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机电设备》2003,20(2):11-11
我国科学家经过多年攻关,在冷凝器的传热机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获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类环状流沸腾传热强化新机理和紊流液膜冷凝传热强化新机理”,并依据这一理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类环状流”新型冷凝蒸发器。对此有关专家指出,这种基于基础研究成果所进行的新型产品研制,是一种最有成效的研发模式。 低温冷凝蒸发器广泛应用于制氧、化肥生产及其他石油、化工、炼油等设备中。国内外现有的这类冷凝蒸发器均采用传统的相变传热机理和结构,传热效率低,由此导致这些大型设备中的冷凝蒸发器不仅体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传热机理出发,分别就如何进行强化对流传热、冷凝传热、蒸发传热及沸腾传热,论述了研究开发的新动向。还论述了目前世界上评价强化传热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槽板薄膜蒸发传热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获得了液膜内部的温度场分布和速度场分布,为优化槽板的换热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独立C型液货舱的传热分析及蒸发率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影响LNG船液舱蒸发率的主要因素基础上,对液货舱热负荷进行定性分析。介绍普通型绝热液货舱的热负荷计算方法和公式,液货舱蒸发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C型液货舱绝热层厚度的设计和计算思路。以某小型LNG船为例,对单圆筒型C型独立液货舱进行传热分析及绝热层厚度计算,以满足蒸发率要求。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船用多效竖管升膜蒸发海水淡化系统;构建热力过程数学模型,考虑海水沸点升高和蒸汽阻力压降等引起的传热温差损失;采用对比研究的方式,计算分析相同淡水产量下,有无热力蒸汽压缩时,首效加热蒸汽温度、末效蒸发温度、浓缩比对系统造水比、比传热面积、比冷凝水量等热力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竖管升膜蒸发海水淡化系统具有大温差传...  相似文献   

6.
根据潜用空调冷水机组用强化冷凝管的特殊要求,对强化冷凝传热管进行了讨论选择,并对其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最后对潜用空调冷水机组冷凝器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改性铝合金在蒸馏法海水淡化装置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阳极氧化和TiO2纳米颗粒填充聚氨酯涂层的铝合金管作为水平管降膜蒸发器的换热管.考察了海水喷淋密度、改性方式、海水蒸发温度对水平管降膜蒸发传热特性的影响,分析了铝合金的耐腐蚀性和抗垢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水喷淋密度和蒸发温度的增加,降膜蒸发传热系数先逐渐增加,随后趋于稳定;阳极氧化铝合金的传热系数高达13 000 W/m2·℃,表面氧化层可以抑制碳酸钙的成核与生长,但换热管表面出现少量点蚀;有机涂层铝合金的传热系数达到11 000 W/m2·℃,表面未发现海水腐蚀和难溶盐的结垢.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均温板性能测试实验台和可视化试验系统,研究发现:泡沫铜均温板的传热性能优于微槽式均温板,不同热流密度下的轴向热阻与市售均温板相当;在未失效前,均温板热阻达到0.2 K/W;影响均温板性能的主要参数是毛细压差力、渗透率和充注率,毛细压差力的提高对均温板的性能提升有着显著的效果.在可视化试验中,对于泡沫铜均温板,当充液率和热流密度较低时,蒸发面的传热主要是薄液膜蒸发机制;而当充液率和热流密度较高时,均温板内蒸发面的传热为池沸腾机制.对于微槽式均温板,当热流密度较高时,能明显观察到微槽内产生的气泡,即均温板蒸发面的传热属池沸腾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Merkel方程中忽略蒸发水量的假设作了修正,导出一组传热传质微分方程,并用两咱方法对某型网孔填料试验数据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0.
从热管的吸液芯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出发,分别对以铜材泡沫金属和丝网为吸液芯的热管进行了传热性能试验研究,两种热管的工质都为质量浓度为1%的Al2 O3纳米流体。试验结果显示泡沫金属吸液芯热管在等温性、换热系数和传热极限等方面都要比丝网吸液芯热管更好,泡沫金属吸液芯热管的传热性能要优于丝网吸液芯热管。  相似文献   

11.
文中建立了混合管内两相流动传热的简化物理模型,从单一水珠蒸发模型出发,推导出相际间不同传热方式下单位体积蒸发速率的具体表达式.并对连续方程和能量方程进行求解,获得了混合管内过热蒸汽质量流量和过热度的变化图.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相际间不同传热方式对混合管长度(即饱和器结构特性)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水珠初始直径(即雾化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介波形竖管降膜蒸发流动与传热的过程,通过理论分析建立波形竖管降膜蒸发传热的数学模型。采用国外一些研究者得到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利用无穷泰勒级数将含有多重积分的数学模型展开,得到简单实用的半经验——半理论数学模型解析式。  相似文献   

13.
饱和器热力过程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饱和器湿空气涡轮循环中的关键部件的一维传热传质均匀模型,得出了热,质交换沿高度分布的理论曲线;给出了水气交换界面的含湿曲线,从而解释了饱和器内的传热传质量与高度的关系及原因;还考虑了水气界水膜热阻对饱和器性能的影响,并提供了水膜热阻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船液舱喷雾预冷过程中上下垂直的双液滴在自然对流条件下同种蒸汽中液滴之间影响研究的欠缺,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基于气液界面能量守恒原理,对不同温差、粒径和相对距离条件下甲烷双液滴自然对流传热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液滴表面热流密度、传热量和质量蒸发率随温差10~190 K的增大而线性增大;液滴表面热流密度随粒径0.1~2.5 mm的增加先快速减小后缓慢减小,传热量和质量蒸发率随粒径的增加而快速增加;上液滴表面热流密度、传热量和质量蒸发率随相对距离10~70的增加基本不变,下液滴表面热流密度、传热量和质量蒸发率随相对距离10~70的增加而缓慢增加。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新研制的一种新型换热元件 - 针翅管的结构及其强化传热原理.通过优化设计、试验数据分析和实船使用,说明了针翅管换热强化传热效果显著,它在船舶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燃料电池系统膜增湿器传热传质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大功率常压燃料电池系统膜增湿器的传热传质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确定了影响膜增湿器性能的主要因素,建立膜增湿器传热传质数学模型,仿真研究了这些因素对膜增湿器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降低增湿器操作压力,增大空气流量,提高进气温度有利于提高扩散系数;减小空气流量和降低干空气进口温度有利于降低膜内水含量梯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除铁器的散热问题,本文根据其具体结构,在原有的紫铜管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了新型的水平深置高效热管。通过搭建实验台,进行热管的传热特性实验研究,并以热阻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充液率和功率下热管的传热性能,确定了热管的最佳充液率为蒸发段容积的25%~30%,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降低除铁器的温升。  相似文献   

18.
对去离子水、不同浓度和不同充液率的TiO2/H2 O纳米流体重力热管进行了测试,给出了这些热管启动过程的温度分布图。结果表明:在恒温水浴加热的试验条件下,与去离子水热管相比,纳米流体热管蒸发段启动温度低并且启动时间短,其蒸发段和冷凝段的最大温差与去离子水热管相比较低;在50%~70%充液率范围内热管蒸发段的启动时间随着充液率的增大而增加;热管启动时间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热管倾斜角度较小的情况下将使其启动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19.
以50000m~3 B型LNG独立液货舱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建立B型液货舱传热数学模型,确定其边界条件;分析不同绝热层厚度、绝热材料导热系数、舱外环境温度、绝热层破损等因素对液货舱漏热量及蒸发率影响;最后,获取了绝热层破损、绝热材料导热系数和舱外环境温度等因素变化对B型液货舱漏热量及蒸发率的影响规律,为B型独立液货舱绝热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型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模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用于工业余热回收的大型分离式热管换热器进行了模型实验研究,以工程应用为背景探讨了大型分离式热管的合理充液率,启动升温性能、传热特性以及管排间不均匀加热方式对启过过程和传热特性的影响,最后根据实验数据整理提出了蒸发段沸腾换热综合实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