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下锚系动基座发射系统动力学数学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研究了水下动基座发射导弹在海流作用下和发射过程中动力学系统的动力学问题。建立了水下锚系发射导弹动力学系统在海流作用下点火发射过程完整的数学模型。最后的算例表明开盖过程对导弹发射前的初始状态有影响,海流的作用将会引起发射平台发射前初始姿态和位置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1967年10月21日埃及在西奈半岛附近从排水量仅80吨的小艇上发射了3枚“冥河”导弹。击沉了以色列2250吨的“埃拉特”号驱逐舰;1982年5月4日.英海军“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在马岛以北海域执行警戒任务时被阿根廷发现,阿方即派“超军旗”战斗轰炸机发射1枚AM-39“飞鱼”空舰导弹,击中“谢菲尔德”号中部水线以上1.8米要害部位,立即使舰内动力.照明、消防系统全部破坏,引起中央燃料枯大火。  相似文献   

3.
舰载导弹发射舱内燃气流热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连续发射导弹后,舰载导弹发射舱内的温度会因发射筒的持续散热而明显升高。当舱内温度升幅超过安全温度后,将造成安全隐患。建立了发射筒散热的数学模型,选取了几种典型的导弹发射模式,对发射舱内时间-温度变化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某些饱和发射模式下,发射舱内温度升速较快、升幅较大,甚至超过规定的安全温度。该方法可以在发射舱工程设计前,为发射筒的隔热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导弹发射舱内温度监控方案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变深度发射和能量可调发射动力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筒内弹道方程出发,论述了潜地导弹变深度发射的关键参数是导弹的出筒速度Vk。对于出筒速度要求较宽的导弹,固定能量发射动力系统也可实现变深度发射;而对于出筒速度要求较严的导弹,固定能量发射动力系统则只能用于定深度发射,要实现变深度发射只有采用能量可调发射动力系统。理论分析表明,调节发射系统的能量可以从调节燃气生长量ωr、筒内温度T(l)和喷水量ωk来实现。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技术途径。通过多种技术途径分析,在变深度发射过程中要实现能量可调发射动力系统的技术途径,只有通过调节冷却器的喷水量才是可行的。对冷却器喷水量计算公式的分析表明,调节喷水量主要是调节喷水孔。根据此结论,本文介绍了两位级和多位级水冷却器能量可调发射动力系统的几种方案,供实际工程应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5.
1980年,SA-N-6防空导弹系统随“基洛夫”级巡洋舰首舰“基洛夫”号正式进入苏联海军服役。SA-N-6舰空导弹系统的服役.首开舰载防空导弹采用垂直发射系统之先河.在舰载导弹发射技术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同随后装备部队的美国MK41等垂直发射系统相比.SA—N—6的垂直发射系统却逊色不少,特别是其采用的俗称“大左轮”的大型环形转动弹舱(每发射一发弹都需要转动一下).最为遭人诟病。通常的看法是.这个转轮的采用大大降低了发射系统的发射速度。据此.也有人对中国新型驱逐舰采用的转轮型垂直发射装置颇有微辞。然而,实际情况可能未必如此。  相似文献   

6.
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的突出优势和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的突出优势和控制特点。新一代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不仅可以发射各种类型的导弹、常规弹药和干扰弹、一次性诱饵弹 ,而且贮弹量更多、结构更简单、重量更轻巧、体积更紧凑、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更高 ;在发射技术方面 ,优先选用动力弹射更具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固定能量发射动力系统水下发射潜地弹道导弹的出水姿态随发射深度变化规律。运用ANSYS/LY-DY-NA有限元动力分析软件,建立了潜射导弹出水模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潜射导弹可以在一定限度内实现变深度发射。  相似文献   

8.
据《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俄罗斯近期要推出一种Yakhont超音速反舰导弹并准备向国外出口。Yakhont导弹的长度为8.9m,发射重量为3900kg,可以采用潜射、舰射和岸射三种发射方式。消息灵通人士称,该导弹的空射型(发射重量2500kg)也研制之中。这种前所未有的反舰导弹将采用整体式贮运/发射箱发射。从贮运/发射箱弹出后,导弹由固体火箭助推器(整体安装在导弹冲压式喷气主发动机的燃烧室中)加速到其巡航速度。然后,液体燃料发动机点火,从而使巡航速度保持在2.0~2.5M左右。该导弹的射程视作战任…  相似文献   

9.
《舰船科学技术》2013,(7):109-114
潜艇在水下发射导弹瞬间受到巨大的发射反冲力和复杂的水动力作用,平衡状态受到破坏。而连续发射又要求潜艇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恢复到发射导弹允许的深度和姿态,这对潜艇的操纵控制提出了很高要求。在分析导弹潜艇发射阶段受到的静力、艇体水动力和复杂激变力的基础上,结合潜艇空间运动方程,建立用于仿真的潜艇水下发射导弹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潜艇水下发射导弹仿真试验平台,分别对潜艇水下导弹单独发射和导弹齐射时的运动过程进行仿真。通过大量的仿真分析,对潜艇水下发射导弹阶段特别是导弹齐射时可能采用的操纵方式作了定性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机械原理与理论力学的理论对舰艇导弹发射筒开盖机构模拟装置建立了数学模型,预报并分析开盖机构模拟装置在执行动作过程,对液压系统压力、流量等性能参数的动、静态影响,并找出解决这些影响的办法,满足导弹发射武器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的导弹发射系统包括一个能源(如加压流体)、发射筒内的导弹(发射筒与加压流体相连通)、加压流体源与发射筒之间的流体通道(至少有一个流孔)、堵块(至少能堵塞一个流孔)和阀门(可使堵块移动,从而使加压流体进入发射筒并发射导弹)。可使堵块移动的阀门与发射系统的贮能装置直接连通,且可通过背面加注流体使堵块装置移动。在本发明的方案中,堵块可以是一种活动提升阀芯,也可以是导弹本身。本发明发射系统结构简单  相似文献   

12.
针对适配器方案发射的潜空导弹,建立导弹水下垂直发射横向动力学模型和出筒过程载荷计算方法并进行数值分析,研究潜空导弹垂直发射出筒过程中,航速、适配器刚度等发射条件对适配器的受载情况及压缩量的影响,对潜空导弹及其它战术导弹水下垂直发射以及适配器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潜艇在导弹垂直发射过程中所受的激变力十分复杂,包括导弹弹射出筒的发射反力、高压燃气溢出造成的负压区、导弹出筒与海水灌冲发射筒造成的失重与超重等。在实际发射过程中,这些激变力的大小及其时间特性都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因而成为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不确定因素。结合潜艇空间运动方程,建立潜艇垂直发射导弹过程的仿真模型,根据数值仿真计算结果,分析不确定因素对导弹发射及潜艇状态挽回控制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褶扇状结构是沿发射箱瓣式后盖的各对顶部分的底面设置的、当后盖的各瓣在导弹排气的冲击作用下打开时,扇状结构朝向开口的角落覆盖对顶区域。这样,可以防止增压室的排出燃气经开角区域回流入发射箱内,并且能在导弹发射完成之后,增加关闭力使瓣恢复到原位。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舰载导弹发射时的适配器动态特性,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含有适配器的舰载导弹垂直发射非线性结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中心差分法进行发射过程的瞬态动力学计算;计算结果揭示发射过程中适配器的应力变化、所受摩擦力变化规律及适配器厚度变化规律,为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箱中适配器的设计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舰载导弹发射时的适配器动态特性,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含有适配器的舰载导弹垂直发射非线性结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中心差分法进行发射过程的瞬态动力学计算;计算结果揭示发射过程中适配器的应力变化、所受摩擦力变化规律及适配器厚度变化规律,为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箱中适配器的设计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戈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3):140-142,158
为了在导弹发射的强烈冲击振动和高温环境下得出导弹在发射导轨上的运动规律,介绍了采用光电探测、数字存储测试(黑匣子)技术结合基于VC平台下的数据处理方法来获取导弹在发射筒中运动的时间、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数据,实现了导弹发射试验中轨上运动参数的精确测量,保证了导弹内弹道分析的试验数据需要。  相似文献   

18.
《舰船科学技术》2015,(Z1):185-189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潜射导弹模型垂直发射水下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变速状态下导弹模型的空泡特性。仿真中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Singhal空化模型、RSM湍流模型,并结合动网格技术、6DOF技术,实现了考虑自然空化和流场弹道耦合计算的弹体模型水下变速仿真,并与文献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基于Mixture、Singhal、RSM模型以及动网格、6DOF技术下建立的3D模型,仿真计算的弹体肩部主空泡特性与实验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水下战武器发射装置可以发射鱼雷、导弹、干扰器,并可锁定和储存设备,而不是单一的发射鱼雷。这类发射装置因为其效率、威力及费效比,在现代和未来战争中的地位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20.
潜射导弹发射装置发射时的结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弹水下发射产生巨大的反冲击力,引发潜艇本体以及发射装置的强烈振动,对发射装置的结构强度、筒内导弹的安全和下一枚导弹的发射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结构动力学基本理论和有限元法,分析了系统发射时的振动特点、问题难点和外载荷情况。对潜射导弹发射装置结构动力学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做了理论分析和方法步骤的探讨,基本解决了系统建立思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