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盾构接收是复杂软弱富含水地层盾构施工的关键风险点。针对某地铁车站端头隧道施工中所遇到的特殊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并采用了杯型水平冻结法端头加固与钢套筒辅助的盾构接收施工工艺。采用工程应用与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水平冻结加固区的温度以及盾构接收期间地表沉降进行了现场实测研究。分析了冻结壁温度变化规律,判断安装和切割钢套筒时机,确保了钢套筒顺利切割。总结了软弱富含水地层钢套筒盾构接收技术的特点及难点,有效地避免了盾构接收过程中涌水、涌砂的风险,保障了盾构的安全接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武汉地铁六号线琴台站~武胜路站区间泥水盾构左线接收为工程背景,针对武胜路站到达端头具有水位较高、埋深较大以及场地狭小等特点,泥水盾构到达接收过程容易发生漏水、涌砂等风险,选用素墙+钢套筒+辅助降水接收方案。对钢套筒进行了设计研究,包括筒体、后端盖、反力架等方面设计,详尽论述了泥水盾构法施工钢套筒接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确定端头加固的合理方法、钢套筒安装工艺流程、钢套筒各部件详细安装工法及流程、泥水盾构接收段的掘进工法等,可以为类似泥水盾构接收提供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3.
任杰 《铁道勘察》2021,(2):134-139
地铁车站端头附近建筑物易受基坑降水、基坑开挖、盾构始发、盾构掘进等多重影响。为研究新建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老旧建筑的影响,以太原地铁2号线某盾构区间为例,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情况,设计提出如下措施:(1)盾构始发采用“钢套筒+洞外3 m冻结壁”的加固措施;(2)建筑物外侧打设复合锚杆桩主动加固建筑物;(3)盾构管片采用多孔管片,盾构通过后再注浆加固地层。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表明,“钢套筒+洞外3 m冻结壁”的加固措施可有效保证富水砂层盾构始发的施工安全;盾构隧道侧穿建筑时,采用复合锚杆桩可有效控制建筑沉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天津地铁2号线东南角站—建国道站区间盾构进洞采用的盐水冻结法加固技术,该加固技术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结合工程实际对冻土帷幕和冻结效果进行的验算分析表明,采用盐水冻结加固技术降低了盾构进洞过程中出现漏水、涌沙的可能性。施工中在破洞门钢筋混凝土时要精细施工,注意防止破坏冻结管,减少盾构机在冷冻体的停留时间,并做好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5.
人工冻结技术是城市地下铁道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施工技术。以南京地铁2号线集庆门站进洞端头人工水平冻结加固工程为依托,对该超长水平冻结加固工程设计方案以及施工、监测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参数展开详细的阐述及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冻结法对透水性强的松散砂土及高含水率的黏土层具有较好的止水效果;人工水平冻结技术能够确保盾构进洞时无水作业,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冻结期间及盾构进洞施工过程中对温度场的监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富水圆砾地层因其含水量高、渗透系数大、化学注浆加固成形率差,增加了盾构接收进洞的施工难度。以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10标白苍岭—火车站站区间盾构接收进洞施工为例,运用"接长补短"理念,创新性地提出盾构短套筒接收施工工艺。在洞门环板前端通过增加短套筒的方式延长盾构机接收长度,使盾构机接收位置前移,盾构机在短套筒的保护下能够完全进入端头加固区,结合对盾构机主机尾部已脱出盾尾的管片二次注浆封堵或者地面降水措施,保证在盾构机接收过程中端头加固体内部水系与外界处于隔离状态,确保盾构机在接收过程中不发生涌水、涌砂,达到安全接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钢套筒结合端头加固辅助盾构始发已广泛于隧道建设中,但在高水压、复杂地质等环境下,端头加固效果不佳,且现有的钢套筒辅助始发技术不成熟,存在较高的风险。在广州13号线一期工程南岗站—温涌路站区间中,针对始发端超高水压、周围管线和房屋密集等复杂环境条件,通过对钢套筒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及改进,在无端头加固的条件下,采用泥水平衡盾构钢套筒始发。工程实践表明,此工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深圳地铁9号线上梅林站—梅村站盾构隧道区间始发阶段采用钢套筒始发并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4号线为背景,系统阐述钢套筒始发技术特点、工作原理、操作流程、控制重难点等,为后续盾构法隧道采用钢套筒始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郑州某标段盾构机在进洞过程中近距离侧穿暗挖初支隧道为背景,研究暗挖区间与盾构区间近距离之间增设隔断桩+土体变位跟踪分析施工技术。结果表明:该技术妥善解决了地面旋喷加固困难的问题,避免了盾构机近距离平行侧穿暗挖初支隧道的风险,省略了地面开挖、进场设备旋喷加固、等待强度,施工协调、盾构停工等一系列繁琐工序,确保了盾构机安全、快速的通过暗挖初支隧道,缩短盾构施工工期近2个月。同时,该技术获得了业主及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综合效益显著,也为类似地铁施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盾构在高水头粉土粉砂及淤泥地层始发时易出现各种安全事故,工程上常采用地表注浆、地层冻结 等方法预先对始发端地层进行加固处理。结合杭州望江路盾构隧道地层特点,提出一种三轴搅拌桩、高压 旋喷桩及局部垂直冻结相结合的联合加固方法,并系统介绍该方法加固参数的确定和加固效果评价。现场 检测表明,各项条件均满足设计要求,盾构顺利始发,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南京地铁3号线TA08标浮大区间土压平衡盾构法隧道施工遇到的特殊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土压平衡盾构到达钢套筒辅助工艺解决了施工难题。该技术不仅有效避免盾构到达接收过程中涌水、涌砂等风险,确保出洞安全,而且,钢套筒盾构接收方法的成功使用,提高了盾构到达接收洞门的密封质量及管片的拼装质量。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深圳地铁大剧院站——科学馆站区间隧道在流塑状粘性土等不良地质条件下,水平旋喷桩和冻结法超前预加固工法的技术特点和方案比选,介绍了区间隧道水平旋喷桩的施工工艺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盾构接收端的主要加固措施进行比较,介绍地面加固措施无法施工条件下,深圳地铁某盾构隧道顺利采用钢套筒接收的案例,得出钢套筒接收工艺是一种可减少地面加固措施的洞内接收工艺,具有安全、适应性强、工期短、可重复利用等优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在地铁隧道盾构进出洞采用冻结法加固工程中,由于盾构机多为软土盾构,刀盘无法切除打入土体的钢质冻结管.为了解决盾构进出洞免拔管问题,采取PVC(聚氯乙烯)管作为冻结管,进行盾构进洞免拔管盐水冻结加固工艺性试验.分析了冻结过程中PVC冻结管在低温盐水冷冻下的渗漏性,冻结管管壁和冻土壁的温度分布规律,以及盾构推进过程中PVC冻结管的可切割性.获得了PVC管作为盐水冻结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泥水盾构隧道的始发与到达控制一直是盾构掘进施工中的关键步骤,其难度较大且风险较高。为了保证盾构接收过程的安全、快速与经济,结合某地铁区间工程,对强透水砂卵石地层条件下的泥水平衡盾构钢套筒辅助接收技术进行试验。针对强透水砂卵石地层透水性强、被扰动性强以及地层不稳定等特点,对钢套筒设计、端头井加固、盾构机姿态校核、洞门处破除、到达洞门的掘进参数控制以及洞门注浆堵水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形成一整套相关控制技术。从实际施工效果可知,采用该技术进行盾构接收具有安全性高、工期短、施工成本低以及适应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盾构下穿流塑状残积粉质黏土地层扰动规律,依托长沙市地铁1号线黄兴广场站~南门口站区间隧道工程,采用FLAC3D构建盾构下穿流塑状残积粉质黏土三维数值模型,探讨盾构下穿流塑状残积粉质黏土地层和加固处理后的地层施工对地表沉降及地层变形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盾构区间采用旋喷桩加固时,其地表沉降值及沉降槽宽度相比原状土区域(即未经过旋喷加固区域)均有较大幅度的减小。可见,采用旋喷桩加固对流塑状残积粉质黏土地层加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施工技术的角度,以武汉三阳路越江隧道工程为背景,分析了超浅覆土大直径盾构隧道进洞的工程风险,介绍了常规进洞施工的施工流程,以及进洞施工前地基加固、降水井布置、进洞接收基座制作和贯通测量等前期必要的准备工作,并提出了超浅覆土大直径盾构在加固区和接收工作井内两阶段常规进洞接收的施工安全控制技术。实践结果表明,文章所述的施工安全控制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施工风险,确保盾构顺利进洞。可对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冷冻法作为一种成熟辅助工法,已越来越多地被设计和施工单位采用。掌握冻结法施工技术已成为城市地下工程生产发展社会竞争的需要。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地铁盾构出洞冷冻法加固的施工技术要点,并探讨了盾构进洞应注意的事项及施工常见事故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隧道洞口段处在偏压较严重地带时 ,施工难度相当大 ,渝怀铁路桓垭坝隧道采用地表加固 ,重新配载进洞。超前小导管预支护和钢格栅网喷联合支护 ,确保了隧道安全进洞 ,顺利通过偏压段  相似文献   

20.
杭州地铁富春路站埋深23~26 m,处于砂质粉土、淤泥质粉质黏土层中,紧邻近江消防中队和秋涛路变电所,为了保证基坑及邻近建筑物的稳定与安全,施工中采用高压旋喷桩对土层进行加固。以该工程为例,介绍了高压旋喷桩的设计、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检测与控制措施,并就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冒浆的处理等予以阐述。富春路站基坑外旋喷加固共计12 870 m3,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监测数据显示坑外建筑物变形与沉降均在允许范围内。高压旋喷桩在该工程中的成功应用,表明该技术是保证基坑周边建筑物稳定和安全的有效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