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舰导弹的射击方式是影响其捕捉概率的重要因素,如何合理选择射击方式,以提高反舰导弹的捕捉概率是非常有必要研究的问题.在分析目标散布的基础上,建立了反舰导弹2种射击方式下的捕捉概率模型,并在设定的条件下通过计算比较分析了多种目标要素对2种射击方式下捕捉概率的影响,为反舰导弹射击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分析结果来看,目标要素中目标速度和距离对射击方式选择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在低目指精度条件下,反舰导弹采用传统射击方式单发导弹捕捉概率不高,发射多发导弹时对至少命中一发概率的提高不明显。论文提出采用扩散射击方式,通过精确计算设置导弹的瞄准点,以此确保至少一发导弹有效捕捉目标,并对扩散射击与区域射击的效能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末制导雷达搜索方式已知的条件下,建立了空舰导弹射前目标指示精度模型。引入误差分析的思想,综合考虑自控终点散布误差引起的末制导雷达有效搜索区域的变化,修正了目标指示精度模型。采用解析算法,在不同末制导雷达搜索扇面角、不同开机距离的情况下,对超音速反舰导弹射前最低目标指示精度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了目标指示精度模型的正确性,搞清了影响目标指示精度的各种因素,为反舰导弹目标指示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舰载弹炮结合武器和反舰导弹的特点,建立了导弹射击效能仿真模型和火炮射击效能仿真模型,最后建立了弹炮结合武器射击效能的仿真模型,并对不同目标的毁伤概率进行了仿真。该模型能较精确地对射击效能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5.
反舰导弹打击近岸目标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反舰导弹捕捉目标原理和导弹自控终点误差的基础上,研究了可变扇面角和自导距离的反舰导弹对近岸目标攻击时,末制导雷达装订参数及导弹射程等要素的变化对近岸目标捕捉的影响。给出了算例,可为目标捕捉分析和作战指挥人员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使用特点,建立了单次射击杀伤概率计算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单次射击杀伤概率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分别建立了一个目标通道连续单射、连续齐射和多个目标通道集火齐射对目标杀伤概率模型,并对各种射击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齐射导弹数量和集火齐射目标通道数量等射击参数优选结果。  相似文献   

7.
对编队目标的全捕概率研究是中远程反舰导弹目标选择和火力分配的重要环节,以单目标的现在指示点作为瞄准点无法保证获得全目标最优捕捉概率,论文在分析典型目标编队队形结构和其机动以及导弹自控终点散布的基础上,结合末制导雷达搜索模型,通过试验仿真的方法确定给定约束条件下的最佳瞄准点及攻击航向,并分析了影响全捕概率的主要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大中口径舰炮弹丸水柱对高速运动目标的毁伤机制,提出了一种在不对武器装备进行改造的条件下,通过修正舰炮射击距离,对反舰导弹进行抗击的水幕反导射击方法.本文重点研究了水幕反导的射击原理、诸元解算与射击实施方法,并对其反导射击效果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水幕反导射击方法显著提高了大中口径舰炮防空反导效力,对增强水面舰艇生存...  相似文献   

9.
张磊  王亚  罗兵 《舰船电子工程》2011,31(3):112-115
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是反舰导弹抗干扰能力研究的主要对象。文章提出了通过缩短末制导雷达自导作用距离提高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抗干扰能力的方法,分析了在应用上存在与自控终点散布增大的主要矛盾,通过仿真实验建立了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了在满足指定捕捉概率下自导作用距离的最优值。  相似文献   

10.
多通道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射击次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通过对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射击过程的分析,对单目标通道建立了射击次数模型。对单目标通道射击次数模型经过适当变换,求出多通道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第一个目标通道的射击次数,并根据一次射击周期中可用目标通道数受弹目遭遇时间和各目标通道作战空域不同的限制,建立了多通道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射击次数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