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铁路客运专线施工中,采用泵送高性能混凝土进行桥梁预制或现浇,已成为施工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泵送高性能混凝土与泵送普通混凝土,在施工工艺技术上有较大不同,现场施工中常常会因一些小的细节问题未能提前考虑和处理妥当,而造成施工不能正常进行,甚至出现混凝土质量问题或缺陷.结合客运专线现场制梁施工实际,通过对原材料、配合比、泵送方法、人员机械、浇筑振捣等方面系统地探索研究,总结并形成了一套适宜于泵送高性能混凝土施工的措施方法,供参考探讨.  相似文献   

2.
远距离高扬程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卉 《铁道建筑技术》2011,(6):89-92,103
通过对影响泵送混凝土可泵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远距离高扬程泵送混凝土的配制参数及原材料的要求,并能通过泵送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说明了其应用要点,为远距离高扬程泵送混凝土顺利泵送提供了设计和施工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泵送混凝土概述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泵送混凝土目前已在铁道桥隧工程和工程建工程中普遍使用。本文论述了泵送混凝土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施工中的有关工艺问题。  相似文献   

4.
泵送混凝土的应用已成为混凝土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泵送混凝土常常出现堵管.影响施工进度及质量。从混凝土配合比、设备及操作等方面分析泵送混凝土出现堵管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堵管措施和堵管时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根据雁盐黄河大桥钢管混凝土施工,对泵送顶升钢管混凝土进行研究,解决钢管混凝土的施工难题。研究方法:结合桥址、地形等进行经济技术比较,采用结构分析计算和结构变形等方法,对对称顶升钢管混凝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通过雁盐黄河大桥钢管凝土泵送顶升施工实践,说明钢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设备选型是保证混凝土连续灌注的关键,对大跨度、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可以采用两岸对称、上下游不对称的方式泵送顶升施工灌注钢管混凝土。  相似文献   

6.
根据铁路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特点 ,简述泵送混凝土施工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同猛  周魅 《铁道建筑》2001,(12):27-28
介绍泵送混凝土在刁家川大桥墩台施工中的应用和取得的显著效益。总结了泵送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结合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项目无砟道床施工实践,在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耐久性前提下,针对高扬程、泵送距离超过900 m,深井泵送混凝土困难的问题,提出泵送施工方案要点,采取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缩短混凝土凝结时间等措施,使泵送质量得到良好控制,并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9.
青藏铁路高性能泵送混凝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超 《铁道建筑》2004,(9):71-74
针对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 ,详细分析青藏铁路施工中低温早强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 ,混凝土的耐久性试验 ,以及高原严害季节低温早强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  相似文献   

10.
在重庆长江鹅公岩大桥悬索桥西索塔基础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通过对特细砂进行改性,在混凝土中掺入泵送剂、微膨胀剂和粉煤灰,显著降低了水化热.在混凝土搅拌、运输、泵送、浇注、养护等环节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有效防止了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我国铁路高强混凝土(HSC)50年的发展,可归纳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普通HSC和掺塑化剂(减水剂)HSC,并配合台振、侧模振、底模振振实工艺配制得到C40-C55干硬性和低塑性HSC。批量生产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PC)轨枕、管桩、接触网支柱、桥梁等。第二阶段:以开发应用基萘磺酸盐系(NSF)高效减水剂配制塑性HSC为代表,结合铁路运输高速、重载、动载、安全的特点,对掺NSF-HSC的物理力学和结构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NSF-HSC在全路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第三阶段:研究开发应用氨基磺酸盐系 (ASF)、高效减水剂和聚羧酸盐系(PCE)高性能减水剂。本文确认PCE高性能减水剂能较好的满足铁路工程的特点,是当前铁路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优选的主剂,建议加速研究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盐渍土地区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内掺掺合料、中砂、细石、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及抗硫水泥制成的细石高性能混凝土作为研究对象,在3种不同硫酸根浓度的浸泡液中进行100次干湿循环,用动弹性模量、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变化研究硫酸盐侵蚀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液中硫酸根浓度的逐步增加,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程度逐步增加,试件的动弹性模量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在干湿交替环境下,混凝土试件的抗折强度指标比抗压强度指标更敏感,试件的抗折强度比抗压强度更能反应试件的受损程度。在干湿交替的水侵蚀和硫酸盐侵蚀环境中,掺加复合掺和料的高性能混凝土对硫酸盐侵蚀有较好的抵抗性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针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段建设铁路、公路遇到桥跨结构混凝土灌注桩基强度的发展,耐久性和热传递对冻土结构扰动的技术难题等情况,提出相应对策。研究方法:对青藏公路桥基混凝土的耐久性破坏进行调研、室内模拟试验、现场暴露试验及清水河、昆仑山口桩基试验。研究结果:青藏公路冻土地段桩基混凝土长期处于恒负温下,硬化强度达不到设计等级;耐久性破坏主因是正、负温频繁交替引发冻融破坏,未发现有硫酸盐侵蚀破坏迹象;混凝土初温和水化热使界面冻土结构破坏,较长时间后,界面冻土才能回复到原始冻结状态。研究结论:掺用引气减水剂或早强引气减水剂拌制低温早强耐久混凝土可以满足对于混凝土灌注桩强度、耐久性和冻土结构稳定性的要求。若采用负温(-5~-20℃)混凝土方案时,须注意抗冻剂可能产生对界面冻土结构稳定性和环保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调节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的释水因子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调节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的释水因子技术,研究了释水因子对密闭环境下高强微膨胀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体积变形以及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释水因子可以有效调节钢管高强微膨胀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改善其体积变形行为;掺加较大量的释水因子对于高强微膨胀钢管混凝土抗压强度会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用磨细矿渣等量取代部分水泥配制混凝土的规律,研究发现普通混凝土试配强度计算公式也适应于掺矿渣的混凝土。详细列举了大量的试验数据,阐述了磨细矿渣的掺量及细度对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并初步对其应用进行了成本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养护的温度、湿度、时间是保证混凝土养护质量的关键,及时有效的养护是提高隧道衬砌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必要手段。隧道衬砌混凝土的养护应在拆模后立即实施,才能保证混凝土质量。以强度作为养护效果的评价标准,从养护效果的优劣上讲,标准养护>洒水养护(人工)>喷雾养护>喷淋养护>养护剂养护>半自然养护。推荐喷雾养护(非雾炮车)和喷淋养护作为隧道衬砌养护的主要手段。采用喷淋养护时会造成混凝土表面强度的降低,当采用回弹法作为主要手段进行检测时应引起注意。隧道拱顶布管自动喷淋养护、隧道拱顶布管双流体养护、喷雾养护系统等几种新型养护工艺有其科学合理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从抗冻混凝土的抗冻机理和引气剂的作用入手,论述了抗冻混凝土含气量与强度对应关系研究方法和试验情况,以及将该技术研究成果应用到京沪高速铁路一标段天津特大桥的施工情况,实践证明该研究方法是正确的,可以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湿法制砂得到的水洗砂和干法制砂得到的风吸砂掺配比例问题,分析了水洗砂和风吸砂的差异,研究了不同生产工艺机制砂掺配比例对铁路工程泵送混凝土工作性能、抗压强度、电通量和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机制砂级配和压碎值相近,风吸砂略粗,石粉含量较低,水洗砂较干净,需水量比较低;随着水洗砂掺配比例的提高,混凝土减水剂掺量呈现降低的趋势,混凝土流动性得到改善,采用泵送施工工艺的情况下,推荐机制砂掺配比例水洗砂/风吸砂为7/3;随着水洗砂掺配比例的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逐渐增大,电通量呈现降低趋势,抗碳化性能提高,主要原因是水洗砂掺配比例增加,混凝土密实性得到提高。研究工作能够推进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提高机制砂混凝土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以优质粉煤灰和硅灰复合粉体为基材外掺少量激发剂配制而成的复合功能掺合料(CUFG)是一种新型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修补材料。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单方水泥用量315~360 kg/m3,掺入20%~30%复合功能掺合料,可配制出24 h抗压强度大于20 MPa,24 h抗折强度大于3.5 MPa;28 d抗压强度大于50 MPa;28 d抗折强度大于7.0 MPa的快硬高早强混凝土,满足24 h开放交通所需的最低强度指标要求,且后期强度也有较大的提高。CUFG的掺入提高了快速修补混凝土(RRC)早期和后期的折压比,降低了混凝土的干缩程度,有利于提高快速修补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掺CUFG快速修补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较强,同时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结合福厦铁路站前工程高性能混凝土墩台施工实例,分析高性能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从桥墩构造、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等阐述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措施,以控制高性能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研究结果:有效地控制了墩台高性能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降低了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