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针对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开展零散货物运输需要信息系统支撑的需要,研究零散货物快运服务平台。通过信息系统对零散货物运输作业流程优化,对零散货物快运业务作业环节的物流信息化全过程管理,实现零散货物物流全链条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从构建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开行跨局和管内快运班列、建立灵活的市场运价体系3个方面分析铁路零散货物快运的发展现状,提出铁路开展零散货物快运存在的运输时效性难以保障、货物运输安全需要加强、装卸作业效率有待提高、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信息化技术手段落后5个主要问题。结合我国铁路运输实际,提出优化列车开行方案、加大物流设施设备的投入、提高作业信息化程度、大力发展集装化运输、开发新的集装化用具等提高铁路零散货物快运服务质量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毅 《铁道货运》2014,(9):26-29
在阐述广州铁路(集团)公司零散货物营销现状的基础上,从营销网点建设、营销渠道控制、营销价格和营销能力4个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营销网点及设施设备建设、加快嵌入社会物流体系、创新营销手段、提高货运中心营销能力等对策,以不断扩大零散货物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4.
铁路货运组织改革后,铁路货运逐步向物流化发展,货物运价由原来的政府定价调整为政府指导价,铁路货运价格成为铁路企业与市场沟通的重要手段。从铁路货运市场竞争形势入手,分析铁路货运物流发展前景,即以发展大宗物流为主,大力挖掘零散货物物流潜力。针对目前铁路大宗货物和零散货物运价政策执行现状,研究提出铁路货运价格对策,即形成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合理比价关系,实施分类价格管理。  相似文献   

5.
大力拓展零散货物快运业务是铁路货运组织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加快实现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在概述京津冀零散货物快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信息化、装卸设备设施、运输时效性、物流设施、产品宣传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装卸装备水平、强化运到时限保障、加大营销宣传力度、完善场站设备设施条件、建立全程物流服务质量追踪考核制度、健全客户档案优化等措施,从而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运输产品及客户体验,促进京津冀零散货物快运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智能终端快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APP技术应用和推广在铁路现代物流业务发展中突显优势地位。在阐述铁路零散货物快运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分析MVC模式、MVP模式、MVVM模式3类主要架构模式的特征。根据铁路零散货物快运平台总体要求,从信息架构的概念和构建、任务分析及使用方法、APP架构模式选择等方面设计铁路零散快运APP架构,阐明铁路零散快运APP采用MVP架构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分别从发送量和运输收入、主要客户群、货运平均收入率和平均运程概述天津货运中心京津冀货物快运业务的发展,从运输产品、营销模式、价格体系、服务方式??4?个方面阐述天津货运中心在开展京津冀货物快运业务中的实践创新。最后,从运输产品、营销体系、运输价格?3?个方面,提出京津冀货物快运的实践对于我国铁路开发零散白货运输市场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铁路零散货物快运组织存在的营销队伍能力不足、硬件条件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方式过度依赖价格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铁路零散货物快运组织的建议,即建设营销队伍,增强营销能力;加快货源开发,扩大市场份额;加强运输组织,缩短运到期限;拓展服务范围,解决多种需求;强化装卸组织,保障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9.
随着铁路零散快运货物运量持续上升,铁路零散快运物流系统安全形势愈加严峻。为保障零散快运物流系统的安全性,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分析零散快运物流系统包装质量、装卸、堆放和运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提出零散快运物流系统安全管理的3E预防方法,即重视教育和宣传、规范和完善集装化运输技术、强化安全管理,并进一步探讨基于安全检查表的安全控制措施,制定安全检查表,以提高零散快运物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其安全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传统能源产业面临重大调整,我国铁路物流发展形势依然严峻,铁路实施货运组织改革,为我国铁路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在分析我国铁路物流发展形势的基础上,针对铁路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零散货物市场份额较低、铁路货场的集货与配送服务欠佳、铁路物流服务创新不足、铁路物流管理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优化运输品类结构、整合区域物流资源、规范铁路物流服务标准、完善铁路物流定价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客户稀缺、竞争激烈、全员承责3个方面分析大同站铁路物流营销的现状,结合大同站铁路物流市场营销,针对营销人员、接取送达服务、货物运到期限、激励机制和营销策略等方面不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提出大同站铁路物流市场营销的建议:打造精良的铁路物流营销队伍,提高铁路物流接取送达服务能力,全力以赴保障接取送达时限,健全和完善分配激励机制,科学谋划物流营销策略,创新发展物流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2.
零散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货物损失,以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零散货物中心乌西站为例,在阐述货物损失及货物保价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零散货运损失的原因,从提升货物运输安全和提升保价理赔服务质量2个方面提出完善货场硬件设备、实现集装化运输、提高人员素质、优化运输组织方案、合理解决车辆等问题、完善保价理赔保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因地制宜开展理赔服务、加强保价系统运用管理等相应解决对策,使零散货物货损货差比例低于社会物流企业平均水平,打造零散货物铁路保价运输品牌。  相似文献   

13.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铁路物流发展的需求,结合南昌铁路局货运发展实际,分析铁路货场转型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提出铁路货场向物流配送中心转型发展的对策,即合理规划货场转型方案,加快完善货场物流功能,优化货运物流服务流程,开发城市物流配送业务,加大货场设备设施投入,加快完善铁路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完善货运营销激励机制,加快营销物流队伍建设,以满足社会运输需求,实现社会、企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以南宁铁路局柳州货运中心巴马矿泉水跨区域运输物流项目为背景,从物流方案、经济分析、优势及劣势分析等方面分析物流策划方案制订过程。在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实践中,提出铁路企业主动上门营销拓宽服务范围、提供物流增值活动延伸服务链条、组织跨局物流运输提升服务品质等方面的思考,对其他零散"白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阐述包头地区零散货物快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网点设置、上门配送服务、运输时限、设备设施、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铁路开展零散货物快运的对策,即合理规划设计物流节点和运输组织方案,优化"最后一公里"接取送达服务体系,加大物流信息的共享,建立健全培训教育机制及激励考核体系,以提高铁路运输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德国铁路和美国铁路开展全程物流做法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外部物流市场环境和我国铁路货运组织改革发展全程物流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铁路贷运发展全程物流的思路,建议增强“站到站”运输服务水平,提高核心产品竞争力;利用自身优势,提高整合资源的能力;进一步做强大宗货物全程物流业务;针对零散白货物流市场特点,拓展“点到点”全程物流业务。  相似文献   

17.
《铁道货运》2014,(10):33-33
<正>"货主通过铁路发送零散货物,能像发快递一样便捷。"在铁路全面推进货运组织改革的过程中,这样的描述已经从期待变成了现实。为了突破货运改革难点,武汉铁路局以零散货物运输为突破口,努力将自身打造成运输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并加快构建"三环一线"零散货物快运网络。武汉铁路局地处华中腹地,管内运能充足、零散"白货"资源丰富。该铁路局不等不靠,高标准推出了九州货物快运品牌。九州货物快运列车以武汉北编组站为中心站,  相似文献   

18.
随着铁路零散快运业务的不断拓展,运输时效性已成为制约其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导致运到时限超时的主要原因有在站停留超时、配送超时及"四确认"问题等。以南昌铁路局为例,分析其2016年零散快运货物运到时限超时情况,并在运输组织、合理中转、集中到达应急处置、分界口能力、装卸效率及现场操作等方面展开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经营业态     
<正>京津冀货物快运列车运量突破百万吨1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提供的消息,2015年以来,京津冀货物快运列车运量不断攀升,截至10月11日,共承运零散货物26万单、5 060万件,零散货物运量达100.4万t。京津冀货物快运列车于2014年7月19日首次开行,改变了过去铁路货运只办理大宗和整车运输业务的状况,可以为零散货物和小批量货物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北京局建立了京津冀零散货物快运激励机制,北京、石家庄、天津、邯郸等6个货运中心的客户代表积极宣传这项业务,并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以及大宗货物运量的下滑,我国铁路正处于从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从铁路营业里程、货运量和物流发展情况角度分析我国铁路物流发展现状,阐述目前铁路在物流基础设施、物流设备、信息化、物流产品、运输组织、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找到制约铁路发展物流的瓶颈,提出通过建设铁路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提高物流装备专业化和自动化水平、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设计多元化铁路物流产品、发展立体运输模式来解决铁路物流发展瓶颈的对策,以期为我国铁路现代物流发展相关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