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造船》2016年定期出版季刊,季末出版,全年4期,主要刊登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学术论文。全年订价130元(含:一般印刷品邮寄费10元)。此外,2016年预定增加出版一期增刊:这一期增刊主要是海洋工程专业方面相对集中和难得的技术资料,旨在为加快发展我国海洋工程作贡献。《中国造船》2016年增刊预定于2016年下半年出版,内容主要是海洋工程学术年会论文(科研成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造船》2015年定期出版季刊,季末出版,全年4期,主要刊登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学术论文。全年订价130元(含:一般印刷品邮寄费10元)。此外,2015年预定增加出版两期增刊:这二期增刊都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方面相对集中和难得的技术资料,旨在为加快发展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作贡献。《中国造船》2015年增刊(1)预定于2015年上半年出版,主要刊登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工程技术论文(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论文约60篇),订价每本180元(免收一般印刷品邮寄费)。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造船》2015年定期出版季刊,季末出版,全年4期,主要刊登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学术论文。全年订价130元(含:一般印刷品邮寄费10元)。此外,2015年预定增加出版两期增刊:这二期增刊都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方面相对集中和难得的技术资料,旨在为加快发展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作贡献。《中国造船》2015年增刊(1)预定于2015年上半年出版,主要刊登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工程技术论文(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论文约60篇),订价每本180元(免收一般印刷品邮寄费)。  相似文献   

4.
《中国造船》2012,(1):218
《中国造船》编辑部计划于2012年6月出版一期《中国造船》2012年增刊(1)。这期增刊的主题是:(1)海洋工程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和新工艺。(2)绿色造船新概念和新技术。欢迎广大读者投稿。来稿截止期:2012年4月30日。请用Word编排软件编写稿件并将电子文档发送到《中国造船》编辑部下列两个邮箱中的任何一个: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造船》2016年定期出版季刊,季末出版,全年4期,主要刊登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学术论文。全年订价130元(含:一般印刷品邮寄费10元)。此外,2016年预定增加出版一期增刊:这一期增刊主要是海洋工程专业方面相对集中和难得的技术资料,旨在为加快发展我国海洋工程作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造船》2015年定期出版季刊,季末出版,全年4期,主要刊登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学术论文。全年订价130元(含:一般印刷品邮寄费10元)。此外,2015年预定增加出版两期增刊:这二期增刊都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方面相对集中和难得  相似文献   

7.
<正>《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于1985年创刊的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4069/CN31-2076/U),自创刊以来,在促进船舶科研发展和推动造船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船舶与海洋工程》已入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先后荣获2008年中国船舶系统优秀期刊二等奖、2010年上海市科技期刊审读优秀奖、2012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优秀科技期刊奖等奖项。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利用《中国船检》杂志这个媒体平台,推动造船、航运、安全管理、船舶检验、海洋工程等行业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促进业内同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刊拟于2007年编辑出版论文增刊,欢迎广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造船》2017,(1~4)
正《中国造船》2017年定期出版季刊,季末出版,全年4期,主要刊登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学术论文。全年订价130元(含:一般印刷品邮寄费10元)。此外,2017年增加出版一期增刊:预定于2017年11月出版,内容主要是船舶与海洋工程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论文(约50篇),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方面相对集中和难得的技术资料。订价每本180元(免收一般印刷品邮寄费)。欢迎新、老客户一起订阅。  相似文献   

10.
《上海造船》2012,(1):103-103
由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主办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原《上海造船》)是一份公开发行的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科技类专业学术期刊。现已入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8年获中国船舶系统优秀期刊二等奖,2010年获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审读优秀奖。  相似文献   

11.
《中国造船》2008,49(3)
《中国造船》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学报,创刊于1948年9月。今年是《中国造船》创刊60周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定于今年10月底在北京举行隆重的纪念大会。大会将邀请有关领导结合我国的造船形势作报告,《中国造船》编辑委员会领导作纪念报告,并结合“绿色造船”等主题开展学术讨论。同时,《中国造船》将以增刊的形式出版一期“《中国造船》创刊60周年特刊”(总第183期)。  相似文献   

12.
国际动态     
关注大宇造船9艘船被选2010年最佳大宇造船海洋工程公司4日表示,该公司的9搜船舶被英国和美国的著名造船专门杂志评选为《2010年最佳船舶》。其中,英国《NavaArchitect》(2艘)、《Fair Play》(1艘)和美国《Marine Log》(3艘)、《Maritime Reporter》(3艘)。获奖船舶中集装箱船4搜,大型  相似文献   

13.
正因广东造船工程学会与《广东造船》原承办单位广州金船广告策划有限公司的合作协议到期,广东造船工程学会2016年6月常务理事会上通过决议,自2017年1月1日起,学会会刊《广东造船》转由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承办。届时,《广东造船》的论文收稿、广告运营、新闻采编、编辑排版等所有相关业务将由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负责。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已设立《广东造船》编辑部,负责以  相似文献   

14.
正因广东造船工程学会与《广东造船》原承办单位广州金船广告策划有限公司的合作协议到期,广东造船工程学会2016年6月常务理事会上通过决议,自2017年1月1日起,学会会刊《广东造船》转由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承办。届时,《广东造船》的论文收稿、广告运营、新闻采编、编辑排版等所有相关业务将由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负责。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已设立《广东造船》编辑部,负责以上相关工作。特此通知  相似文献   

15.
<正>《船海工程》创刊于1972年,双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 42-1645/U,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7953,是由武汉理工大学和武汉造船工程学会共同主办的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优秀科技期刊,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项目和湖北省科协《科技创新源泉工程》优秀科技期刊资助项目。办刊宗旨:以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指导,面向水路运输、海洋工程及航运业,服务于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生产、科  相似文献   

16.
正因广东造船工程学会与《广东造船》原承办单位广州金船广告策划有限公司的合作协议到期,广东造船工程学会2016年6月常务理事会上通过决议,自2017年1月1日起,学会会刊《广东造船》转由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承办。届时,《广东造船》的论文收稿、广告运营、新闻采编、编辑排版等所有相关业务将由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负责。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已设立《广东造船》编辑部,负责以  相似文献   

17.
改版献辞     
<正>斗转星移,冬去春来,在壬辰龙年开春之际,《船舶与海洋工程》以新颖的版面问世了!《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现已改名为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于1985年创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其办刊宗旨是反映船舶与  相似文献   

18.
《上海造船》2013,(3):I0001-I0001
《船舶与海洋工程》已入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8年获中国船舶系统优秀期刊二等奖,2010年获上海市科技期刊审读优秀奖,2012年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优秀科技期刊奖。  相似文献   

19.
《航海》2010,(3):44-44
<正>2010年5月20日上午9时,备受关注的"2010中国海事技术论坛暨2010中国(北京)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及装备展览会"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此次活动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鸿与智工业媒体集团共同主办。其中,"2010中国海事论坛"通过中国船舶焊切技术暨新船型及海洋工程工艺技术发展研讨会、中国海洋涂料与涂装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12月2日在上海浦东举行了"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会暨颁奖仪式"。纪念会暨颁奖仪式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方书甲主持,理事长黄平涛作《中国造船工程学会70年发展历程回顾》专题报告;台湾"中国造船暨轮机工程师学会"理事长吕学信、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高级顾问路小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李国安、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周振柏致辞,热烈祝贺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