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监督管理,保护内河水域的环境及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2.
《珠江水运》2005,(11):32-3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监督管理,保护内河水域的环境及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备受关注的、被称为"水十条"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从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十个方面,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水十条"明确了各部门的任务,其中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控制、增强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能力由交通运输部牵头。"水十条"要求,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控制。依法强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船舶,分类分级修订船舶及其设施、设备的相关环保标准。2018年起投入使用的沿海  相似文献   

4.
尽管《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和新《水污染防治法》已相继颁布实施,但我国内河船舶防污染工作成效有限并难以取得突破。作者通过走访船舶、航运企业、港口码头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分析了从业人员防污染意识不强,海事部门调查取证困难,以及缺乏便利的设施和服务等导致内河船舶防污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的三大症结,提出了强化船员环保意识,提供便利的设施和服务,加强船舶污染监管的震慑力,立法规定内河船舶污染物全面禁排等四大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港区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港区水域外非渔业、非军事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并负责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各级交通部门的航政机关(现海事管理机构)是对船舶污染实施监督管理的机关”。  相似文献   

6.
我国于198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1989)对内河船舶防污染工作作了明确规定:船舶防污染设备的配备应符合国家船舶防污结构与设备规范的规定;船舶检验机构按照防污染规范实施对油水分离设备及其排放系统、污油水(舱)柜及泵、管路、标准排放接口实施法定检验,并负责签发证书;港航监督(海事)机关负责对内河船舶污染实施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7.
<正>《上海港船舶污染防治办法》于200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上海港防治船舶污染工作由原来的仅针对水域防治污染转向全方位防治,新增防治船舶大气和噪声污染的规定,减轻船舶在上海港航行、停泊、作业产生的污染。据上海海事局副局长刘亮介绍,上海港现行的相关规定是制定于1996年的《上海港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管理办法》,已不适应当前船舶污染防治的新需求。随着进出上海港的船舶密度急  相似文献   

8.
防治船舶污染长江水域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防治船舶污染长江水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防治船舶污染长江水域法规不够健全,缺乏合作机制虽然我国颁布了防止内河船舶污染法规,但在很多细节问题上未作具体的规定,在操作中还存在很多困难。涉及到长江水域防治船舶污染问题,无统一的水污染防治规定,缺少具体明确的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9.
正新标准生效后,船舶在港内、锚泊期间,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极易排满(每人每天产生70升生活污水)因此增设集污舱迫在眉睫。2018年7月1日,国家生态环境部下发的《船舶水污染排放控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生效实施,其中船舶生活污水的排放标准高于现有法规、MARPOL公约。该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下的标  相似文献   

10.
2018年准,环境保护部批并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该标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下强制执行的标准,已于2018年7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11.
2009年第二次修订发布的GB5980-2009《内河船舶噪声级规定》属于全文强制性国家标准,是《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配套技术文件。本次修订,主要对标准的适用范围、船舶的分类标准和噪声限值有所调整,而对噪声限值的测定方法及应采取的防护措施等规定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我国内河航运事业的日益发展,内河船舶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长江上大型油轮和油驳船队的出现,使得内河水域油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船舶向水域任意排放未经处理的舱底水,油轮大量的压载水和洗舱水的排放都严重污染了内河水域,防止内河水域污染已引起人们广泛重视。1984年5月1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7年10月15日船检局公布施行了“内河船舶防污染  相似文献   

13.
新修订的国家《海洋环境保护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对保护海洋环境重大决策部署的有力举措,是进一步改善海洋环境、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中国既现实又紧迫的需求。全面深入实施《海洋环境保护法》,为有效增强船舶运输过程中产生污染影响的管控力度,规范船舶污染防治市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碧海蓝天净土提供了根本保证和坚实基础。但船舶污染物收集、转运、处理的设施、机制和能力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要大力推进新能源动力船舶建造和现代化港口的建设,顺应绿色、低碳、智能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浦宝康 《世界海运》2010,33(2):48-49
对比2009年9月9日国务院公布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与1983年12月29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的差异,阐述新条例实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96~2003年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所获得的资料,着重对三峡库区船舶流动污染源监控、船舶污染途径和船舶防污染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得到近年来船舶污染源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指出船舶污染中油类污染物已经成为三峡库区水污染的最主要来源.针对三峡大坝建成以后的库区船舶航行现状,提出了有关加强三峡库区船舶污染监控及其防治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保护海洋环境是生态环保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其首要任务"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中,明确了要加强船舶港口污染物控制,积极治理船舶污染。作为"大交通"不可或缺的一环,陆岛运输船舶运量与污染物排放数量与日俱增,陆岛运输船舶在港口水域污染防治问题日益紧迫。以长山群岛陆岛运输船舶污染防治为例,从政策法规、船舶污染处置能力、港口码头接收设施配备以及航运公司防污染管理等方面,分析陆岛运输船舶污染防治现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7.
崔燕 《中国船检》2006,(1):46-49
2006年1月1日,我国第一部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专门性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正式实施。日前,记者就法规实施的相关问题,采访了交通部海事局船舶处鄂海亮副处长。  相似文献   

18.
港口管理     
《港口科技动态》2005,(4):41-42
《河北省防治船舶污染水域管理办法》实施 我国第一部同时规划沿海和内河防治船舶污染水域管理的省政府规章——《河北省防治船舶污染水域管理办法》,经河北省政府2005年1号令正式生效,已于3月1日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19.
防止船舶垃圾污染是防止海洋环境污染的重要部分,是《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重要内容。2018年新生效的《防止船舶垃圾污染规则》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且从生效至实施的缓冲期短,因此船东对此理解不同,做法各异,并对诸多问题深感困惑。基于最新公约要求,就业界最集中的几个焦点问题进行论述,提出解决方案,同时明确中国籍国内沿海航行船舶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20.
交通运输部于2017年启动《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实施办法》的修订工作,旨在建立内河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以及整合我国沿海和内河水域船舶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规定,以解决我国内河船舶污染环境的严重问题,但到目前为止仍未颁布。对目前实践中内河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探讨亟须建立该制度的必要性,提出该办法应重点修订的地方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