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7 200 m过江隧道独头通风的路线长、通风阻力大和需风量也较大的特点,通过理论分析比较,提出了三个可行的通风方案,通过技术计算,对各种方案进行了经济技术比较,确定了直接利用大功率局部通风机、大直径风筒掘进通风。  相似文献   

2.
作为目前国内最复杂的暗挖洞室群车站工程,八达岭长城站具有多洞室、多工作面、通风网络复杂的特点。为解决车站施工期间通风散烟难题,在考虑洞室群风网结构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提出多阶段通风方案,依次为压入式通风、巷道式通风和混合式通风,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长距离独头掘进通风的合理性。同时,基于实测通风数据,通过理论计算和通风网络解算分析洞室群巷道式通风及混合式通风状态,明确风网结构变化对通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多阶段通风设计能满足车站施工期间通风要求;2)独头掘进工作面爆破后通风30min,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质量浓度符合规范要求;3)通风网络解算结合通风质量监测,可有效指导通风系统优化,调整通风措施;4)局部导流风机和除尘设备的使用,显著改善了隧道交叉点及密集钻爆区域的空气质量。研究成果可有效解决地下车站通风网络动态变化难题,实现洞室群施工期间空气的高效置换。  相似文献   

3.
罗占夫  肖元平 《隧道建设》2011,(Z1):354-357
规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地处海拔高程3 000 m以上的青藏高原,高原高寒缺氧为主要气候特点。输水线路隧洞长244km,最长洞段73 km,TBM单工作面掘进长度达25 km,考虑布置通风竖井通风,独头通风距离将达到14 km,在国内外隧道工程中都是罕见的。对通风设备、通风系统进行研究,提出14 km独头通风解决方案,为西线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双软管混合式通风在施工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赣龙线猫头岭隧道出口工区施工通风采用了双软管混合式通风的方式,洞内作业环境极大改善,从而提高了施工进度。双软管混合式通风方式的成功运用,改变了以往由于独头长度大而盲目串联风机的做法,此经验可以在类似隧道施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特长公路隧道独头掘进施工通风组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东省博深高速公路石鼓隧道、水涧山隧道为依托,探讨3车道大断面特长公路隧道独头掘进条件下的施工通风组织技术。从长距离独头掘进施工作业环境的卫生标准、施工通风方式选择、施工通风计算、施工通风方案等方面,系统搭建我国特长公路隧道独头掘进施工通风组织的核心技术框架,对我国隧道工程建设技术水平和理念的提高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隧道的发展趋势看,实现工程全局的高速和高效益必须依靠高度机械化的长距离独头掘进来实现,研究高性能施工设备及配套技术和施工管理技术自然成为至关重要。以贵广铁路斗篷山隧道工程为依托,对压入式通风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了CO及粉尘分布规律,并介绍了干式除尘空气净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通风10分钟后隧道工作区域的CO浓度已降至安全浓度(24ppm)以下,粉尘浓度最大处为掘进工作面未被风筒风流直射的一侧;增设除尘机后的掌子面附近粉尘测试数据显示,除尘机开启120秒后,空气中的粉尘质量浓度由初始的75 mg/m3下降到3mg/m3,空气质量达到隧道施工环境标准。  相似文献   

7.
尹龙 《隧道建设》2009,(Z2):33-37
就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工程项目,详细阐述了长大隧道的施工通风。利用射流通风技术,使独头通风超过8000m。同时介绍山岭隧道施工中现场通风效果的评价和一些基本的除尘方法,为类似隧道施工通风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铁路建设快速发展,特别是客运专线隧道由于速度高,曲线半径大产生了很多长大隧道,部分长度在7 km以上的隧道普遍设计有斜井,实现了"长隧短打"的目的.往往一些长度在5~7 km左右的隧道,由于考虑地形、投资等因素大量采用双向独头掘进的办法,导致独头掘进的长度在3 km以上,通风难度较大.结合理论与实践论述通风理论设计和实际施工方法,希望对其他隧道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隧道施工通风有着众多方式,各种通风方式都存在优缺点。长大隧道施工中,独头掘进距离长,需要的风压与风量大,且常设计有施工竖井(斜井)等辅助坑道,因此,长大隧道施工通风方式的选择要考虑各通风方式的特点,结合隧道自身的环境、施工方法、经济以及施工管理等因素,利用辅助坑道,选择最优通风方式,以确保施工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0.
刘国平 《隧道建设》2013,33(9):785-790
引汉济渭秦岭隧洞采用单斜井单正洞双向掘进的方式进行施工,最长独头通风距离达6 386 m,且主洞净空断面小,需要考虑同步衬砌、车辆通行安全距离和风管直径等因素,采用传统的通风方式已不能满足施工需要。为此,在参考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为本工程设计了小风室接力通风方案,经过相应的供风计算,从理论上分析小风室接力通风的可行性,通过工序优化及辅助通风措施的应用,科学合理地优化了通风方案,最后通过现场检测验证了小风室接力通风的应用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肖元平  李云 《隧道建设》2010,30(5):503-507
为了满足在高原环境下,超长隧洞TBM施工通风的需风量以及工作面的散热要求,需要对隧洞的施工通风方式及设备配套进行全面研究。根据各种参数,确定隧洞的通风方式,并对其需风量进行了详细计算,然后利用数值模拟对风机和风管的匹配进行研究,得出适合本隧洞通风需求的风机和风管匹配方案,并对隧洞内的风速分布和热环境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科学、直观的评价隧洞施工环境。  相似文献   

12.
罗燕平  韩景科  文展  骆阳  刘甫 《隧道建设》2019,39(Z1):385-391
为加快长大隧道施工进度,多采用开挖斜井增加工作面,而多工作面同时施工时,通风成为影响掘进速度的重要因素。以金家庄螺旋隧道斜井工区工程为依托,针对左线现有压入式通风方案工作面风量较小、通风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风仓式通风方案。采用三维数值模型对2种方案的“风机-风管-隧道”系统进行计算分析,并将数值计算所得测点风速与现测数据进行校验。计算结果表明: 1)现有压入式通风,风管供风量和洞内风速均不能满足隧道施工通风要求; 2)采用风仓式通风方案后,能较好地控制工作面风管出口风量,使各工作面风量满足要求; 3)风仓式通风具有灵活性,可随着隧道开挖进尺的增加,调节风仓内风机,控制工作面风量; 4)风仓式通风能减少风管长度和转角,从而减少漏风量和风压损失,较好地为工作面提供风量。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立新  周振建 《隧道建设》2022,42(11):1930-1941
高原铁路某隧道斜井工区在通风方式选择上一直存在隔板式通风和风管式通风的争论。为给该斜井工区施工通风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首先,采用通风网络计算的方法,对2种方式的通风系统进行分析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和耗能的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隔板式通风和风管式通风均能使作业面的风速满足设计要求。2)当斜井中2根风管直径为2.2 m时,在风机配置相同的情况下,无论是第2阶段还是第3阶段,隔板式通风在耗能方面明显优于风管式通风。3)当斜井中2根风管的直径略大于2.5 m时,风管式通风的耗能与隔板式通风的耗能相当; 继续增大斜井风管的直径,其耗能将小于隔板式通风。最后,对类似单斜井双正洞模式的施工通风方式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进志 《隧道建设》2011,31(2):246-251
为解决长大斜井一井多面施工中的主要难题,以向莆铁路雪峰山隧道白沙斜井为背景,分析该隧道通信联络、施工通风、反坡排水、交通运输、不良地质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施工对策。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以移动电话设施进洞为主的多种通讯联络方式,提高了管理效率,缩短了应急响应时间;2)使用新型螺旋风管,采用单机单管压入式通风技术,简单、便捷、可靠、高效,通风效果较好;3)在反坡段工作面设置移动水仓及泵站,并充分发挥各级泵站抽排能力,有效规避了工作面被淹可能;4)通过防溜土墩、声光报警装置、限速行驶、人车分道行驶等措施,确保了洞内繁忙运输交通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5)对不良地质采用风险再评估、风险动态管理、风险信息公示等关键措施,有效控制了不良地质可能诱发的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15.
山岭隧道施工通风方式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永生 《隧道建设》2010,30(5):569-572,581
对山岭隧道基本施工通风方式进行介绍,重点讨论为适应长大隧道斜井多工作面施工而开发的新型通风方式,即单斜井双正洞射流巷道式通风和中隔板风道式通风,对这2种通风方式的使用条件和注意事项进行阐述,并对隧道施工通风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海锋 《隧道建设》2017,37(2):230-235
为解决地下水封洞库群大断面施工通风问题,通过增设通风竖井的方案,并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主洞内CO分布规律、风仓内风机布置位置对风机效率的影响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掌子面爆破后通风30 min,掌子面附近区域CO质量分数均小于24×10~(-6),满足规范要求;2)风仓内风机组2行排列形式的风机效率明显高于风机组1行排列形式,且风机组间距为2 m时风机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内昆铁路青山隧道施工中遇到了多工作面施工、瓦斯涌出和揭煤等不同的施工难题,对施工通风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山隧道的施工通风将射流通风技术应用于施工通风中形成了射流通风新模式,有效地解决了隧道5个工作面同时施工、无轨运输等条件下的快速掘进问题,较传统的巷道式通风显示出了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空气水分冷凝现象对隧道通风热压的影响,采用现场实测的某地下通风隧道空气参数以及文献中某隧道自然通风的测试数据,对选用的有限差分法隧道通风传热传质过程及热压计算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分析了不同隧道入口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及通风速度条件下,隧道内空气冷凝现象、沿程空气温度以及热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冷凝会增大空气与壁面的传热量,使隧道内的空气降温速度减慢,导致通风热压变小,并且该影响会随入口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增强,随风速提高而减弱;当未发生冷凝时,隧道沿程空气温度分布及热压几乎不受空气湿度的影响。以一个全纵向通风的地下隧道为例,在4~8月,隧道会出现较大范围的冷凝现象,考虑冷凝计算所得热压比不考虑冷凝时低30%,对应的自然风风速平均偏差为0.5 m·s-1;在其余月份,不考虑空气冷凝计算所得通风热压与考虑冷凝时相同。因此计算湿热季节通风热压或对应的自然风风速时,应考虑冷凝的影响;其余季节可按不考虑冷凝的方法简化计算隧道热压。  相似文献   

19.
邢泊  姚宇 《隧道建设》2011,31(6):737-742
在长大隧道施工过程中,二次衬砌模板台车净空小,空气流通不畅,影响了施工人员工作环境。为改善工人工作环境,以云桂铁路富宁隧道出口段为例,介绍大净空新型无骨架隧道衬砌模板台车,主要包括新型模板台车主体结构、安装边界条件、劳动力组织、辅助设备及新型模板台车的安装步骤等。经施工生产证明:该安装方法效率高、耗时短、可操作性强,完全满足施工进度,同时该设备的应用大大改善了隧道通风环境。  相似文献   

20.
地铁车站施工竖井开辟多个工作面工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缓解地面空间紧张和控制投资,尽可能减少暗挖地铁车站施工竖井的设置,并利用已有竖井开辟更多的工作面,使得各工序统筹合理、稳步推进。以北京地铁10号线某站施工竖井为切入点,突破传统意义上的竖井在单向开设工作面的结构型式,在1个竖井上开辟多个工作面,优化工序设计,使开挖和受力转换相对合理。在没有增加投资的情况下,确保了竖井和风道的施工进度,保证了周围既有建、构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