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究不同水灰比和粉煤灰掺量下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水灰比和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坍落度、抗压强度的影响;水灰比和硫酸盐浓度对水泥砂浆受硫酸盐侵蚀后抗折强度的影响;粉煤灰掺量对水泥砂浆受硫酸盐侵蚀后抗折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坍落度越大,抗压强度越小,砂浆受硫酸盐侵蚀后的抗折强度越小;适当增加粉煤灰掺量,能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抗压强度,当粉煤灰掺量为20%时两者达到最大值,而砂浆受硫酸盐侵蚀后的抗折强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大逐渐增大;硫酸盐浓度越高,砂浆的抗折强度越低。  相似文献   

2.
针对再生混凝土的力学变化特征,以粉煤灰再生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粉煤灰掺量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并从材料能量演化的角度,研究再生混凝土的能量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对材料抗压强度产生影响,在小于最优掺量范围内,抗压强度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可利用指数函数定量描述;在小于最优掺量范围内,材料的弹性应变能与粉煤灰掺量成正比例关系,储能极限越高,产生破坏耗散能量越多。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水泥粉煤灰冷再生材料抗冻性能,通过对不同配合比冷再生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冻融后的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粉煤灰作为再生剂优越于水泥。  相似文献   

4.
石粉是在机制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岩石质细小颗粒,研究了机制砂中不同石粉含量对C30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新拌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及抗冻性能,从而确定合理的石粉掺量。试验表明,当石粉含量在7%~13%时,混凝土工作性能较好;混凝土抗压强度、抗变形能力、抗冻性能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石粉含量在7%时,混凝土抗压强度最大,在5%时弹性模量最大,5%~10%左右时抗冻性能较好;抗拉强度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对掺橡胶颗粒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冻性能等物理力学性能进行研究.试件中采用掺量为细集料质量的0.5%、1%橡胶颗粒,以考察橡胶颗粒掺量和粒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再生稳定碎石基层的路用性能,向集料中掺入水泥与粉煤灰比例为1∶3的结合料,展开试验研究。根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方法确定集料配合比,试验中再生骨料(10~30mm)的掺配比例依次为0%、20%、40%、60%、80%、100%,由最大干密度试验确定其相应的最佳含水量。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劈裂强度试验、冻融循环试验进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再生基层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都随再生骨料掺配比例的增大而增大,当再生骨料掺量为80%时达到最大值;而混合料的抗冻系数BDR随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每年消耗的混凝土量不少于45亿m3,对水泥需求量十分巨大,而火电厂产生的固体废料之一的粉煤灰可作为混凝土的活性掺合料,通过向混凝土中掺入10%、20%、30%、40%一级粉煤灰以及掺入10%二级粉煤灰试验研究表明:粉煤灰掺量在30%之内时,其掺量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降低影响不明显;二级粉煤灰由于自身特性,对混凝土强度影响不利,不宜作为高强、抗渗等高性能混凝土的掺合料。  相似文献   

8.
为生产优质的劣级配砂配制混凝土,通过调节粉煤灰矿渣掺量配制了6组劣级配砂配制混凝土,用Andreasen方程评价砂石堆积效应,并测试混凝土坍落度和抗压强度,研究粉煤灰矿渣掺量差异对劣级配砂配制混凝土工作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劣级配砂与石混合仍可获得较紧密堆积,复掺40%粉煤灰、矿渣的混凝土及单掺30%粉煤灰的混凝土工作性满足泵送要求;各组混凝土56 d抗压强度均满足强度等级要求,且随粉煤灰含量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减小. 可推断矿渣粉煤灰掺量对虽为劣级配砂配制但具有较紧密堆积混凝土工作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与对正常级配砂配制混凝土工作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一致.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试验,采用冲击弹性波技术测量混凝土的动弹模,研究了橡胶粉及掺量对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冻融次数较少时,适量掺加橡胶粉,混凝土的质量增加、动弹模降低、相对动弹模增加、抗压强度有所降低,橡胶粉掺量对抗冻性能影响不大;但冻融次数较大时,适量掺加橡胶粉,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减小,动弹模、相对动弹模及抗压强度增加,抗冻性能增强,最佳橡胶粉掺量为15~20 kg/m3.通过扫描电镜试验分析,揭示了掺加橡胶粉提高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微观机理.研究成果可为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粉煤灰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应用的可行性,试验研究了不同粉煤灰掺量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部分耐久性。研究结果表明:当粉煤灰掺量从0增大到40%,路面混凝土28 d弯拉强度降低了15%;28 d抗折强度降低了7%;28 d抗压强度的最佳掺量是30%;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减小了12%;满足相关规范对路面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利用工业固废(粉煤灰+炉渣)研制新型混凝土建筑材料在公路路堤、公路路面基层以及次基层的适用性,通过对不同水泥掺量(0%、2%、4%、6%、8%)、不同炉渣掺量(0%、10%、20%、30%、40%)进行压实实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掺量或炉渣掺量的增加,压实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增大,最佳含水率减小,水泥-粉煤灰-炉渣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比类似级配的天然砂粉粒径的最大干密度低,有利于在可压缩性土体上建造轻型路堤;工业固废混凝土承载比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提高,水泥掺量一定时,工业固废混凝土承载比随着炉渣掺量的增加而提高,表明在适当的配合比组合下,其适用于公路路面的基层和次基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比研究不同种类水泥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通过试验,研究了水灰比、水泥用量和粉煤灰替代量等因素对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和矿渣水泥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灰比对两种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规律相反,随着水灰比的增大,硅酸盐水泥混凝土除了28 d外,其他龄期的碳化深度都逐渐降低,而矿渣水泥混凝土各龄期的碳化深度都逐渐增大;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先增大后减小,当水泥用量为400 kg/m3时碳化深度最大;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多,两种混凝土的碳化深度都逐渐增大,其中当粉煤灰掺量分别大于55%和45%时,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和矿渣水泥混凝土的碳化深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多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13.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是一种良好的半刚性基层材料,但在我国以往的工程中由于配合比不合理,早期强度低,因此没有得到推广应用。针对这个问题,并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提出了适用于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的配合比方式,并研究了粉煤灰掺量对其不同龄期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水泥剂量为5%时,粉煤灰掺量在5%~10%范围内,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早期强度、后期强度最高,同时与水泥稳定碎石(粉煤灰掺量为0)相比,粉煤灰的掺入可以使混合料的劈裂强度提高一倍。最后根据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提出水泥和粉煤灰最佳比例为1∶1~1∶2。  相似文献   

14.
在水泥和粉煤灰配比为1:2条件下,以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弯拉强度和弯拉模量为指标,研究N型激活剂和U型膨胀剂的外掺形式和掺量;采用SEM观察掺化学外加剂水泥粉煤灰结合料的结构和形貌,分析其水化机理.研究表明:N型激活剂可以提高粉煤灰的活性,U型膨胀剂可以有效提高结合料的抗裂性能;外掺2%N型激活剂、3%U型膨胀...  相似文献   

15.
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路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试验,对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HFCC)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分析了不同龄期、不同粉煤灰掺量混凝土的强度与粉煤灰含量的关系,并与普通水泥混凝土进行对比,提出了路用HFCC中粉煤灰的合理比例。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施工对水泥混凝土的路用性能有特殊的要求,混合料既要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又要提高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掺入粉煤灰.是提高水泥混凝土性能的有效技术手段。在石安高速公路各收费站广场等路面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相关试验和施工实践,对混凝土掺入粉煤灰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合适的掺量、配合比设计方法.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水泥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的粉煤灰 ,既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后期强度和抗冻性 ,又可以节省水泥、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以室内试验为基础 ,通过路段试验确定了粉煤灰的最佳掺量 ,综合分析了精选粉煤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各项技术指标 ,论述了精选粉煤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推广应用前景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复合引入炼钢废渣和粉煤灰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对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和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粉煤灰、钢渣和水泥作为胶结料复合使用,对各物料的水化反应起到促进作用。当粉煤灰掺量为15%、钢渣掺量为10%时,透水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均较高。粉煤灰和钢渣复合加入,使胶结料连接桥更致密,强度更高。  相似文献   

19.
粉煤灰替代水泥掺入到混凝土中,可以减少水泥水化放热量,改善混凝土力学及耐久性能,具有技术、经济双重效益。从微观角度分析添加粉煤灰后,水泥水化的过程,确定不同掺量粉煤灰在粉煤灰-水泥体系中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陶粒水泥混凝土经济型配合比,通过初步拟定配合比与性能验证确定了陶粒的掺量,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减少水泥用量、增加粉煤灰用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确定配合比。结果表明:当陶粒以100 kg/m~3、200 kg/m~3、300 kg/m~3、400 kg/m~3替换细骨料时,抗压强度增幅分别为5%、12%、15%与17%,抗折强度增幅分别为5%、10%、12%与14%,韧性呈下降趋势。水泥用量对试块性能影响最大,陶粒掺量次之,粉煤灰影响最小。随着水泥用量的减少、粉煤灰用量的增加,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均呈降低趋势,经济型配合比建议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适量减少水泥用量、增加粉煤灰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