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隧道建设》2014,(7):678-678
<正>武汉地铁4号线越江隧道工程近日顺利贯通,这是继"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公路隧道、武汉地铁2号线越江隧道之后,武汉开通的第3条穿越长江江底的隧道。武汉地铁4号线二期越江隧道工程从武昌首义路站至汉阳黄金口站,是联系"武汉三镇"中汉阳区和武昌区最为重要的轨道交通线路。其中,右线全长3 003.39 m,左线全长2 993.86 m,在长江一桥上游1 500 m处穿越长江,盾构越江段1 470 m。武汉越江隧道工程均采用盾构施工技术。长江底地质条件复杂,在盾构施工中泥浆配合比非常关键。在此次施工中,中铁隧  相似文献   

2.
任正录 《隧道建设》2005,25(3):23-26
忠县-武汉输气管道在城陵矶采用隧洞穿越长江,设计隧洞南段采用盾构法施工,北段采用矿山法施工,本文就盾构隧洞的埋深、管片结构设计、盾构机选型、施工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武汉长江隧道全长3630m,其中由盾构施工的长度为2538m,由中铁隧道集团公司总承包,并于2006年9月开始从武昌向汉口掘进。目前隧道东线盾构已顺利到达江北竖井,成功贯通,标志着我国的大断面水下隧道施工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武汉长江隧道有几个特点可载人我国隧道史册:一是世界上水压最大的隧道;二是穿越长江的首座公路隧道;三是国内采用大断面复合式泥水盾构首次修建长江交通隧道。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武汉长江隧道施工中的难题,中铁隧道集团先后投人500万元科研经费,重点开展了13个课题的科研攻关,并取得了多项突破:1.首次自主完成了4.5巴高压进仓作业,解决了高水压下刀具检查与更换等难题。2.加强了盾构的姿态控制与管片选型的技术研究,解决了大断面、小曲线半径的隧道施工中管片易破损的难题。3.刀盘刀具优化设计,解决了盾构穿越软硬交错地层的技术难题。4.实现了掘进距离超过2500m不换刀,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泥浆体系解决高水压富水砂层隧道开挖面的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中铁隧道局集团是世界500强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骨干企业,前身为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铁道部隧道工程局。40余年一直专注于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引领我国隧道科技实现4次跨越,已成为集规划、设计、施工、科研、设备、投资6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企业集团,业务涵盖全部基建领域。年隧道施工能力超过500 km,累计建设各类隧道9 000余km、约占全国隧道总长的10%。完成穿越江河湖海60余次,居同类企业之首。创造了3穿黄海、南海,6穿长江、黄河,9穿珠江的水下隧道施工记录。正在施工直径15.8 m的国内在建最大直径盾构隧道,大盾构施工技术行业领先。参与了  相似文献   

6.
盾构近距离穿越桥梁及河流的施工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地铁#10线国—双区间盾构段穿越国贸桥群桩、通惠河、京秦铁路及双井北天桥。隧道与国贸桥桥桩最近距离只有1.78m,通惠河底与隧道拱顶距离仅10.00m,隧道周边情况及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施工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控制地表沉降,并结合FLAC-3D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和既有桩基桩顶沉降均小于允许值,施工得以安全有序地完成。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首条液化天然气(LNG)管道隧道——中国海油气电集团深圳LNG项目工艺隧道已正式贯通。这条隧道长584 m,断面尺寸为11 m×8 m,呈马蹄形,是连接码头和接收站的唯一通道,也是国内少见的大断面隧道。该隧道从接收站一侧向码头方向单向掘进,在施工过程中遭遇了地质条件复杂以及穿越广东大鹏LNG超高压输气管道和深圳燃气城市高压输气管道等重重挑战。它有别于常规隧道,采用一级防水模式,有效地避免了金属腐蚀等问题。由于LNG具有气  相似文献   

8.
三江口越江隧道工程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下游38.5km处,全长1992m,由台湾中鼎工程公司采用盾构法施工,隧道最深的地方在水面下62.5m,隧道穿越粘土层、细沙层、卵石层和岩石层,隧道的总长度、水下深度和地质复杂程度都创下了我国过江隧道之最。工程具有穿越地层复杂、一次穿越距离长、地层含水丰富、水压大、工期短等难点,是西气东输的咽喉工程。本文介绍了其盾构法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简讯     
世界最大隧桥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工程正式启动规划研究达十多年之久的世界最大隧桥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崇明越江通道)工程,近日在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正式奠基启动。5 a之后,这里将出现“一桥飞架南北、一隧穿越两岸”的壮观景象。这一“南隧北桥”综合工  相似文献   

10.
规划研究达十多年之久的世界最大隧桥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崇明越江通道)工程,近日在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正式奠基启动。5年之后,这里将出现“一桥飞架南北、一隧穿越两岸”的壮观景象。  相似文献   

11.
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井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井工程位于长江南岸,施工场地距长江约500m,为长江一级阶地,地质条件差,承压水位高,且承压水与长江水有联系。同时基坑开挖深度大,周边环境复杂,施工难度极大。结合该工程介绍了高承压水软土地区深基坑防水、减压降水、基底加固等关键施工技术,根据规范和经验公式并对施工引起周边环境的沉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1月14日上海西藏南路大口径盾构穿越了小隧道,最近距离仅为2.48m。这是上海市政建设者创造的一项“中国第一”。两条隧道的横截面积为3:1,如此大的隧道穿越那么小的隧道,实为世界罕见。且两隧道之间距离很近,施工难度很大。盾构在黄浦江推进地层为粉砂土,控制沉降非常困难,因此对8号轨道交通线影响很大。为了确保穿越8号轨道线的绝对安全  相似文献   

13.
华岩隧道穿越生产矿井,瓦斯压力大、含量高,具有突出危险性,现有规范、指南难以满足施工控制需求。为保障施工安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隧道开挖过程应力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开挖面与煤层间安全岩柱距离为10 m。基于此,提出"安全距离外,隧道正常作业;安全距离内,加强瓦斯监测与排放处理,将解吸指标控制在安全范围"的揭煤技术,以便顺利通过煤层段。  相似文献   

14.
鄂东长江公路大桥主桥全长1476m,为3×67.5+72.5+926+72.5+3×67.5m 9跨连续半飘浮体系混合梁斜拉桥。其主跨径926m,在钢混结合梁斜拉桥中跨径位居世界第二,斜拉桥主跨跨径位居世界第三。钢混结合段钢箱梁采用设置了复合连接件有钢格室的钢箱梁,标准段梁段最大吊装重量达369.0t,最长斜拉索494.2m,单根最大重量(不计锚具)为38.4t。鄂东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复杂、难度大,本文依托鄂东长江公路大桥介绍超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川藏铁路隧道等深埋隧道工程的岩爆给TBM施工安全和掘进速度带来很大影响,这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以埋深超过2000m的引汉济渭工程、新疆ABH工程为案例,与锦屏Ⅱ级水电站工程进行对比。基于现场大量数据分析,给出岩爆对TBM施工安全速度影响和时空特征规律;并结合TBM结构和工法特点,提出了"轻微、中等、强烈"3个等级岩爆的TBM施工防控目标,以及"掘速控制、风险控制、时空控制、分级控制"4个TBM施工岩爆防控准则;分别给出了轻微、中等和强烈3个等级岩爆的防控技术方案,从而构建了"装备—掘进—支护"三者协同控制的"3-4-3-3"分级岩爆防控理论技术体系,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主要研究结果为:1)TBM施工速度轻微岩爆为无岩爆的70%~90%,中等岩爆为无岩爆的50%~70%,强烈岩爆为无岩爆的25%~50%;2)20%~40%的岩爆发生在开挖后10 h以内,10~24 h岩爆发生频率最高,90%以上的岩爆发生在24 h以内,9%的强烈岩爆发生在24~48h;3)超过30%中等以上岩爆发生在护盾至掌子面区域,90%以上的中等和强岩爆发生在掌子面后15 m以内,主动控制TBM进尺速度可使80%~90%的强岩爆控制在TBM护盾至掌子面区域。所提的技术方案已成功用于以下工程:1)新疆ABH工程,其中1台TBM已安全高效穿越了全部中等岩爆洞段,完成14 km掘进; 2)引汉济渭工程,岭南段TBM穿越了10 km岩爆洞段,在第2掘进段中穿越了2 km连续强岩爆洞段,强岩爆洞段平均月进尺达到110 m。  相似文献   

16.
介绍荆州长江公路大桥北汊通航孔桥200m+500m+200m混凝土斜拉桥п形截面边肋主梁施工技术要点,对0#块现浇、挂篮悬浇、挂篮过临时墩工艺、边跨合拢、中跨合拢及体系转换工艺等方面作了简明阐述.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北京地铁10号线麦子店—三元桥站—亮马河站区间(左右线净距离仅为1.7~3m,平行穿越长度为235m)及旁穿12层全装配壁板居民楼(与其基础水平净距离3.7~5m左右,垂直距离为11.7m)的施工总体思路和具体做法。其中首次提出了综合松散系数K的理论计算公式并给出了K的实测方法。在合理使用铰接装置和超挖刀、控制盾构推力、及时复拧管片螺栓等常规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盾构曲线段施工的两个新措施:一是考虑到盾构机的惯性,曲线段提前3~5m开始转弯,并提前3~5m结束转弯;二是考虑到曲线段盾构在管片脱出盾尾后产生扭转而非平移,对盾构进行预偏转。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2月7日,世界最大特高压GIL综合管廊工程,即苏州—南通GIL长江隧道建设迎来重要节点,安全越过水下78 m深度。这个深度的水土压力超过0.8 MPa,是目前国内水压最高以及埋深最大的水下隧道。苏通GIL长江隧道全长5 468.5 m,盾构开挖直径12.07 m,为目前穿越长江最长的盾构隧道。从2017年6月28日盾构始发掘  相似文献   

19.
苏辉 《隧道建设》2020,40(Z2):225-232
针对蒙华铁路万荣隧道在穿越粉细砂地层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掌子面溜坍、超前水平旋喷桩间不咬合易漏砂、初期支护钢架直接立于松散砂层上导致沉降变形大等影响工程质量、威胁施工安全的主要问题,采用阶梯法开挖支护施工技术,周边旋喷桩帷幕超前支护;在格栅钢架拱脚增设钢垫板以扩大拱脚受力面积,增加钢架的稳定,减小因拱脚砂层松动引起较大的沉降变形;利用长仰拱栈桥施工仰拱,使仰拱结构封闭成环距掌子面距离不大于20 m,二次衬砌距掌子面距离不大于50 m;采用高压水喷雾器提高空气湿度,防止粉细砂层水分散失,降低其自然稳定性;并通过初期支护背后回填注浆补强等技术措施,有效防止溜坍,将沉降变形控制在5 cm以内。现场施工结果表明,上述施工技术措施有效地保证了万荣隧道穿越粉细砂地层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17,(3)
针对地铁盾构隧道近接桩基施工情况,利用有限元软件,在考虑前方土体受到刀盘施工扰动、土仓压力、盾尾注浆作用等施工参数下,对盾构隧道动态施工中正上方桩基的承载性能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盾构施工对桩基沉降和承载力损失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刀盘距桩轴线+6~-12m之间;盾构正下方穿越既有桩基时,存在一个特定安全施工距离,约为3m;盾构隧道施工前桩基承受的荷载不同,盾构施工过程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也就会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