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市轨道交通连接市郊的线路上开行快慢车有利于缩短长距离出行乘客的乘坐时间,提升服务水平。在借鉴国外运营经验的基础上,基于计算机试铺运行图的仿真模拟方法,以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为例,研究了限定越行站条件下不同越行地点和不同快慢车开行比例对通过能力的影响规律,得到了不同运营方案条件下的线路最大能力。仿真结果可以为线路的开行方案优化及增能措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采取Y型交路与快慢车组合运行的列车开行模式,能够有效扩展线路的运输服务范围,并有效缓解长运距乘客出行时间过长等问题,该模式的组合效益与各类型列车的开行对数和快车停靠站方案等因素密不可分。本文首先对Y型交路快慢车运行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客流起讫点对Y型交路客流区段进行划分,建立了乘客广义出行费用函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Y型交路快慢车停站方案的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最后使用遗传算法进行模型求解。结果表明,相对于Y型交路单一直通运营方式而言,Y型交路结合快慢车的组织模式可以有效优化乘客的出行体验以及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3.
机场捷运系统是服务机场内部的轨道交通系统,其运输组织方案应考虑机场服务水平的要求,同时兼顾轨道交通运营经济性。本文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捷运系统为例,对捷运系统的车辆选型、列车编组、运营组织模式、站台型式、配线方案等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了适应于机场捷运系统的运营组织模式、配线设计方案,供机场捷运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营有关部门或科研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市域快轨与地铁的衔接模式,会直接影响到市域快轨的发展以及整个线网的运营效果和服务水平。本文首先对市域快轨与地铁的衔接模式进行定义和分类,然后从服务水平、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三方面,根据市域快轨与地铁的技术特征和不同开行方案对影响衔接模式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为市域快轨和地铁系统衔接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南通轨道交通1号线是南通市首条轨道交通线路,根据全线运营组织和配线布置,人民路段需设置停车线,建设难度较大。介绍了1号线孩儿巷路站设置停车线及孩儿巷路站—环西文化广场站区间设置双列位停车线的方案,从工程规模、拆迁量、地下空间利用以及停车线运营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选。经分析,区间双列位方案最优,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东京:"飞站"和"越行"二战后,受东京城市沿线放射轨道的不断扩张及市民职住分离等因素影响,东京地铁早晚高峰长距离出行需求激增。为适应交通需求的变化,东京地铁采取"飞站"和"越行"方式开行快速列车服务,对缓解高峰拥堵效果明显。在既有线路运输能力达到极限的情况下,东京的开行快速列车服务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中国香港:线式换乘香港地铁鲗鱼涌站于1989年8月开通运营,该站为观塘线的终点站,并与港岛线换乘。受当时该站附近商业发展影响,导致鲗  相似文献   

7.
市域快轨快速发展,需要对成网条件下市域快轨的运输组织进行研究,以更好地利用线网能力、提供优质的运输服务。为确定网络化列车交路的开行对数及折返车站,本文从运输需求和运输供给的角度,以实现乘客出行成本及企业的运营成本最低为目标,以通过能力、客流需求、列车交路总数限制为约束条件建立网络化列车交路优化模型。根据实际中具有列车折返能力车站的设置情况缩小可行列车交路方案范围,然后通过优化软件对模型编程求解。以两条市域快轨线路相交的情况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市域(郊)铁路,推动都市圈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市域(郊)铁路作为“四网”中的重要层级,是“四网”中功能定位最为多变的轨道交通层次,针对市域(郊)铁路特征,对市域(郊)铁路互联互通的含义和必要性进行分析,研究和界定市域(郊)铁路二种互联互通模式和相应互联互通模式下市域(郊)铁路的设计技术要求,基于不同互联互通模式探讨相应的市域(郊)铁路开行方案,可为我国都市圈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和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轨道快线是服务于城市主中心与副中心、外围重要功能中心,满足城市各功能板块间长距离、快速公交化运输需求的一种新型城市轨道交通。为了实现重庆轨道快线的互联互通,需要对已规划线路节点站的配线方案进行研究。根据节点站贯通方向的不同,提出三种配线方案及各自特点。在此基础上,先结合通过能力、运输组织、客流需求三个方面确定节点站贯通方向,再比较配线不同铺设位置的优缺点,最终确定出重庆轨道快线节点站的最佳配线方案。  相似文献   

10.
对于远期大客流、建设条件复杂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而言,应从该线路所具功能以及工程设计难度等考虑如何设置配线。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工程实例,分析研究了该线起终点站配线设置、中间折返站和停车线车站选定及配线设置、单渡线联络线及安全线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