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概述了部分骑跨在地铁2专线杨高路车站上方的世纪大道锦绣路人行天桥结构设计的特点,介绍了天桥基础与地铁车站结合的不均匀沉降控制、预应力板梁设计以及现浇斜板与车站连接的空间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2.
结合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实践,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地铁车站公共区平面布置、影响乘客行进的站内垂直交通、站内环境设计,以及地铁与其它交通方式的接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力求使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实现"让乘客出行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皇岗车站是毗邻深圳河建造的地下一层车站,整个车站的设计有以下特点:围护结构作为竖向支承体系的一部分,设计中既要考虑侧向水平荷载的作用,还要满足竖向承载力的要求,围护结构的底部均嵌入基岩;车站南段和联检大楼合建,相应区域的车站顶板被设计成含多个大面积孔口的转换层结构,给车站设计带来了挑战;车站北端从福田保税区一号通道高架桥下横穿,为了使高架桥通行不中断,需要截断其桥墩进行托换。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研北京暗挖地铁车站设计与施工情况,对成熟的设计与施工要点、行业内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以及设计与施工中明显不合理的做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以引起今后设计与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更有利于北京地铁单、双层标准暗挖车站结构通用设计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就深圳地铁环控设计采用变频调速控制技术必要性和如何采用等问题介绍系统设计单位的设计思路,在屏蔽门制式条件下的节能估算和利弊分析,提供车站公共区空调风系统变频调速工艺设计,控制技术要求和全年空调通风工况转换依据,综合地铁车站环境控制固有特点和空调风系统变频控制的经济性,实用性和可靠性,建议是否可由闭环控制的连续反馈调节改变为时间程序控制,供同行们参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结合上海轨交网络化规划的实例分析,提出轨交进入网络化时代,应创新规划设计理念,适度超前规划,构建集约化、多层次的轨交体系,并加强与城市规划互动和用地控制。倡导以车站为核心的轨交综合体,实现网络化发展阶段车站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设计。概括总结了以上海为代表的软土地区轨交工程修建技术、枢纽工程的修建方法和对城市环境的保护技术及措施,对轨交工程修建新技术提出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7.
自动检测地铁车站的温湿度是车站环境控制折要求之一,正确选择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点是车站设备自控系统设计及施工要解决的问题,作者根据对新风、回风、送风温湿度的定义的理解以及地铁车站环控设备的布置情况,提出了应取的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并简要介绍了地铁1号线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后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浅谈SES程序在地铁环控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铁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控制车站规模、环控设备运动成本及安全可靠性起较大作用的环控设计很重要。介绍了在地铁环控设计中主要应用软件之一-SES程序的要点。  相似文献   

9.
确保地铁换乘车站安全的设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的上海地铁4号线张杨路车站为地下三层结构,车站端头井开挖深度达23m。该车站紧挨已建的地铁2号线东方路车站,东方路车站为埋深14m的地下二层结构,连续墙深度为26m。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该连续墙需作为张杨路站23m深端头井的侧向围护墙,因此东方路车站的位移和变形控制成为设计的关键。由于缺乏同类工程经验,而通常的计算理论和现有的设计规范难以全面、准确、可靠地解决这一技术难点。因此,在设计中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走设计、科研、施工和监测相结合的技术道路,用时空效应的控制技术为指导,综合运用地下工程环境的各项保护措施,对张杨路车站深基坑围护方案进行充分的研究,确保东方路车站的绝对安全和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中山公园站是地下二层前折返岛式车站,结合该车站建筑总体设计的体会,着重介绍轨道交通建筑与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的新课题,以及出入口、风井等地面建筑的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开发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逐渐得到了证明,与此相关的诸多设计问题和接口关系也正在逐步研究解决。通过对轨道交通车站几个综合开发项目设计问题的剖析,提出在轨道交通车站综合开发建筑设计接口要素及关注要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各地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实况,详细分析了国内现有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消防设计模式的差异性,并就如何使地下车站布局对人员疏散及消防扑救更为有利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analyzes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mode choice for trips between home and light rail stations, an often neglected part of a person’s trip making behavior. This is important for transit planning, demand modeling, and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Using transit survey data describing St. Louis MetroLink rid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study found that some of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shares of walking relative to other modes were full-time student status, higher income transit riders, and trips made during the evening. It was also found that crime at stations had an impact. In particular, crime made female transit riders more likely to be picked-up/dropped-off at the station. Females are more likely to be picked-up or dropped-off at night. Bus availability and convenience showed that transit riders that have a direct bus connection to a light rail station were more likely to use the bus. Private vehicle availability wa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probability of drive and park, when connecting to light rail.  相似文献   

14.
Central to the concept of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TOD) is a retail core situated around stations. However, successful retail near light rail transit stations has been elusive. Despit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land use, transport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nning, little research exists to explain the gap between TOD concept and reality. We hypothesize that the density, diversity, and design characteristics central to the theory of TODs drive retail success. We implement a TOD Index proposed in the literature to score 474 light rail station areas in 11 metropolitan areas according to the presence and magnitude of those density, diversity, and design characteristics. A series of robustly-developed multilevel models support our hypothesis: TOD Index scores significantly predict station area retail employment, ceteris paribus. An evaluation of its subcomponents individually (block size, which relates to walkability; land use mix; and activity density) suggests activity density may be the driving force in this relationship. Our research works to move the conversation away from an assumption that transit stations and retail naturally co-exist and toward more intentional station area design choices demonstrated to drive retail employment.  相似文献   

15.
上海轨道交通世纪大道枢纽站是一座四线换乘的大型地下车站,详细介绍了该站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思路、设计难点及应对措施,并阐述了换乘车站设备共享与火灾排烟模式等内容,供同类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当前上海部分轨道交通车站防排烟风管防火板使用情况的调研和分析,就防火板凝露滴水问题对其材质进行了剖析,对防火板材质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和建议,以确保轨道交通车站电气设备运行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上海某高架车站跨线天桥桥型可行性比选、总体结构布局设计、静力分析及稳定性分析的过程,并概述了天桥整体吊装安装工艺,提供了一些城市轨道交通配套天桥设计的思路,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围绕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施工工序,对地下车站的施工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风险控制措施。通过研究其中潜在的风险发生机理,将有助于建立轨道交通建设风险控制体系,减少并控制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施工中的风险事故。  相似文献   

19.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给排水节能环保设计的要求,详细阐述了轨道交通车站、车辆段与综合基地给排水系统环保节能设计的思路和措施,并介绍了太阳能利用及雨、废水回收利用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工程穿越黄浦江处与沪闵路—沪杭公路共用同一通道。结合公路工程的设计,并根据轨道交通的线、站位要求,对各方案的合理性、实施难度、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选,最终推荐采用上下叠合的高架线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