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304和904 L两种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固溶渗氮研究.用电子探针测定了渗氮层的氮浓度分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试样渗层的显微组织,用显微硬度计测量了表面至心部的显微硬度,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渗氮层的物相组成,对试样在1 mol/L的稀硫酸溶液中的耐蚀性进行了阳极极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显微硬度随表面至心部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固溶渗氮水冷试样表面的物相为单相奥氏体,炉冷试样的表面物相除高氮奥氏体外,还出现了CrN.渗氮后的试样在1 mol/L稀硫酸溶液中的耐蚀性优于未氮化试样.  相似文献   

2.
奥氏体不锈钢固溶渗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4和904L两种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固溶渗氮研究.用电子探针测定了渗氮层的氮浓度分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试样渗层的显微组织,用显微硬度计测量了表面至心部的显微硬度,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渗氮层的物相组成,对试样在1mol/L的稀硫酸溶液中的耐蚀性进行了阳极极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显微硬度随表面至心部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固溶渗氮水冷试样表面的物相为单相奥氏体,炉冷试样的表面物相除高氮奥氏体外,还出现了CrN.渗氮后的试样在1mol/L稀硫酸溶液中的耐蚀性优于未氮化试样.  相似文献   

3.
Cr12MoV钢渗硼层脆性与耐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粉末渗硼和膏剂渗硼对Cr12MoV钢进行表面改性,利用显微硬度法和划痕法声发射检测并分析了渗硼层表面脆性与敏感脆性,通过磨损试验对渗硼处理试样进行测试,并利用扫描电镜对试样磨损及磨痕形貌进行观察,研究了渗硼层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Cr12MoV钢经渗硼处理后,渗硼层具有高硬度,并呈现一定的脆性,渗硼层的脆性属剥落脆性;Cr12MoV钢经渗硼后耐磨性有显著提高,渗硼层的脆性和硬度对耐磨性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4.
稀土元素对渗硼过程、渗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固体粉末法将硼和稀土元素渗入钢的表面,通过金相组织观察,x射线结构分析和渗层显微硬度测定,研究了稀土对钢的渗硼过程、渗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对钢的渗硼过程有明显的活化催渗作用;稀土元素的加入量对催渗作用有一最佳量,在渗硼过程中稀土元素也同时渗入钢中和Fe_2B相中,由于稀土元素的同时渗入,使渗层组织基本上由Fe_2B单相组成,从而改善了组织,提高了显微硬度。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近年来稀土催渗技术的研究成果,着重分析了稀土催渗的机理、催渗剂的类型,以及催渗技术在渗碳、渗氮、渗硼、渗钒和复合共渗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稀土催渗技术的研究方向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预渗氮和预渗碳对 Cr7Mo3V2Si 钢经强韧化处理后所得渗层的扫描断口形态、冲击韧性和硬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Cr7Mo3V2Si 钢的含氮马氏体具有高碳马氏体形态和孪晶亚结构.渗层出现硬度峰值,表面硬度略低,表面硬度受控于残余奥氏体量,可通过冷处理而得到提高.建议对 Cr7Mo3V2Si 钢制冷作模具采用表面改性复合强韧化工艺,以提高使用寿命和改善其破坏形式.  相似文献   

7.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铸铁镀硬铬的表面状态,并用硬度试验,结合力的测定和耐蚀性试验,研究了镀硬铬层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镀层厚度的增加,镀层表面瘤状物增多,网状裂纹减少,随加热温度升高,镀硬铬层的硬度降低,耐蚀性提高,结合力增大。  相似文献   

8.
高碳钢和合金工具钢B—Cr—Ti共渗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高碳钢和合金工具钢进行了 B-Cr-Ti 共渗的试验研究.用金相显微分析、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和 X 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5种钢的 B-Cr-Ti 渗层进行了化学成分、相结构及显微组织分析.同时对 B-Cr-Ti渗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B-Cr-Ti 共渗与 B-Ti 共渗相比较,B-Cr-Ti 渗层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可应用于刀具和模具.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5CrNiMo热锻模钢渗硼工艺及渗硼层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渗硼后材料耐磨性提高10倍左右;渗硼后冲击韧性虽有所下降,但仍具有一定韧性,并可进行高温淬火回火以有效提高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硼砂渗硼剂的组成,渗硼的工艺试验方法;渗层组织、结构、性能及渗剂的经济性。本配方渗硼结果证明,硼砂渗硼不仅性能好、价格低,而且渗剂不结块,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非平衡态原始组织及亚温淬火加热温度对30CrMnSiA结构钢渗扩氮后的显微硬度分布曲线的影响规律,分析了非平衡态原始组织渗扩氮时亚温淬火加热温度对含氮针状双相组织(α γ)分布的影响,测定了渗氮后及亚温扩氮淬火后的相组成,观察了高氮区和低氮区的含氮马氏体形态和亚结构,氮浓度分布曲线与渗扩氮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12.
采取机械方法使汽车零件表面增加硬度,提高耐磨性、耐蚀性,提高汽车零件的几何尺寸精度,降低表面粗糙度,通过压力使金属表面形变,以及恢复疲劳强度,延长零件的工作寿命是有效的强化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n-SiC/Ni复合电刷镀层制备及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制备镀镍层,并通过表面粗糙度和硬度的对比,选出一组电压、镀液温度和镀笔移动速度参数作为复合镀的基础。将不同浓度的n-SiC加入镀液中制备复合镀层,从表面粗糙度、硬度、耐蚀性和结合强度等方面,得出最佳纳米颗粒浓度数值。  相似文献   

14.
用化学沉积技术制备了Ni-B表面强化铜基材料,研究了表面涂层的显微组织、涂液的成分对镍硼沉积速率的影响及有关性能.结果表明,用化学沉积技术能在纯铜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连续的镍硼硬化层,镍硼涂层的沉积速率由涂液中的NiCl2, KBH4, NaOH, 稳定剂和H2NCH2CH2NH2的浓度控制, 涂层是非晶态组织和少量过饱和镍固溶体的混合物,热处理后在涂层中析出Ni2B和Ni3B化合物,改善了铜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损性能,对铜的电阻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用化学沉积技术制备了Ni-B表面强化铜基材料,研究了表面涂层的显微组织、涂液的成分对镍硼沉积速率的影响及有关性能.结果表明,用化学沉积技术能在纯铜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连续的镍硼硬化层,镍硼涂层的沉积速率由涂液中的NiCl2,KBH4,NaOH,稳定剂和H2NCH2CH2NH2的浓度控制,涂层是非晶态组织和少量过饱和镍固溶体的混合物,热处理后在涂层中析出Ni2B和Ni3B化合物,改善了铜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损性能,对铜的电阻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冷作模具钢65Nb的渗碳复合强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冷作模具钢65Nb经高温固体渗碳后采用淬火加多次回火,及不同时间等温淬火后的组织分布及硬度分布,同时对65Nb钢550℃低温渗碳后的组织及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5Nb钢经渗扩碳复合强韧化后,由表面至心部存在硬度梯度,并于一定深度出现峰值,对于提高模具钢的耐磨性和抗脆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低温渗碳可实现无形变地达到表面强化。  相似文献   

17.
研究氨气和氮气混合气氛的成分对渗氮速率的影响,测定了渗氮层的显微组织、渗氮层氮浓度分布及有关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渗氮时,通入适量的氮气能使渗氮速率提高13%,改善渗层的组织与性能,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研究氨气和氮气混合气氛的成分对渗氮速率的影响,测定了渗氮层的显微组织、渗氮层氮浓度分布及有关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渗氮时,通入适量的氮气能使渗氮速率提高13%,改善渗层的组织与性能,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用化学成分分析法、金相分析法、X射线结构分析法以及表面硬度、剥层硬度和显微硬度测定法研究了高速钢25W3Mo4Cr2V7Co5和25W6Mo5Cr4V2A1的渗碳温度和时间、淬火加热温度以及回火温度和次数对其渗层的碳浓度分布、金相组织、相组成、层探、表面硬度和硬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用切削试验进行了寿命对比,并对低碳高速钢的渗碳机理进行了探讨和分析,针对混合型扩散控制的渗碳过程,建立了两个描述渗碳深度与时间关系的方程,扩大了经典公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纯铜的表面弥散硬化及其性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渗铝-内氧化技术对纯铜进行了表面弥散硬化处理。研究了渗层的铝浓度分布,硬化层的为微特性及有关性能。结果表明,渗层的铝浓度接近于渗占的铝粉含量,渗层深度可达100μm,内氧化后,能在铜的渗铝怪形成Al2O3弥散硬化层。Al2O3含量影响了铜的表面硬度,电阻率及磨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