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张峰 《北方交通》2002,25(5):14-15
根据交点(JD)来确定曲线的半径(R),外距(E),切线长(T)等一系列曲线要素,而准确地计算出这些要素的前提是正确地算出该交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商晓儒 《北方交通》2023,(11):25-30
在高速公路设计过程中,受限于地形、地质、生态红线和永久性基本农田等因素,有时会采用较小半径的圆曲线,圆曲线半径较小则可能会使曲线内侧紧邻中央分隔带车道的视距受到较大影响,致使横净距不足,进而影响行车安全性。对高速公路小半径圆曲线横净距进行分析研究,计算了标准横断面尺寸下80km/h、100km/h和120km/h设计速度的实际横净距和基于横净距要求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得出了不同设计速度和圆曲线半径下的横净距加宽值,提出了适用于不同情况下解决横净距不足的措施,为类似工程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常用的计算双心复心曲线计划正矢的三种方法的原理基础,推导出其各自适用表达式,解决了复心曲线程序化这一难题.分别利用了绳正法、渐伸线法和坐标法的基本原理,先判断测点处在复心曲线的位置,再根据测点所处的曲线性质利用相应的公式来计算其计划正矢.计算的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是非常接近的,用坐标法原理和渐伸线原理计算计划正矢的方法比传统的绳正法计算要简单,故可利用坐标法原理和渐伸线原理的计算方法来代替传统的绳正法计算其计划正矢.  相似文献   

4.
为克服传统方法计算缓和曲线段拨距时,用弦长代替弧长引起的误差,基于坐标法整正既有铁路曲线的相关原理,提出了利用既有测点沿径向到拨后曲线的距离计算拨距的新方法.按照该方法,推导了测点的拨距及拨后坐标的计算公式,并将其计算结果与传统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的坐标法计算拨距时,缓和曲线越长、半径越小,拨距和拨后正矢误差越大;拨距最大误差为1.3 mm,拨后正矢误差最大值为1.0 mm.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独柱墩曲线桥抗倾覆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笔者运用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分别对不同曲线半径、支座布置和边中跨比的曲线桥进行抗倾覆分析,得出结论:曲线桥的抗倾覆稳定性随着曲线半径在一定范围内增大逐渐减小,当半径较大时抗倾覆性反而大幅提升;曲线桥的抗倾覆性能基本不会受桥台双支座间距影响,而设置合理的中墩单支座偏心距能够有效增强抗倾覆稳定性;曲线桥的抗倾覆性能随着边中跨比的减小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基于测地线的3D-LIPM(3D Linear Inverted Pendulum model)机器人轨迹规划方法.以3D-LIPM为研究对象,构建使系统能量(动能)为最优的黎曼度量,建立3D-LIPM的测地线方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测地线微分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出3D-LIPM机器人的轨迹变化规律:当倒立摆与水平面的夹角θ位于0~π/2和π/2~π之间时,其投影与X轴的夹角ρ会随之增大且曲率半径也随之增大;当θ为π/2时,在一定范围内,曲率半径无穷大,曲线随之出现转折点且呈下降趋势;当ρ改变时,角位移θ、线位移l与ρ的曲线变化关系不变,只是随着ρ值的改变图像呈平移关系;当l改变时,角位移θ、角位移ρ与线位移l曲线变化关系近似不变,只是随着l值的改变图像呈现近似平移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由同向复曲线中间的缓和曲线所处的几何位置,根据缓和曲线(回旋线)的性质,利用坐标旋转的方法,推导出其在方便测设的坐标系中坐标值的计算公式,根据此坐标值,即可用切线支距法或极坐标法方便准确地测设该段曲线。  相似文献   

8.
既有线改建中采用渐伸线法时选配曲线半径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目前在既有线改建设计中使用渐伸线法时现场采用的曲线半径计算公式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推导这些公式的依据。对采用不等长缓和曲线时选配曲线半径的公式进行了修正。另外建议一个在既有缓和曲线不改动时计算曲线半径的公式。  相似文献   

9.
在路线勘测设计中 ,使用导线支距法对于曲线定线、放线 ,原路利用及曲线上构造物的利用非常适用。它具有计算方法简单 ,便于操作 ,对测量仪器要求低 ,测量精度较高等特点。导线支距法的计算原理及其应用作了详细的表述。  相似文献   

10.
根据交点(JD)来确定曲线的半径(R),外距(E),切线长(T)等一系列曲线要素,而准确地计算出这此要素的前提是正确地算出该交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回头曲线路段的轨迹曲率特性和汽车过弯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山区公路回头曲线上的车辆轨迹特性和驾驶行为偏好,通过实车路试采集了自然驾驶习惯条件下回头曲线路段上的车辆行驶轨迹线和轮迹线-车道线的横向距离等参数,基于实测数据计算了轨迹曲率,分析了轨迹曲率与道路设计曲率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轨迹曲率变化模式,提出了轨迹等效半径的概念,研究了回头曲线路段的切弯行为和典型过弯方式. 研究发现:1) 回头曲线的入弯、弯中和出弯均可见严重的车道偏离. 2) 入弯时汽车在缓和曲线之前便已进入曲线行驶状态,出弯时车辆轨迹曲率在驶出缓和曲线之后的直线上降低至0,轨迹曲率的变化率要低于缓和曲线的曲率变化率;左转轨迹的曲率变化率要低于右转轨迹的曲率变化率. 3) 左转轨迹曲率的幅值回头曲线中部低于或者接近道路设计曲率,右转轨迹曲率则高于道路设计曲率. 4) 左转弯的轨迹等效半径要高于弯道设计半径,右转弯轨迹半径最小值和均值普遍则低于设计半径. 5) 驾驶人可以通过不同的切弯方式来实现回头曲线路段轨迹半径的增加和最大化,但需要侵占对向车道. 6) 驾驶人切弯时,左转弯的轨迹半径增量要高于右转弯的轨迹率半径增量,即车辆左转驶入回头曲线是更容易取得切弯效用;在大头线、平头线和小头线(转角分别大于、等于和小于180°) 3类回头曲线中,小头线和大头线上的切弯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用分形维数准确描述钢轨波磨磨损程度的方法,根据实测数据,用分形描述了石太线上半径300 m的曲线地段实测波磨痕迹曲线的特征,计算出其分形维数.以波磨痕迹曲线作为钢轨水平不平顺输入条件,对列车以不同速度运行时轨道各构件的竖向位移和竖向加速度等动力响应进行了仿真计算,探讨了各动力响应与波磨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钢轨波磨磨损的程度可以用其分形维数来描述,且其分形维数和用波磨痕迹曲线作为水平不平顺输入条件计算出的动力响应都与波磨观测点读数间距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复曲线中间有设缓和曲线和不设缓和曲线两种情况,设缓和曲线时即构成卵型曲线,由一个回旋曲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这种缓和曲线仍然采用回旋线形式,但它曲率变化不是从零开始,而是截取曲率由1/R1~1/R2这一段作为缓和曲线。故可将其简化成缓和曲线而加以计算。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三次B样条曲线对图纸所给的叶片中性面上的轴盘曲线和盖盘曲线上的离散数据点进行插值,得到轴盘曲线和盖盘曲线,将曲线上的对应点相连得到直纹面形式的叶片中性面;根据图纸给出的叶片上不同点的厚度值,构造轴盘曲线和盖盘曲线的左右偏置曲线,进而得到直纹面形式的叶片曲面.最后将计算所得数据导入UGNX4.0软件,应用此软件对整体叶轮进行实体建模.  相似文献   

15.
最小曲线半径是高速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之一,是影响高速列车运行品质的重要因素.建立了一种基于最佳车-线动力学性能的高速铁路最小曲线半径分析方法.通过采用车-线动力学分析方法,建立了理想轨道几何形位条件下的车-线动力学性能与曲线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基于建立的动力学分析模型,确定了满足安全性和舒适度标准的曲线技术参数允许值;综合考虑最佳车-线动力学特性和工程技术条件,给出了高速客运专线最小曲线半径标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WSN节点定位中非测距DV-HOP算法存在较大定位误差,提出了一种多通信半径误差修正自适应布谷鸟优化DV-HOP定位算法(MEACS-D)。采用锚节点多通信半径广播消息,在跳数计数时将跳数小数化,以减小跳数长短不一造成的误差;再用虚拟相交圆几何方法计算一跳内节点与锚节的距离;通过在未知节点选择平均跳距时,加入各个锚节点权重进行计算来减少平均跳距误差;另引入可自适应搜索步长的布谷鸟算法代替极大似然估计法来定位节点坐标,以提高定位精度。通过仿真,在不同锚节点、通信半径、总节点条件下MEACS-D算法较DV-HOP算法和原布谷鸟DV-HOP算法(CS-D)算法定位误差平均下降39.7%、10.6%,证明MEACS-D算法能有效减少定位误差。  相似文献   

17.
通过理解缓和曲线的原理,使之运用到高速公路建设的测量计算中,解决复杂的复曲线测设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武康二线新刘家沟隧道起讫里程为DzK123+902~DzK124+772,全长870m,位于半径1600m的曲线上,隧道进口右邻既有线,DzK123+902~DzK124+020段距既有花果隧道较近,最小线间距11m,新旧线衬砌背最近距离为4.0m。进口紧接新建千字沟中桥安康端桥台,正下方为316国道,地势陡峭,自然坡度大,处于公路、铁路立体交叉的咽喉部位。由于隧道地理位置特殊,地质复杂,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较大。尤其是爆破施工很可能会影响到既有线结构稳定、运营安全以及316国道行车安全,施工安全形势尤为严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奥氏体型5Nb 钢研究了奥氏体晶粒大小与第二相粒子 r/f 比值间的关系,并与 Zener公式,Gladman 公式以及本文作者之一推导的公式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奥氏体钢的奥氏体晶粒半径和其它钢经α→γ相变获得的奥氏体晶粒半径与第二相粒子 r/f 比值之间具有相同的关系,即ρ∝r/f。验证结果证明,仅本文作者之一所推导的公式:ρ=(8r)/(3f)cos(60°+90°/(πZ))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直接用虚位移原理计算刚架影响线纵距的方法。与通常的方法相比,它的概念明确、计算方便,且适宜于编制计算机程序。本法同样适用于绘制等截面连续梁的影响线,稍作修改还可用于绘制变截面刚架的影响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