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土工格栅和土工格室在公路拓宽工程中的应用技术,采用FLAC3D软件,基于摩尔-库仑模型,研究了老路基和新拓宽路基的沉降变形规律、土工格栅和土工格室加筋位置对路基沉降和竖向应力分布的影响,分析了土工格栅和土工格室作用机理,提出土工格栅-格室组合加筋方案,供工程设计及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2.
《公路》2017,(6)
土工格室柔性挡墙已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边坡防护之中。实际工程中常会出现高边坡,当防护此类边坡采用的是土工格室柔性挡墙时通常设置为二级或者多级型式。同时,为减小水平位移,提高挡墙安全系数,可加长墙背填料中某几层的土工格室长度来增强加筋作用。文中采用岩土工程有限元软件Plaxis,探讨了加长土工格室层的位置、层数和长度变化对二级挡墙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二级挡墙下部距墙底1/3墙高位置对土工格室层进行一定的加长时,挡墙的安全系数最大;在二级挡墙中下部加长一定层数的土工格室层,能较显著地减小挡墙的水平位移和提高挡墙的安全系数;当加长土工格室层的长度等于3/4墙高时,挡墙的安全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3.
土工格室在处治路基不均匀沉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结合广州北二环高速公路路基不均匀沉降处治工程,应用MARC软件,采用基于直接约束的接触迭代算法和COULOMB摩擦模型模拟半填半挖路基挖方段和填方段的非线性接触,对土工格室处治方法进行了数值仿真;并通过土工格室复合体的承载板试验及实体工程的现场沉降观测,对该处治方法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工格室复合体具有较大的弯拉刚度与抗剪强度,此复合体能够部分隔离应力和位移的传递,从而柔性过渡和协调了半填半挖路基顶面的沉降;它对局部荷载具有网兜效应,使荷载的分布更为均匀;土工格室的加筋作用减小了土中的竖向应力和剪应力,增强了路基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消除路基不均匀沉降的目的。实体工程表明:土工格室是一种有效解决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土工格室是一种新型的土工合成材料,由其组成的柔性结构体系在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与施工工艺和质量验收标准密切相关,然而,至今尚无较为完整与系统的施工工艺。文章结合近年来土工格室在柔性搭板处治差异沉降技术、柔性筏基加固软弱地基技术、生态柔性挡墙应用技术等方面大量的工程应用实际,系统总结了土工格室柔性结构体系在公路工程应用中的施工工艺与质量验收标准,以期为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拓宽路基因新路堤自重应力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路面开裂,和其它路基处理方法相比,桩承式加筋路堤具有施工工期短、对老路影响小等优点。通过有限差分软件,分析拓宽工程中桩承式加筋路堤在不同土工格室厚度、模量的情况下,对拓宽路基沉降及侧向变形的影响规律,总结出较为经济的土工格室参数,以对相关工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结合高速公路拓宽工程,采用弹塑性三维数值方法,借助三维薄膜单元模拟土工格室,分析山区高填方加宽路堤的位移与沉降规律,提出优化的格室处治方案,同时进行了现场试验,分析格室处治后路堤深层侧向位移与沉降规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结果规律相符,高填方路堤在加宽路基自重荷载作用下竖向位移主要集中在加宽路堤的中上部,侧向位移从路基顶面到底部逐渐减少。受上部路堤土俯冲荷载作用,加宽路堤底部侧向位移相对附近土体较大。格室可有效减少高填方加宽路堤的侧向变形及扩散荷载传递。  相似文献   

7.
为了节约土工格室技术在挡土墙中应用时的工程成本,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数学计算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经济效益的工程优化设计的方法,给出了格室筋带长和挡墙高度的参考值,并应用于京港澳高速公路驻马店至信阳段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这种优化设计方法能有效节约工程材料,降低工程成本,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土工格室柔性挡墙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性状较为复杂,本文采用岩土工程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对柔性挡墙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计算分析了挡墙的高宽比、坡度以及填土表面荷载对于挡墙变形性状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高宽比越大挡墙的水平位移量和自身的扰曲变形越大;挡墙顶部的水平位移随着坡度的减小而减小;填土表面荷载增大时,挡墙顶部的水平位移减小,但是总水平位移量和绕曲变形增大。模拟结果对土工格室柔性挡墙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四川成宜高速连接线某试验段变截面土工格室挡墙为工程依托,首先对新型拼装式土工格室挡墙的施工方法进行介绍,采用新型玻璃钢轻质面板有效解决了挡墙线形不美观并容易破损的不足;其次,通过现场监测对该挡墙的支护效果进行分析,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该挡墙不同部位的土压力沿墙高呈非线性分布,底部大,顶部小,局部会出现土压力减小的现象;挡墙同一水平高度处墙背和墙中部土压力较大,而墙面处较小,说明土压力从墙中部到墙面范围内的衰减程度较大;对墙身水平位移的监测结果表明:水平位移曲线为“S”形,存在2个位移分界点,水平位移在截面形状改变处变化明显,挡墙顶部和底部的水平位移为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0 mm和3 mm;对挡墙的沉降监测结果表明:该挡墙填筑施工期沉降量较大,占总沉降量的70%~90%,工后沉降很小,墙体最大沉降发生在挡墙顶部,沉降最大值仅为23 mm。最后,结合土压力计算理论分析该台阶式截面挡墙的土压力分布和墙身变形规律,结果表明该挡墙变形符合“转动+平动+绕墙底转动”模式,采用该文计算方法得到的墙背土压力与实测值较为接近,用于挡墙设计时结果更偏安全。  相似文献   

10.
山区高速公路旧路拓宽改建后,在新旧路基衔接位置处容易产生纵向裂缝,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路面结构层内附加应力超过了材料的抗拉强度或界面强度。文章依托实际工程通过对实际路基的改扩建方式进行数值计算及现场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土工格室柔性搭板技术处治山区高速公路的旧路基加宽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