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内容提要1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船舶,倾斜船台纵向重力下水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本文针对118000吨级穿梭油船船台下水时所存在的问题,充分论证了下水方案。实践证明,该船的下水方案设计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沪东造船厂为上海海运局建造的63000吨级巴拿马型油船“大庆91”号,已于8月14日在该厂新扩建的七万吨级船台上顺利下水,这是沪东造船厂建厂35年来建造的最大吨位船舶,也是迄今为止,在黄浦江上整体下水的最大船舶。  相似文献   

3.
《船艇》2007,(8B):36-36
8月2日,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第10艘30万吨级超大型油船“中远川崎52”号轮顺利下水。这是中远川崎在南通成立以来安全出坞的第46艘大型船舶,也是该公司今年建造下水的第3艘30万吨级油船。[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11.8万t级大型散货船通常在船坞内建造,若在8万t级钢珠滑道船台上建造,下水则具有风险。本文扼要论述了该船在8万t船台上建造及下水工程,如下水质量,船台布置,前支点、保距器及钢珠设置,潮位、回流,艉浮、全浮,滑板、滑道压力,淤泥挖掘、船底板架结构加强等,按照我国无艏支架纵向下水理论进行了论证、计算。实践证明,该下水工程的论证、计算和采取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气囊进行船舶下水,已经成为成熟的船舶下水新工艺,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和价值。文章结合荣成市神飞船舶制造基地1.5万吨级、2.5万吨级、3.5万吨级船台工程的设计,介绍了船台设计要点、船舶利用气囊滚动下水工艺、气囊下水船台的主要特点和气囊下水须要注意的问题。可为相关设计、使用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简讯     
6万吨级油船“洞庭湖”号下水大连造船厂为大连远洋运输公司建造的6万吨级双壳体原油船“洞庭湖”号,于8月20日在大连命名并顺利下水。这是一艘按中国船级社规范建造,满足国际规范要求的新型双壳体油船。建造中,一方面按日程计划、网络计划,采用单元预切装和分段预脑装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纵向斜船台进行船舶建造和下水具有装焊施工难度相对较大、下水工艺相对复杂等缺点,且易发生船体变形、定位偏移等问题,对后续建造造成一定影响。对某船在船台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船体倾斜问题进行研究,对船体倾斜情况进行勘察、数据测量和分析,确定倾斜原因,并基于二次测量数据和多年累积的船舶斜船台建造经验,提出可行的防倾斜措施和后续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8.
一、概况“辽阳”号货轮系我厂建造的第一艘万吨船,对于船台及下水作业我们都缺乏经验,但在老工人、领导干部及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努力下,终于攻克许多关键,于1972年11月19日顺利下水(图1、图2)。“辽阳”号在我厂1号船台建造及下水。1号船台原为五千吨级船台,船台滑道中心距较小,考虑到下水的安全性,故采用四条  相似文献   

9.
最近,沪东造船厂在建造两艘5000吨级沿海成品油船时,在一个纵向造船台上,首次采用了一条半造船法取得成功。这是缩短船台建造周期、提高船台利用率的措施之一。当第一般总长为107.42m的“建设5”号  相似文献   

10.
大连造船厂为马来西亚环球海事航运公司和宏愿航运公司建造的4.6万吨级化学品/成品油船“红宝石”号,于3月28日在大连顺利下水。与此同时,其姐妹船的基准投吊上船台,开始船台建造。4.6万吨级化学品成品油船是大连造船厂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按船东的要求,自行开发设计建造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船舶。“红宝石”号是该系列中的第五艘。该系列产品的成功建造标志着工厂与各方船东及英国劳氏船级社的友好合作达到了一个新阶段。4.6万吨级化学品船系双壳体,总长182.85m,垂线间长175.20m型宽32.26m,型深18.9m,设计吃水12.10…  相似文献   

11.
关于开敞式碟形码头的泊位长度,我国港口设计规范与英国规范和OCIMF指南中的规定值差别较大,我国规范规定的泊位长度较长。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水池物理模型实验,研究了开敞式蝶形码头的泊位长度对系泊船舶的系缆力和运动量的影响。实验水文条件考虑波浪、潮流、风要素,实验船型为30万吨级典型油轮,采用3种泊位长度布置方案。实验结果表明,缩短码头泊位长度,并均化缆长分布,能使缆力分布趋于均匀,并减小与横向约束相关的船舶运动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一艘17.5万吨散货船和一艘11万吨油轮并排系泊的模型试验,得到其在吹岸风和吹开风状态下,缆绳和防护垫的受力随风浪流及风向角变化的一般规律,对码头双船系泊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双壳油船共同规范JTP对于船长超过150 m的油船推荐采用有限元进行直接计算分析其强度。本文依据JTP中关于舱段有限元建模的要求,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APDL语言,建立了超大型油船三舱段结构强度评估平台。该平台对于同一种结构形式下的不同设计参数,均能自动实现建模、网格划分、边界条件和工况加载、求解以及主要构件的应力输出等功能;初步实现了基于直接计算的超大型油船舱段强度评估的自动进行,为超大型油船的初步设计和结构优化提供了舱段结构强度评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江海石化码头结构的升级改造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原有码头的平面布置和结构现状,结合靠泊作业要求和后方库区发展的需要,研究了码头升级改造的必要性;提出了码头平面改造方案,即在码头泊位长度方向设置2个靠船墩来满足大船的靠泊要求,在现有码头上、下游侧各增设1座30.0 m长的靠船装卸平台来满足码头同时停靠2艘小船的靠泊和装卸要求,并提出了相应的结构改造方案。通过对老码头的平面和结构改造,使原码头从靠泊2.5万t级油品码头升级为靠泊5.0万t级的液体化工码头。  相似文献   

15.
超大型FPSO软轭架转塔式单点系泊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永刚  毛晖 《船舶工程》2010,(6):60-63,8
海上油田的原油输出,目前大多采用铺设海底管道或油轮驳运两种方式,油轮驳运则需要设单点系泊供停靠.从可靠和经济的观点考虑,采用单点系泊系统实为一种最佳选择.文章在单点系泊装置系统及环境载荷研究的基础上,对典型FPSO软轭架转塔式单点系泊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根据模型试验获得了SYMS系统的时域耦合图谱,对SYMS的设计和布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析油船溢油的主要原因,根据系统分析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油船溢油风险评价的多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中层次分析法结合对专家调查问卷的结果,综合分析给出油船溢油风险评价各指标的权重。将所建立的模型应用到实际油船,给出降低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介绍沿海成品油油运市场对油船的需求情况以及沿海港口对成品油船设计的限制条件,探讨规范的变化对成品油船结构的影响并对现有成品油船技术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了现有油船船型的特点,提出开发沿海成品油船新船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某LR2型油船实船系泊、拖带设备选型及技术方案确定过程为依据,结合设计过程中针对该船特殊甲板结构区域系泊设备布置及为完全满足新规范要求改进舾装设备所采取的优化措施,对此类油船实船设计如何更好地满足近年来新生效的系泊、拖带相关规范和规则要求进行研究。对LR2型油船系泊、拖带设计相关的重点内容、关键技术及为获得最优设计方案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解析和归纳。所得成果能为以后此类油船的系泊、拖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吨位油船货油软管吊基座加强结构受力及基座加强形式的适用性问题,以一型冰区阿芙拉油船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校核在不同工况下主甲板上的货油软管吊的基座加强方案是否满足规范标准,并根据计算结果对其结构设计提出改进方案,应力分析结果显示,软管吊的基座结构经二次优化后受到的正应力和剪切应力均大幅下降,这种基座加强设计可适用于同类型的油船,便于装配施工,可保证船体结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Marine Structures》2007,20(1-2):49-70
A series of new generation oil tankers is presently under construction. These ships differ from traditional oil tankers by their unusual form and therefore direct hydrodynamic analysis is used to determine design vertical wave bending moments instead of adopting IACS rule values.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quantify changes in hull-girder reliability resulting from the new design features. To achieve this, first-order reliability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with respect to ultimate collapse bending moment of the midship cross section of a new generation oil tanker and of a conventional “rule” designed oil tanker. The stochastic model of wave-induced bending moment is derived from direct hydrodynamic analysis performed according to IACS Recommendation No. 34 Standard Wave Data, Rev 1, 2000.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the still water bending moment is assumed based on the data from loading manuals. The model uncertainties of linear wave loads, non-linearity of the response as well as load combination factors are included in the reliability formulation.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is performed for three relevant loading conditions: full load, ballast and partial load and for two states of the hull: the “as-built” hull and “corroded” hull according to anticipated 20-year corrosion. 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conclusions from the study is that the annual hull-girder reliability of new generation oil tanker is increased considerably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oil tanker. Sensitivity and parametric studies are performed with respect to random variables representing modelling uncertainties. The results of a sensitivity study enable sorting of pertinent variables according to their relative importance, while parametric study is used to quantify changes in the reliability indices for moderate variation of input parameters. Furthermore, some other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are presented pointing out the benefits of introducing the ship reliability methods in design practice, especially if this refers to new desig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