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运输经理世界》2009,(8):11-11
一直备受争议的“拥堵费”征收最近再次成为社会焦点。 所谓“拥堵费”,是通过在交通拥挤时段,对部分区域道路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以控制交通出行需求,减少拥挤道路、中心区交通量,缓解紧张状况。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政府正在酝酿征收交通拥堵费,消息一传出,民众议论纷纷。拥堵费到底该不该收?这似乎是个有争议的问题。经济学家告诉我们,汽车出行的私人成本往往低于社会成本,交通需求常常超过交通供给,因此造成交通拥堵指数日益高企,城市运行效率下降,城市空气污染加剧,既损害了公共的利益,又损害了公众的健康。为了治理交通拥堵,也为了治理空气污染,提高汽车出行私人成本的拥堵费政策应该实施。  相似文献   

3.
《运输经理世界》2013,(9):13-13
北京市政府向社会公布今年为民拟办的32件重要实事清单,治理交通拥堵位居首位。近日,关于“北京、上海正在研究征收拥堵费”的消息再次甚嚣尘上,不仅引起了两座“大堵市”市民的普遍关注,也引发了全国其他城市群众的“效仿”担忧。拥堵赞能否治愈交通“梗塞”?要是分段分区、拥堵费、限时都执行了,还堵怎么办?城市治堵还有别的招吗?  相似文献   

4.
自2002年起,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提议征收交通拥堵费,以缓解城市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但都在争议中不了了之。2012年8月17日北京市发布的《"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再度提及征收拥堵费,并将其提上工作日程,从而迈出了由设想到实际应用的第一步。但是拥堵费的征收能否顺利推行,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则备受众人的关注和争议。如果仅仅是单纯地效仿国外,似乎有欠考虑。国内各方反应不一,拥堵费的征收究竟能否从根源上解决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5.
“堵城”频现,如何治理交通拥堵成为公众关心的话题。交通规划专家陆化普近日就此事接受了央视记者柴静的采访,这位研究交通规划二十多年的清华教授力主用开征拥堵费的方式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英国是欧洲交通堵塞最严重的地区,西班牙位居第二。英国某些城市已经开始试行征收道路拥堵费。在减少机动车税收的条件下,只有11%的英国人认为不应改变现有的收费体系,赞同的人却占到60%。”合乘汽车”政策和大容量车道规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交通现状,因为英国71%的车流中都是一车一人。伦敦实行征收道路拥堵费之后,交通流量降低了15%,拥堵也因此减少了30%。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目前广西交通规费征稽工作现状,分析了2006年征稽工作的新形势,提出今年规费征收工作应重点在“保费源、查漏征、治外挂”三个方面下功夫,堵住各种偷、逃、漏规费的渠道,力争2006年广西交通规费征收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8.
养路费征收的合法性问题备受世人关注,对我国的养路费征收工作影响巨大。本文全面分析了养路费征收的法律依据,严厉地驳斥了养路费征收非法论,明确肯定了目前我国的养路费征收完全合法,对于促进我国养路费征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菁 《综合运输》2006,(12):36-37
回望2006年,我国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经历了怎样的改变?经历了“十一五”开局之年,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国公路水路交通继续保持着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沿着一个个“关键词”,可以感触到我国公路水路交通一年来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张菁  霍聪 《综合运输》2006,(5):83-88
2006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产业的交通运输业也把提高创新能力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交通规划的制定如何体现对“十一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支持,体现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一精神的引导下,我国交通发展战略会有怎样的新特点?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最近专访了交通部规划研究院院长戴东昌先生。  相似文献   

11.
做好“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一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专项规划编制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启动,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统一部署,2004年的工作重点是研究问题,理清思路,年底前在梳理并研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比较清晰的“十一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的思路。针对今年规划编制的工作重点,笔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马强 《综合运输》2004,(4):33-35
作为一个完整、宽泛的系统工程概念,智能交通不仅涵盖城市交通的智能化问题,而且还包括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智能化问题。应当从“大交通”的宏观层面来理解和分析智能交通,用智能交通的基本理念研究基于“大交通”范畴的综合交通体系的智能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汽车保有量必然也要继续增长,那么我们的智能交通发展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有效策略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呢?该如何在考虑目前复杂因素和成本的基础上,开展智能交通顶层结构设计和应用管理系统的开发,同时为快速发展的未来预留空间?各大城市智能交通建设现状如何?在诸多差异中,如何探寻适合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建设的内在的规律?能否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智能交通建设理论体系?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觉得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要有四个理念,即人本交通,生态交通,均衡交通和综合交通。”谈到拥堵问题,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公交集团”)副总工程师林正很有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王德生 《综合运输》2005,(12):15-19
1“十五”是我国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经过五年的努力,取得了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良好开局。在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综合交通获得了大发展机遇,使“十五”成为综合交通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十五”综合交通发展主要成绩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综合交通网规模持续扩大,运输能力大幅提升“十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的一项主要任务是继续扩大综合运网规模,大力增强交通基础设施的能力。经过五年的建设,我国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等现代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交通网络,在“十五”期间不仅综合交通总体规模持…  相似文献   

16.
阳光明媚的“红五月”里,有两件交通方面的大事发生在北京:一是市政交通一卡通5月10日起在北京的公共交通系统全面刷卡运行;二是1958年建成的北京南站也在这一天封站停运,新北京南站已经开始建设。  相似文献   

17.
贝聿铭说过:“发展城市,最重要的,第一是交通,第二是交通,第三还是交通”。“交通是人和物的位移”,有其独特主体性、持续过程性和潜在风险性的特征,是城市发展永恒的主题,也是难题。交通与城市功能、城市形态、城市效率、投资环境、资源配置导向、经济增长动力、居住质量息息相关,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市精神和城市形象的集中体现。进入新世纪,上海颁布了《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  相似文献   

18.
《综合运输》2006,(12):73-82
为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公路水路交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十一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年-2010年)》等相关规划.特编制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规划旨在明确行业发展任务,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提出交通工作重点,指导“十一五”期公路水路交通全行业的建设和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 贵在细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是我国的规划年,“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将会在年内制订。“十一五”规划与以前的规划相比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五年规划。因此在编制“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时,不能仅注重交通发展的数量,还要特别注重交通发展的质量,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我国交通发展中存在的“气象非凡,诸多不便”的问题,就是因为没有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而太重视表面上的形象工程。仅以北京的城市交通为例,尽管大马路又宽又直,立交桥星罗…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1月,交通运输部下发通知,明确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并于2013年年底前,启动30个城市示范工程试点工作。自启动以来,各地纷纷响应,有21个城市申报首批试点城市。经初步审查,北京、南京、济南、大连、哈尔滨、郑州、石家庄、太原、西安、重庆、昆明和乌鲁木齐等12个城市进入专家评审阶段,并将在其中确定“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首批试点城市。怎样建设公交都市?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香港成功建设公交都市有何启示意义?针对这些问题,香港著名交通、规划专家,何黄交通顾问有限公司主席黄良会博上给出了建议。黄良会认为,公交都市建设首先得确定区域交通承载能力,这样才能确定土地的开发类型和强度;其次要综合开发土地,合理进行功能分区,这样才能降低城市出行需求和成本;再次要设计一个多方式、有层次的综合公共交通体系,使出行各取所需,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