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预弯组合梁非线性全过程分析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材料非线性本构关系研究预弯组合梁的受力行为,建立预弯组合梁从预弯钢梁加荷到结构破坏的非线性全过程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对结构的各受力阶段进行模拟计算,得出各阶段预弯钢梁、一期混凝土、二期混凝土的应力和结构变形,并能计算出预弯组合梁的开裂荷载和极限破坏荷载。该方法突破了日本学者提出的以弹性分析法为基础的预弯梁计算理论。利用该方法已完成了十余座预弯组合梁桥的设计分析,取得了良好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
预弯组合梁是近年在国内采用的新梁型,已经在许多小跨度桥上成功应用,在大跨度桥上也开始付诸实践。结合预弯组合梁的特点和施工实践,对上海市莘奉金高速公路北段立交桥40m大跨度预弯组合梁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说明预弯组合梁在城市桥梁建设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预弯组合梁桥的弹塑性极限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预弯组合梁极限承载能力研究不充分的问题,通过对7片预弯组合试验梁的抗弯强度试验和3片预弯组合试验梁的抗剪强度试验研究,提出了预弯组合梁弹塑性极限状态的破坏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预弯组合梁弹塑性极限状态的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的实用计算方法,对极限抗弯强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利用该方法所得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吻合较好。该计算方法已应用于多座预弯组合梁桥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预弯组合梁桥的全时程时效分析理论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预弯组合梁的施工特点,建立了一套综合考虑混凝土收作变及钢材松驰影响的时效分析方法,运用该方法可以完成预弯组合简支梁桥从预弯施工到通车运营以至若干年后,任意时刻梁体任意截面的应力,挠度的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5.
预弯组合梁桥在我国虽然只有十几年的研究,建造历史,但国内在预弯组合梁的设计理论和制造工艺领域的研究工作已有了长足进展,而且已成功地建成了一批预弯组合梁桥,本文根据国内的工程实例对预弯组合梁桥的经济指标进行探讨,以便为今后的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缩尺模型试验,研究对称荷载作用下预弯组合梁的承载性能与破坏模式;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分析预弯钢梁高度、翼缘板宽度、腹板厚度、腹板波高等波形腹板钢梁主要构造参数对预弯组合梁结构承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弹塑性损伤模型可较好地模拟波形钢腹板预弯组合梁的结构响应与极限承载力;预弯组合梁极限承载能力基本随预弯钢梁高度和翼缘板宽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但受腹板厚度与波高影响较小;预压阶段钢梁稳定性受钢梁翼缘板宽度影响显著,且失稳荷载随翼缘板宽度增加而显著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汪功伟 《华东公路》2007,82(2):20-24
通过桥梁荷载试验研究大跨度预弯组合梁式桥这种新结构的技术状态,以对其投入运营后的受力性能作出估价,分析试验荷载下对预弯组合梁式桥的结构承载力、刚度和正常使用状态及动荷载下动力特性的检验及安全运行评估。  相似文献   

8.
在大跨度桥梁中应用预弯组合梁具有降低梁高、抗火性能及抗疲劳性能良好等特点,目前主要用于铁路桥,采用规格低于C50/60的混凝土。将超高性能混凝土(Very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VHPC)用于预弯组合梁中,可使梁的重量和截面实现最优化,徐变大幅度减少,预应力损失降低。  相似文献   

9.
黄赟  赵华  涂磊 《中外公路》2023,(1):69-76
为了研究钢板-UHPC组合梁的抗弯性能,首先开展1根钢板-UHPC组合梁抗弯性能静力试验;然后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试件静力加载全过程进行仿真计算,采用不同方式模拟组合梁中的栓钉,选定最恰当的模型;最后基于校准的有限元模型,对钢板-UHPC组合梁进行参数分析,主要参数包括:UHPC抗压强度、钢板强度、栓钉间距及布置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仿真分析中,采用面面接触的有限元模型,其仿真分析结果与实测值总体上吻合良好,能够较好地反映钢板-UHPC组合梁中挠度、应变以及滑移变化规律,可作为后续钢板-UHPC组合梁有限元仿真分析的参考;各参数对钢板-UHPC组合梁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大小为:钢板强度>UHPC抗压强度>栓钉间距;在结构设计中应当重视剪弯段栓钉的选择与布置,而纯弯段栓钉可以进行相对弱化处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预制桥面板和集簇式栓钉连接的装配式钢-混组合梁桥,可减少现浇工序,加快施工速度。文中为研究剪力槽孔间距及剪力钉数量对组合梁共同工作程度的影响,制作4片采用不同簇钉群连接参数的钢-混组合箱梁,进行抗弯弹塑性全过程加载试验,研究剪力连接度对组合梁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组合梁剪力连接度由1降低到0.65时,组合梁受弯承载力减少17%;当组合梁剪力连接度大于1时,受弯承载力基本未增加,而结构延性有所下降。在界面滑移方面,随剪力连接度增大,界面滑移量则明显减少。在破坏模式方面,剪力连接度越大,预制混凝土板的纵向劈裂及局部压溃,可能成为破坏控制条件;反之,栓钉剪断及钢梁破坏易成为结构失效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前,随着铁路全封闭、立交化的推进,大量既有铁路通过箱涵顶进施工实施平改立工程,在保证既有铁路正常运营的前提下,注浆加固预支护技术成为箱涵顶进安全施工的保证。在对大跨度、高净空箱涵立交桥进行注浆预加固支护,施工中采用水泥-水玻璃注浆和施工工艺,确保了顺利穿越京包铁路,路基无溜塌、滑移等现象,使铁路正常运营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2.
地铁运营后,跨线桥桥台路基段填土以及桩基施工时,会对已建成的地铁线隧道产生不利影响,为保证地铁安全,开工前需要进行分析.依托彩梅立交K1+105梅林关方向桥台填土与桩基施工对既有深圳地铁9号线的影响分析,通过PLAXIS 3D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桥台填土、桩基成孔浇筑等工序进行模拟,对既有地铁线进行安全评估,并对施工监测提出相应要求.其结果表明对于该工程,桥台后填土与桩基施工过程中,地铁隧道安全可靠,可以进行施工.同时该模拟对类似工程工况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基于杨高南路市政道路改建的工程属性,研究跨线桥工程桩方案,以达到工程工期短、施工影响小以及工程投资合理的综合效益。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地质勘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跨度桥梁范围的竖向荷载情况,以合理承载力确定不同类型桩基方案。正式施工前采取了不同类型桩基的试桩施工,采集了相关的施工控制数据,对选择方案的理论承载力等设计条件进行了验证。钢管桩方案确立后,为保障钢管桩桩基的施工质量,因地制宜采用了导向架的技术措施,提高了钢管桩的安装精度,同时加快了施工进度。从综合研究方案到方案执行、施工完成,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确保了方案确立时的初衷和愿景。既可以把本案例中的钢管桩施工控制作为类似施工工况与工艺的参考,也可以将其作为设计、投资、施工等各方面比较成功的综合运用案例。  相似文献   

14.
立交桥多属于跨线构造物,为满足道路线型要求,立交桥多包含有曲线异型变宽的桥型结构,其跨径组合往往不能按结构的合理跨径进行布置,使得桥梁的受力状态复杂。针对西安枣园路立交中的异型桥梁,拟定6种构型方案,应用梁格法理论构建其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不同工况下6种构型的静力及基频,确定出最优方案,进而确定出该立交桥匝道的分叉点及分叉箱梁的长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民对人行天桥的景观、舒适性等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以珠海市一中东门人行天桥为工程背景,介绍一种将天桥主桥边墩与电梯结构“合二为一”,从而优化桥下空间的人行天桥设计方法,并采用MIDAS、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结构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天桥应力验算、挠度验算、舒适性验算及承受偏心荷载的电梯墩局部验算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说明结构设计安全、可靠、合理。该桥基于桥下空间优化的设计方法可为类似人行天桥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深圳市机场南路宝安立交跨线桥为例,基于钢-混凝土组合连续箱梁桥的结构特点,论述了结构的选型、尺寸拟定、计算分析、钢结构制作及施工等方面的内容,分析了影响结构受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具体的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汕梅高速公路K0 407.00分离式立交桥的现有质量状况,对该桥进行了有关项目的检测,并依据检测结果对其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可为该桥的维修加固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程韬  袁竹 《广东公路交通》2010,(1):31-32,36
结合兰州市东岗立交桥检测的实际情况,通过对碱骨料反应和泛碱的对比对结构外表存在的白色盐渍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考虑此现象对桥梁结构的危害,将结构的完好状态降低一级。  相似文献   

19.
深圳地铁四号线K9+125~+255段为富水流沙地层,岩体破碎自稳能力差,且洞身穿越立交桥群,多条管线穿在隧道上方,隧道围岩变形控制要求极高,施工风险大。采用现场监控和数值模拟,对CRD法开挖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尽早施做临时支撑对抑制未闭合结构早期的沉降起着重要的作用,拆除临时支撑时,结构的最大位移增大约40 %;各部开挖引起拱顶下沉量具有良好的分布规律,可用于对最终拱顶下沉量的预报;施工中应重点监测和控制开挖CRD1的拱顶下沉量。  相似文献   

20.
结合常州高架桥一期工程现场成孔实测数据,探讨分层土灌注桩孔壁粗糙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常规钻机采用单腰带钻头,有利于形成锯齿形的孔壁,从而获得较大孔壁粗糙度;旋挖机采用旋转挖掘,回转钻进成孔,形成孔壁较光滑,粗糙度较小;在成孔机具相同的情况下,孔壁粗糙度在砂土中相对较大,在粘性土中相对较小,并随钻孔深度增大,土层稳定性增加,粗糙度逐渐呈减小趋势,粗糙度随时间增长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