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空化气泡会引起强烈的声辐射和舰船壳体振动,自由气核振动的跨临界分叉研究对寻求空化气泡的生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不可压缩液体中自由气核的振动模型,由中心流形定理对该振动模型进行约化,得出中心流形上的跨临界分叉方程,通过该振动模型的分叉研究,提出了产生气泡的新机理,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加以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跨临界分叉是自由气核产生气泡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章建立了一种基于声阻抗传递矩阵方法的加压声学覆盖层声学性能测试方法.测量得到的声阻抗矩阵用于计算声学覆盖层吸声系数与隔声量.对声阻抗测试装置包括声管、声源、背衬和水听器布置等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测量均匀材料样品声阻抗对测试装置进行了验证,通过测试声学覆盖层样品计算吸声系数与隔声量,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对声阻抗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3.
空化气泡会引起强烈的声辐射和舰船壳体振动,自由气核振动的跨临界分叉研究对寻求空化气泡的生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不可压缩液体中自由气核的振动模型,由中心流形定理对该振动模型进行约化,得出中心流形上的跨临界分叉方程,通过该振动模型的分叉研究,提出了产生气泡的新机理,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加以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跨临界分叉是自由气核产生气泡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4.
舰船气泡尾流特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了对水面舰船尾流的特性和产生机理进行试验测量和理论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舰船气泡尾流模拟系统,进而研制声光复合尾流自导系统.在阅读相关文献及参考相关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舰船气泡尾流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从气泡的运动、气泡的分布及气泡数密度变化规律3方面阐述了尾流中气泡特性;从舰船尾流的长度、宽度、深度3方面描述了气泡尾流几何特性的数学模型;指出了气泡尾流特性的研究方向以及急需解决的2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薛为 《水运工程》2018,(12):160-165
针对声学多普勒剖面仪(ADCP)测沙在长江水域是否可行的问题,同时采用ADCP与传统的六点法采集水样的测沙方法,在长江口江亚北槽水域进行试验,经过大中小潮的测量,得出完整涨落潮周期里的两种测量数据。经过数据比对发现,ADCP测沙是可行的,ADCP的声强对数变化值与悬沙浓度成正相关的线性关系,并发现水下噪声和水下气泡以及水体介质的多样性是ADCP测沙数据误差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利用Mie散射理论及其递推公式并结合舰船尾流气泡的测量结果,得到了舰船尾流中气泡群的散射相位函数。通过对散射相位函数的分析与讨论,得出:尾流存在时间及气泡群分布模型参数的变化对散射相位函数的影响较小,仅当小半径气泡密度增加时其后向散射强度略有减小;尾流气泡相对于海水的折射率变化是影响尾流气泡群散射相位函数的主要因素,相对折射率越大,后向散射越弱。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高速气泡船气液两相流动的特征,进而将气泡船复杂的三维流动简化为两维人工气泡绕流的两相流物理模型,并提出了两维人工气泡绕流的相似律.采用有限体积法和VOF方法,建立了两维人工气泡绕流的数学模型.应用该数学模型,研究了气泡船在无气泡、气泡封闭、气泡半开三种典型绕流时的气液流场特性,得到了气泡长度、气泡形状随来流速度、气泡腔压力、气体流量的变化规律,分析得出了在高速气泡船底部形成稳定气泡的力学条件.相关研究结果对高速气泡船底部气泡腔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水中气泡的尺寸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激光全息摄影分析系统对模拟舰船尾流气泡的尺度进行测量.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测量出气泡的尺度分布,与参考文献中提出的尾流气泡尺度分布相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为实验室准确模拟尾流中的气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建立了一种基于声阻抗传递矩阵方法的加压声学覆盖层声学性能测试方法。测量得到的声阻抗矩阵用于计算声学覆盖层吸声系数与隔声量。对声阻抗测试装置包括声管、声源、背衬和水听器布置等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测量均匀材料样品声阻抗对测试装置进行了验证,通过测试声学覆盖层样品计算吸声系数与隔声量,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对声阻抗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0.
最小二乘法在管道声学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小二乘法是传统的最优化设计方法之一。在一维传播的管道声学测量中,通过对多点测量数据的处理可定量求出入射声场和反射声场,并进一步得到声学材料的声学参数和管道的声阻抗。通过在声学管道内布置多个测点,采用最小二乘法就能有效地降低单个测点测量值的偶然误差,同时直观地反映出管道内声场的分布情况。但运用最小二乘法重建管内声场时,协方差矩阵Q的最小特征值λmin对于矩阵奇异性的影响是十分敏感的。为此,文中提出了测点等间隔分布的最佳配置方案,并对测点位置的选取提出了建议,对于测点固定布置但不等间距的管道测量系统,通过微量变化试件表面至第一测点距离的方法,可相对加密同一帧驻波范围内测点的分布,从而极大地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