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应对日趋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双碳”目标。交通隧道生产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土木工程领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成效是按时按质完成“双碳”目标的关键。通过统计调研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总结目前交通隧道碳排放计算分析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外常基于生命周期评价开展隧道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研究,同时选用排放系数法进行计算;多数文献主要围绕公路隧道、盾构隧道施工期的碳排放开展计算和减排分析,并且一般将隧道施工期碳排放划分为材料生产、材料运输和现场施工3个阶段。对隧道施工碳排放的影响因素、预测公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性叙述,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4.
从2005年起,我国将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以取代连续实施7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意味着,以占GDP、全社会投资和财政收支比重较大规模的长期建设国债发行投资政策将要“淡出”。在1998~200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期间,作为国民经济运行基础行业的交通运输业,是长期建设国债的重点投资领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因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巨大作用,长期建设国债投资“淡出”将给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一.国债投资“淡出”对交通 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在 积 极 财 政 政 策 实 施 …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调研浙江、内蒙古和新疆三省区交通基础设施现状、历史演变、远景规划的基础上,分析交通基础设施规模变化的规律,并对我国未来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问题。尽管十几年来我们在这一问题上下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到目前为止,交通基础设施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客货运输量迅猛增长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虽然其中也存在着 相似文献
7.
8.
为了改善目前交通基础设施运维管理模式缺乏长周期、系统性的状态,从设施运维管理的现状、维护资金、运维效率、服务水平等方面论述长周期运维管理的特点优势,提出监管模式转变、多维度评价体系、长周期运维规划等实施建议,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对于未来交通基础设施的运维管理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回顾主要发达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交通基础设施对国土开发的支撑作用,并总结出相关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关于胶东半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一主题,就胶东半岛的交通区位、胶东半岛人口、经济总量和交通需求的预测、解决存在问题的办法、胶东半岛综合交通的总体构想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面的思考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交通运输领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十四五时期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重点领域.本文围绕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提出交通运输行业要牢牢把握相关要求,从制度安排、运输服务、创新驱动、基础统计等多个方面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为确保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贡献交通力量.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南宁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介绍了国内外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做法和经验,并深入分析了南宁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加快发展南宁市公共交通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14.
16.
17.
当前,伴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化改革步伐的逐步深入,工业发展由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且随着数字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各行业均寻求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变革、生产模式升级.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与传统行业融合创新,推动传统工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本文通过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发展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行业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及构成,可在一定程度上明晰未来交通基建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目标与发展路径,助力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阐述我国水路运输碳排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水路运输减少碳排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水路运输减碳主要路径和政策建议,为相关部门开展碳减排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研究汽车与船舶的油耗特点,结合燃油种类与CO_2排放量的关系,建立了计算公路运输与水路运输单位耗油量与单位CO_2排放量的数学模型。通过敏感性分析,研究车速或航速与载货率对车辆或船舶单位CO_2排放量的影响。以从厦门港到盐田港的干散货运输为例,做了节能减排计算分析,并将结果与用其他方法获得的结果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公路运输与水路运输节能减排做了敏感性分析研究,可以计算出能够体现水路运输节能减排优势的临界货运量。结果表明本文中介绍的方法能够为核算、比较公路运输与水路运输的节能减排效果提供更科学的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