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月12日上午,在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车站西端,随着6m盾构机缓缓钻出,进入正在施工的车站空间,由北京市政集团第四工程处承建的14标段盾构隧道胜利完成。至此,地铁4号线最长的盾构隧道标段全部贯通,并创造了应用6m盾构机,在全断面无水砂卵石地层中不更换刀盘,一次掘进1339.8m的最新世界纪录。北京地铁4号线14标段北起四通桥,南到动物园共有6条隧道,为全断面无水砂卵石地层,其地质结构堪称北京地铁盾构施工中难度之最。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盾构向大直径、深埋方向发展,作为盾构隧道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盾构竖井施工难度也不断加大,尤其是处于城市中心区、周边环境复杂条件下的盾构始发竖井。北京地下直径线受地铁4号线宣武门车站标高限制,盾构始发竖井深度达到了30m,距天宁寺2号匝道桥近5m,围护结构采用41m深的地下连续墙(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3.
小净距、长距离重叠盾构隧道设计、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圳市地铁3号线工程老街站—晒布站区间为最小净距1.6m、重叠及过渡段长度达740双延米的重叠盾构区间,区间设计过程中采用多种软件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确定重叠盾构隧道"先下后上"的施工顺序,研究了上洞施工对下洞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以及为降低和消除这种影响应采取的措施。重叠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创造性的采用了液压轮式支撑台车,台车在下洞内随上洞盾构机的掘进同步向前移动,解决了传统重叠盾构隧道临时支撑方案安装和倒运困难的问题。在此对区间设计、施工进行总结,为今后车站、区间设计方案的拟定及重叠盾构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富水卵漂石地层盾构下穿既有地铁线路施工过程中,易导致既有地铁线路上方土体不规则沉降超出控制范围,进而可能引发地下水喷涌和地面塌陷问题。为此,需要对富水卵漂石地层盾构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隧道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方法]以新建成都地铁17号线凤溪大道站盾构下穿既有地铁4号线为案例,在阐述工程概况的基础上,选取了4个地面沉降测点和4个深层土体沉降测点,分析了盾构掘进过程中地层的沉降变化规律。采用MIDAS GTS软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采用38 m超长管棚与斜向注浆相结合的加固施工进行模拟,对4号线隧道预加固效果进行了分析。基于此,明确了地面跟踪注浆的时机,进一步分析了地面跟踪注浆的效果。[结果及结论]该加固措施有效提高了4号线结构底部土体的整体性,改善了4号线结构的受力状况,有效控制了4号线的结构沉降。  相似文献   

5.
结合北京地铁14号线?10m盾构隧道扩挖车站试验段工程,研究分析采用盾构中洞—边桩法扩挖修建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结构体系的受力转换、受力行为及变化特征。通过地层结构数值模拟方法,动态分析确定盾构管片、边桩导洞、中导洞扣拱初衬及中柱等构件的内力和变形特征。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铁新线车站穿越既有车站轨道结构安全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建车站工程的施工中,除自身结构安全外,重点目标就是使施工对既有地铁车站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以某城市A号线穿越工程为例,对既有地铁车站结构及轨道所受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新线车站穿越既有车站的安全控制措施体系。通过三维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并对比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穿越地铁工程引起的地铁结构变形及轨道几何形位的变化规律,为新线车站穿越既有车站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富水砂层地质条件下,新建地铁线路盾构始发穿越既有地铁线路时,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稳定性的研究较为鲜见,需总结类似工程的相关规律。[方法]以新建的郑州地铁7号线黄河迎宾馆站—英才街站区间盾构始发穿越既有地铁2号线结构工程为依托,根据实际工况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建立了施工区间的三维数值模型,并利用软件的结果提取功能得到了该工程对应模型的模拟结果。选取现场2个监测点位,将2个测点的现场实测值与模拟计算值进行对比,证实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盾构始发穿越、一般下穿施工两种穿越方式下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始发洞门与既有地铁结构间竖向距离d的4个取值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及结论]所建三维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实际工况。在既有地铁线路结构、材料、加固方式等因素均不变的情况下,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的稳定性因穿越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与一般下穿施工相比,采用盾构始发下穿方式时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的影响较小。采用盾构始发下穿方式时,d的取值不同,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有较大差异。d=2.00 m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的影响较小,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8.
张永 《铁道建筑技术》2011,(1):99-101,108
深圳地铁2号线东延段2224标段,两站三区间一盾构始发井。其中福市区间盾构从市民中心站西端始发,始发时始发端距既有4号线隧道结构水平距离仅有6.542 m,2号线隧道距既有4号线隧道结构底部最小垂直净距约为1.567 m。这种始发条件、始发难度和风险性之大为全国罕例。采用微型桩和袖阀管相结合的加固方法,盾构施工最终成功下穿4号线。  相似文献   

9.
针对北京地铁14号线将台车站结构方案存在的不足,提出1种基于大直径盾构隧道扩挖地铁车站的塔柱式结构方案,并建立三维非连续接触模型,研究塔柱式结构关键节点的受力和变形.结果 表明:盾构隧道和车站2边主体结构的施工,对管片纵缝的张开和错台影响显著,但对管片环间错台影响不明显;横通道施工对管片纵缝的张开和错台影响较小,开口环...  相似文献   

10.
深圳地铁5号线洪浪—兴东盾构区间下穿广深高速公路立交桥,立交桥为双幅桥梁,1.2 m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底岩层为全风化花岗岩,桩基为摩擦桩,隧道结构边缘与桥桩外侧最小净距为1.6 m。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盾构施工期间对桥桩的影响,根据计算结果,提出盾构区间下穿立交桥的相关施工技术措施,并结合施工过程中采集的现场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及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