其真实性仍被广泛采用。文章介绍了油泥模型的发展历史、特点和其制作过程。通过对传统车身设计流程和现代车身设计流程的比较,分析了油泥模型在车身设计中的重要性,及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油泥模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车身的尺寸和精度设计已成为汽车制造技术的重要环节。文章从RPS的定义、相关术语和设计原则等方面,叙述了定位基准理论在车身精度设计上的应用,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通过实例介绍了在设计与生产中如何选取定位基准点和应用RPS。RPS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我国汽车的设计水平,RPS定位点的精度控制,保证了汽车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陈军  徐燕坤  常世平 《汽车技术》2003,(1):30-32,39
针对冲压工艺设计的特点,提出了冲压工艺模板的概念,将基于模板的设计方法引入到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设计领域。探讨了冲压工艺模板的信息建模及及其实例化设计,给出了基于模板的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快速设计集成系统的开发框架。最后以某型轿车的发动机盖外板冲压工艺设计为例,介绍了应用该方法进行冲压工艺设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论述如何根据法规和汽车灯具造型的可行性,通过设计方法,关注设计要点,实现汽车后组合灯位置灯(LED光源)在应用场景的动态效果。此功能包括位置灯光源、MCU(光源控制器)和BCM(车身控制器)。所述车身控制器和光源控制器在一定条件下驱动位置灯光源,使得位置灯光源以一定的程序进行点亮,使得后组合灯的点亮效果更时尚灵动。希望所阐述方案的工作原理和逻辑方法,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车身结构耐撞性能响应具有强非线性的特点,以某车身前部结构轻量化为例,在利用支持向量回归建立近似模型阶段,分析比较了3种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均匀设计与支持向量回归相结合最适合耐撞性能近似模型的构造.基于所得最优近似模型进行车身前部结构的优化设计,在保证耐撞性能的前提下,达到减重2.61 kg、实现6.51%轻量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汽车轻量化技术是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已成为国内外汽车工业界的研究热点。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车身上的系统应用引领了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进程。本文对国内外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身及零部件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总结,从结构设计与性能仿真两个方面对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pose a concept design process for an automotive body structure using technical information on the major joints and members of vehicles. First, in order to collect the technical information on major joints and members, 17 vehicles were selected using benchmark data. The collected technical information for the selected vehicles was the cross sectional shapes of each joint and member which were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joint stiffness, crashworthiness and static stiffness of the member to make a database along with cross section properties. This study applied a ‘What If Study’ technique to perform a concept design of an automotive body using the analyzed information and selected cross section meeting the design objectives. The criteria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 cross section were defined by subdividing the defined design objectives of an automotive body structure and constraints into members and joints. In order to configure an analysis model of an automotive body structure using the selected cross section, a shape parametric model was used and static stiffness, dynamic stiffness and crashworthiness were assessed to evaluate the configured automotive body structure. The evaluation result showed that the crashworthiness and static/dynamic stiffness were improved compared to an existing body structure. In addition, the weight of the body structure was reduced. Through this study, the process that can rapidly and effectively derive and evaluate the concept design of an automotive body structure was defined. It is expected that, henceforth, this process will be helpful for the study of automotive body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