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京地铁8号线永定门外站一木樨园北站区间隧道埋深较深、受地下水影响严重、周围环境复杂,对施工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对明挖法、暗挖法及盾构法3种施工方法进行比选,确定了加泥式土压平衡盾构机的施工方案,拟定了隧道净空尺寸、对管片结构进行设计及优化。采用MIADS/GTS数值模拟软件对盾构法施工造成的地表及过街通道变形进行验证,计算结果显示地表最大沉降为14.4mm,过街通道最大沉降为5.5mm,满足控制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隧道和客运隧道建设遭遇软弱围岩时塌方事故频繁发生的状况,对全粘结型锚杆插入掌子面前方待挖核心土体注浆后可以有效地提高加固体的黏聚力C、内摩擦角以及弹性模量E,提高掌子面前方待挖核心土体的整体强度和刚度、抑制地表沉陷,提高掌子面的稳定性的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全粘结型锚杆加固掌子面的强化机理,旨在获取全粘结型玻璃纤维锚杆加固掌子面提高待挖核心土体黏聚力C、内摩擦角以及弹性模量E的幅度,避免隧道频繁发生塌方事故。通过在浏阳河隧道的现场试验应用表明:全粘结型锚杆能够有效地提高掌子面前方待挖核心土体的整体强度,保证隧道施工过程掌子面及其周围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4.
中梁山隧道是修建成渝高速公路的关键工程,该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人文条件等均极复杂,存在有岩溶,采空区,瓦斯,断层,岩爆,侵蚀性地下水等诸多问题,是中外罕见的,集“五毒”于一身的隧道工程,中梁山隧道的路线方案影响整个工期和造价,各路线方案经过认真,吉密的方案比较,最终确定采用Ⅲ上方案。 相似文献
5.
采用FLAC3D建立软弱围岩隧道模型,通过对比多种工况下的隧道支护效果,提出由超前支护和"钢架+钢筋网+两翼锚杆+喷射混凝土+锁脚锚杆+纵向连接筋"组成的初期支护形成联合支护结构。取消拱部范围系统锚杆,不仅未影响隧道围岩稳定,而且可以缩短了工序循环时间,有利于及早封闭围岩以形成完整的支护结构,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高原高寒地区风积沙地层隧道具有失稳快、易坍塌、初期支护变形速率高,且受区域气候影响,施工进度慢、有效施工时间短等特点,为解决风积沙隧道开挖时漏沙、洞顶坍塌及支护完成后的变形控制问题,保证安全快速施工,依托格库铁路依吞布拉克1号隧道风积沙段工程,根据水文、地质及周边环境选择隧道内水平旋喷桩、地表竖直旋喷桩及地表注浆3种超前加固方案,从安全性、经济性、施工工期及技术难度等方面进行比选论证,确定采用地表竖直旋喷桩并有效实施。现场实施和监测结果表明: 在施工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地表竖直旋喷桩超前加固能有效防止漏沙及洞顶坍塌,保证隧道工作面的稳定,且能实现超前加固与开挖平行作业,达到安全、经济和快速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8.
川藏公路迫龙天险路段的坍方,滑坡,飞石,路基水毁,冰川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商害十分集中,成串分布,为了避开不良地质中段,走出路基病害困境,使干道公路保持全天候通车,拟建迫龙隧道通过。隧道方案的比选,必须研究隧道洞门的可行性和隧道洞体围岩的稳定性,同时,还必须研究拟建隧道两端引道路基的病害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岩溶区隧道掌子面突水灾害的预警与防治提供理论支持,针对岩溶隧道掌子面断续节理防突岩体,从断裂力学角度分析了地应力和岩溶水压力等自然营造力作用下断续裂纹的压剪起裂属性以及分支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随水压和支裂纹扩展长度的变化规律,推导了断续节理岩体发生轴向张拉贯通破坏突水的临界水压力。运用两带理论和推导的临界水压力公式,建立了基于最小安全厚度的岩溶隧道掌子面断续节理防突层失稳突水判据,并分析了掌子面前伏岩溶水压力、断续主裂纹长度、断续裂纹排距及裂纹与最大主应力夹角等对防突层最小安全厚度的影响规律。采用可考虑流固耦合效应和岩体结构特征的三维离散元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岩溶隧道近接前方高压富水溶腔顺序开挖中掌子面防突层岩体位移场、渗流场等演化规律及其临突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岩溶掌子面的不断推进,掌子面防突层岩体挤出位移逐渐由单一卸荷引起向卸荷和前伏岩溶水压共同影响过渡;掌子面各测点位移及位移增加幅度均持续增大;掌子面挤出位移和掌子面水流速度在突水通道即将形成时出现激增和突升现象,具有明显的突水前兆特征。 相似文献
10.
桐庐隧道方案的合理选择对杭黄铁路的社会经济效益、施工及运营期的安全非常重要。文中从与地方规划协调性、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施工风险、工程实施难度、安全、工程投资等方面,对杭州至黄山铁路桐庐隧道方案进行了比选,提出明挖方案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工程投资省,予以推荐。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过海隧道建设过程中安全快速穿越不良地质段的问题,依托厦门地铁3号线本岛至翔安过海隧道工程,针对其不均匀软弱围岩,对超前帷幕注浆方案进行研究。针对原“99孔-25 m”设计方案存在施工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采取以“减少钻孔、配套优化”为主的系列优化措施,确定“56孔-25 m分段前进式”超前帷幕注浆方案: 1)径向加固范围为工作面及开挖轮廓线外5 m; 2)纵向加固范围为25 m; 3)浆液扩散半径为1.5 m; 4)注浆终孔间距为2.2 m; 5)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单液浆、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2种注浆材料; 6)注浆终压为0.5~1.5 MPa。结果表明: 方案优化后的扫孔效率提升至200 m/d以上,注浆效率提高3倍以上,综合施工速度平均达到1.72 m/d,为原计划的2倍,证明了优化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13.
地质雷达作为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手段之一,能探测掌子面前方岩体的变化,特别是对于含水区围岩、裂隙破碎带有较高的识别能力。介绍地质雷达基本工作原理和探测方法,并结合美国SIR-3000型地质雷达,说明其西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下道路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需要更为集约高效的模式。以北京广渠路东延地下隧道方案选择为例,综合考虑道路功能发挥、周边地块需求、规范标准采用等因素,对隧道开挖的各种方案进行深入对比,探讨适合城市地下隧道的最优方案,认为明挖法更适合该工程的实际情况。隧道方案比选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综合考量诸多因素,以求发挥城市地下道路服务城市的最大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以成都地铁18号线锦城广场站~世纪城站区间隧道下穿污水管为对象,采取对横跨隧道的DN800污水管道外部加钢套筒、在与右隧道并行且紧邻的废弃污水管中填充混凝土和注浆加固地层等四种组合方案,对盾构隧道近接既有管线并破坏部分既有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方案下既有管线竖向位移和第一主应力的特征,得出结论:仅对DN800污水管加钢套筒或仅在废弃污水管内填充混凝土无法保证施工安全,额外注浆加固地层能提高安全储备但造成浪费。综合考虑安全性、适用性,选取方案三最优方案,即对DN800污水管加钢套筒同时在废弃污水管内填充混凝土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16.
连拱隧道改扩建方案探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内某高速公路中双向4车道连拱隧道改扩建项目为依托,提出了10种连拱隧道改建方案,并从行车安全性、对既有工程的充分利用、交通组织易于识别等多角度对方案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定性分析结果选出3种较优方案,对3种较优方案从工程造价、施工难度、占压矿产等方面进行定量比选分析,并对隧道原位扩挖2种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模分析,通过模拟结果得出: 1)大断面隧道改扩建中采取较强的支护可有效控制隧道变形; 2)方案1和方案2施工引起隧道位移和应力均可控,2种最大轴力值相差不大,但方案2位移控制效果更好; 3)大跨度隧道在改扩建或新建过程中,需注意隧道拱顶沉降和拱底隆起,其中拱底隆起问题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隧道地质灾害超前预报可以探测待掘围岩的物理、力学状态,文章分析围岩类型及物理、力学参数的变化,可以预报可能发生的各类地质、水文病害。为安全运营、合理使用资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对岩溶发育地区隧道开挖时现有地质预报技术对岩溶突水较难做出准确预测的问题,设计出大断面三维多匝小回线瞬变电磁探测技术。依据岩溶发育特点,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掌子面前方25 m和50 m处不同体积富水溶洞进行模拟,研究掌子面前方不同距离和规模的低阻异常体瞬变电磁响应特征。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在张吉怀铁路古丈隧道岩溶发育段进行探测验证,结果表明: 1)溶洞模型在二维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上25 m和50 m处形成闭合、视电阻值小于60 Ω·m的低阻区,低阻区与设计的模拟体的位置和范围一致; 2)大断面三维多匝小回线瞬变电磁探测三维显示结果与现场实际揭露情况基本吻合,采用该技术能够准确预报掌子面前方17~30 m、隧道两侧20 m到隧道中轴线的充泥含水溶洞。 相似文献
19.
地铁隧道下穿大量建筑物,评估隧道施工引起的影响是控制工程风险的关键课题。结合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中山路西站—中山路站区间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抗浮锚杆基础,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分析区间隧道开挖对既有建筑物抗浮锚杆的影响,对工程可实施性进行研究,提出相应工程辅助措施。实践结果表明:区间隧道开挖引起的变形满足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川藏公路前碉桥至龙胆溪段是天全通往二郎山隧道的关键路段,自然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为了避开不良地质,维持川藏公路的正常运营,拟建龙胆溪隧道绕避通过。本文对处于不良地质条件下改建隧道工程在方案比选时应遵循的原则作了初步的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