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引言 邓小平同志1984年10月22日<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会上讲话>中论述:"因为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恐怕明朝明成祖时侯,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好望角型船租船市场正在好转,但是它充满了变数。2002年许多散货船玩家没有警惕而吃了苦头。每年中国的钢厂与国内外散货船经营就有关运输铁矿砂签定一系列的大合同。许多中国运营商并不拥有船舶,而需在租船市场上寻找船源以满足需要。  相似文献   

3.
《游艇业》2013,(10):24-24
每年的10月9日都是世界邮政日。值此之际,我们也策划了一期将邮票文化和海洋文化结合到一起的选题,而提到我国的海洋文化,郑和无疑是我们的开山鼻祖。那么在接下来的篇幅中,就让我们重温二下这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4.
我是来自广西航运学校的一名学生,我名字叫梁庆军,现就读轮机管理。首先,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来到广东省参加2006珠江片区航海日行活动,请允许我代表有广西航运学校以及贵州、云南、广东等参加这个活动的代表们,向南沙港口和各协办单位对我们此次参观考察活动的热情招待表示忠心  相似文献   

5.
云南是我们航海祖先郑和的祖籍,仰慕已久,这次我怀揣着对郑和七下西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崇敬,踏上茶马古道,领略高原风情。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一年中,发生在亚洲的经济风暴,使得正在向这个地区做出口生意的许多托运人(shippers)和他们的货运代理(forwarders)吃了不少苦头。他们遇到的共同困境是:货物已经装船出境,或者说已经交付承运入(carriers),而信用证无法结汇;一向认为凭正本提单放货的承运人忽然收到托运人关于中止放货的通知;而手中挥着正本提单的收货人又在码头上大  相似文献   

7.
郑和,云南昆阳人(今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本姓马,小字三保,回族人。祖父与父亲同叫哈只。哈只并不是真名,而是阿拉伯语haji的音译,意思是“巡礼人”,即朝圣。当时人们把朝拜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人尊称为哈只。礼部尚书李至刚说郑和“自幼有材志”,这与他从小所受教育及其祖父、父亲的经历很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7月11日,我们又度过一个航海节。在航海节重温郑和航海精神,更加激励我们“爱我蓝色国土,发展航海事业”的志向。如今,我国不仅是海洋大国,也已成为港口大国。海洋与港口紧密相连,可以说,开拓航海业就为强盛港口打下基础,而强盛港口又将为开拓航海开辟道路。当今,世界经济已日益一体化,我们提出“和谐世界”的口号,为我们继续弘扬郑和精神、树立新的海洋观创造了前提和提供了精神指导。新的海洋观就是,经略海洋必须把和平交流、把全球资源配置与经济开发、谋划海洋获取可再生能源等资源三者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9.
600年之前的郑和正在成为21世纪初全世界科技界.经济界、航海界.军事界和外交界等的热门话题。人们为什么对郑和念念不忘呢?究其根本原因是:郑和给人类社会做出的贡献确实很大。随着历史进程的演变.他的光辉业绩将永远值得人们纪念、学习和仿效。特别是在当前.我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的东方,就是应该从郑和的业绩中吸取精神营养.激励我们一往无前、创造出更大的业绩。  相似文献   

10.
曹忠喜 《中国港口》2005,(7):9-10,8
郑和下西洋是历史上闻名中外的远航壮举,也是世界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大盛事。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有助于我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增进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友谊:扩大港口在社会上的影响,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相似文献   

11.
1405年,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开始了他的航海壮举。其船队规模之大.技术之先进和访问地点之多都是世界航海史上史无前例的。自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最多时达200多艘船的规模宏大的船队,其中长148米.宽60米的大型船只60余艘。使用了罗盘.测深器.牵星板等世界先进技术,航程10万余里。先后到过印度支那半岛.  相似文献   

12.
《珠江水运》2006,(Z1):1
七月,是值得纪念的一个月。“中国航海日”活动伴随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成为这个月又一个热点和亮点。601年前的7月11日,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向西洋进发,成就了我国航海事业的伟大创举。今天我们弘扬郑和精神,就是要弘扬郑和所体现的敬业献身、忠心为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崇尚和平、敦信修睦的伟大精神,推动我国海洋与航海事业实现新的发展,铸就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3.
胡善美 《航海》1996,(2):30-31
汽车朝着东南而去的高速公路飞驰,从吉隆坡出发140多公里,只两个小时左右,我们便进入了古城马六甲的怀抱。 “马六甲”这个名字,在梵文中是“大岛”的意思。但据向导说,这是一种树的名字。五六百年前,当时来自苏门答腊的王子拜里美苏拉,在这里憩息,他问随从,那歇脚的地方长的一棵树叫什么名字,跟随的说是“马六甲”。后来,竟然称这个地方为“马六甲”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时期,我们深情缅怀600年前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的著名航海家——郑和,缅怀他为中国人民所创下的伟大壮举和历史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5.
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开海远航的重大历史事件,是继“继张班伟业,开哥麦先河”的传大壮举,可是中国自出现郑和后,再未出现过第二个郑和级的航海家,反而退居东洋,中国自此衰落;而西方自哥伦布之后,却出现无数个重量级的航海家,从而使西方世界进入资本主义的新时代。这一切均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规律,并非任何人力所能逆转。本文旨在通过对郑和与哥伦布现象的比较分析深入研究这一发展规律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和着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节拍,中国第一个“航海日”如期而至。这个体现郑和精神,为社会各界呼唤多年的节日终于正式为国家确立,这是民意所向,是发展所需,是所有包括航海、海洋、造船、渔业等有关行业和其从业人员以及海军官兵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值得庆祝纪念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着悠久的航海历史,最早可以追述到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已能用火与石斧“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利用原始舟筏在海上航行了。在中国辉煌的航海史中最让国人骄傲的是明永乐至宣德年间(1405年~1433年),航海家郑和先后七次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远洋船队,纵横驰骋于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到达亚非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8.
郑和功成名就的航海活动广为人们所传颂。他的船队所经过的地方还流传着许多神话般的轶闻。有些故事还在地方志记载过。下面介绍的是郑和与麻风病人的故事。有次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路经厦门附近的海面时,忽报船队中有人患了麻风病,病情正在日趋恶化。郑和知情之后。为制止麻风病蔓延,不得不做出一种既令人伤心但又十分果断的决定:把麻风病人暂时流放在就近的一个小荒岛上。光阴荏苒,转瞬已是数年。郑和出使西洋归国。尽管这位伟大的航海家疲于事务,但并没有淡忘那位患了麻风病的普通船员。在返航途中,他特令船队驶  相似文献   

19.
关于这些年我们这儿的经济奇迹论证者已然很多,而且从方方面面论证过、不厌其烦地论证过,弄得“奇迹”这个词都已经显得相当平凡了,奇迹太多的日子里,  相似文献   

20.
庄辑 《珠江水运》2008,(6):59-59
郑和(公元1371-1433),十五世纪初期中国伟大的航海家。本姓马,赐姓郑,回族,云南昆扬州(今云南晋宁县)和代乡人。世代信奉伊斯兰教。兄妹六人,排行第三,小字三保,后都称三保太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