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涡轮增压器是帮助发动机实现小型化与高功率化的有效装置。因此,研究人员正在持续不断地研发分别匹配柴油机与汽油机的涡轮增压新技术。日本IHI公司为实现涡轮增压器的小型化,提高车用涡轮增压器性能,改进部件结构和降低成本,着重开展相关基础技术的研发,并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出能配装各种车型的新型涡轮增压器。简要介绍IHI公司的涡轮增压技术,指出涡轮增压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二十一世纪初叶,我国柴油机产业迎来了技术革新的新时代,车用柴油机率先采用了涡轮增压技术,由于其出色的综合性能和较低的控制成本,涡轮增压器已全面应用到车用、非道路、船电设备等各种用途的柴油机之中。发动机工作时,增压器涡轴的转速达到每分钟10万转以上,涡轮端温度也会超过500℃,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要想增压器长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具备正确的使用方法和良好的养护习惯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柴油机增压后在基本上不增加本身重量的前提下,功率提高30%~50%,扭矩提高40%~50%,燃油消耗率下降6%~8%,排气浓度也大幅度下降。我厂于1976年开始生产车用废气涡轮增压器。1981年重庆汽车发动机厂从美国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引进柴油机制造技术,同时引进了涡轮增压器的制造技术。我厂承担了涡轮增压器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  相似文献   

4.
陆涛 《重型汽车》2001,(6):43-43
柴油机增压是提高其功率、降低油耗、减少排气污染的有效措施.车用柴油机装用的废气涡轮增压器是利用柴油机排出的废气作为能源驱动增压器运转,在不需要消耗柴油机所发出的有用功、柴油机结构变动不大的情况下,能使柴油机功率提高30%~50%,机械效率提高10%左右,从而增大了车辆扭矩,提高了动力性,增加了载质量,因此这种增压方式经济性特别好.目前,重型载货车、工程机械等车用柴油机广泛使用废气涡轮增压器.  相似文献   

5.
三、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烟度试验1.EQDT6102型增压柴油机烟度试验在研制 EQDT6102型增压柴油机过程中发现,无论将车用柴油机的增压器、喷油泵和喷油嘴匹配得多么理想,其低转数时的烟度都比较大。图8是 EQDT6102型柴油机第一阶段匹配试验后的总功率烟度曲线。由图可知,该机动力性、经济性均较好,但低速  相似文献   

6.
在车用动力上最早采用废气涡轮增压技术的是柴油机,现在许多电控汽车(包括轿车)汽油机也采用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废气涡轮增压器(下称增压器)具有如下特点:转速高,其转子轴的转速最高可达到13万r/min;温度高,由于涡轮经常受到高温废气的冲刷,涡轮的工作温度达到1000℃左右;其转子轴使用的是全浮动轴承。  相似文献   

7.
车用汽油机废气涡轮增压存在障碍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和废气涡轮增压器在柴油车上已得到大量的使用和装配,是柴油车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是车用汽油机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这些问题和障碍限制了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在车用汽油机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对于乘用车柴油机而言,较高的进气密度或较高的增压压力是提高功率密度和满足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所必需的条件。然而,若采用单个可变几何截面涡轮增压器,要消除涡轮增压的固有缺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协调低速扭矩与额定功率的关系。Hyundai汽车公司的R系列2.2 L柴油机通过使用串联式两级涡轮增压器,获得了出色的功率密度,其额定功率为165 kW,低速扭矩为350 N·m。并且,在1 250~2 250 r/min的发动机转速区域,均可保持500 N·m的最大扭矩。与目前采用单个可变几何截面涡轮增压器的R系列2.2 L柴油机相比,功率密度增加了12%以上。两级涡轮增压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略微优于目前的R系列2.2 L柴油机,与采用单个可变几何截面涡轮增压器的3.0 L柴油机相比,燃油耗进一步降低。车辆试验结果也表明,采用两级涡轮增压器的R系列2.2 L柴油机可代替3.0 L单级可变几何截面涡轮增压柴油机,而不会使驾驶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9.
东风康明斯柴油机均采用了废气涡轮增压技术,所采用的涡轮增压器型号为TBP4型和T04E型,其中TBP4型为带旁通阀的增压器。  相似文献   

10.
陆平 《驾驶园》2001,(11):28
目前,国内外车用柴油机采用废气涡轮增压器来提高进气压力,增加进气量,可提高功率30%~100%甚至更多.增压技术由于其在节约能源、防止大气污染和降低噪声等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减少因其故障而引发的柴油机故障率,下面将废气涡轮增压器的使用要点介绍给广大驾驶员朋友,供使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变海拔环境下的车用柴油机进气压力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车用柴油机运行在高原地区外特性恶化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变海拔环境下柴油机进气压力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调节高压级增压器旁通阀流通系数来动态调节二级涡轮可调增压系统压比。在基于最佳空燃比和最大输出功率的柴油机进气压力动态控制仿真基础上,建立了高压级增压器旁通阀流量系数与转速及大气压力的匹配关系。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大幅度降低了大气压力变化对柴油机外特性的影响,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某型两级可调增压柴油机变海拔、变工况增压压力控制复杂问题。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两级可调增压柴油机高海拔工作过程模型,利用试验数据进行了模型校核。设计了两级可调增压柴油机涡轮旁通阀变海拔控制策略,优化标定得到了高/低压级涡轮旁通阀最佳开度和最佳增压压力。采用仿真与试验相结合手段,比较了基于增压压力PID闭环控制和基于涡轮旁通阀开度的开环控制对柴油机高海拔瞬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ID闭环控制,相比平原,3000、5000 m海拔增压压力首次达到目标值90%的时间分别增加了0.11、0.19 s。涡轮旁通阀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相比,0、3000和5000 m首次达到目标增压压力的时间分别缩短了0.09、0.197和0.14 s,但实际增压压力与目标增压存在偏差。基于此,采用增压压力PID闭环反馈控制与涡轮旁通阀开环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算法能够同时兼顾两级增压系统瞬态过程的鲁棒性和准确性,是未来高海拔两级增压系统瞬态过程的理想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可变几何涡轮增压技术的特点,介绍了可变几何涡轮增压的原理和方法;进而针对一款欧Ⅳ柴油机进行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的开发应用.结果表明可变几何涡轮增压技术可大大改善柴油发动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通过模拟大气环境参数和压气机图谱的高原特性修正,建立了D6114柴油机的高原性能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原机变海拔性能计算和不同增压系统的高海拔功率恢复的计算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涡轮增压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逐渐恶化;废气放气式增压系统在中间转速可以部分恢复功率,而在高转速时涡轮增压器会超速,影响柴油机正常运行;可调二级增压系统的旁通高压级方案在恢复功率和经济性等方面要好于旁通低压级方案。  相似文献   

15.
现代商用汽车柴油机广泛应用了增压技术,而废气涡轮增压器是增压柴油机至关重要的部件.  相似文献   

16.
尹超  郭淼 《天津汽车》2010,(11):51-53,59
文章针对传统车用涡轮增压器的各个具体部件,分别论述了它们近年来的改进以及这些改进对增压器和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此外,还对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涡轮增压器作了介绍和比较。通过对传统涡轮增压器的改进和采用新型涡轮增压系统,有效地改善了车用涡轮增压器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涡轮中冷增压是80年代后期在柴油机上广泛运用的新技术。此项技术装置由涡轮增压器和中冷器组成。它利用排气中的剩余能量驱动涡轮增压器旋转, 对空滤器中吸入的空气压缩增压,送入发动机进气管中,使进入气缸的空气总量增加。而装在涡轮增压器  相似文献   

18.
装备废气涡轮增压器后,可使柴油机的功率提高30%左右,因而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在柴油机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如果驾驶员使用不当,会造成柴油机增压器的早期损坏.  相似文献   

19.
自2008年秋季以来,汽车行业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遭受了极大的打击。同时,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数量也持续减少。另一方面,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近年来备受关注。但不管怎样,对于提高功率及降低燃油耗的目标来说,涡轮增压发动机仍是极具吸引力的,因为在未来的数十年内,内燃机仍将是汽车的主要动力装置。因此,柴油机和汽油机都在持续不断地研发各自的涡轮增压新技术,例如可变截面涡轮增压,以及扩大工作范围的压气机等。基于大量的已公开发表的论文,简要介绍了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车用涡轮增压器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们总是把增压柴油机作为一个总成与底盘配套,但是涡轮增压器与活塞式柴油机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动力机械,在联合使用时,各自性能的相互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配合,对整机性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这里首先对增压器与柴油机运行的基本特点,增压与非增压柴油机在结构上的差异作以介绍,然后分析增压柴油机的整机性能。1 涡轮增压器与柴油机联合运行的基本特点在涡轮增压器与柴油机联合工作时,彼此没有机械联系,它们是通过空气流或燃气流来传递能量的。为了使涡轮增压器与柴油机良好配合,能在各种工况下满意地工作,首先是根据柴油机的特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