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TRIP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概述了化学成分、组织形态、生产工艺对残余奥氏体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残余奥氏体对相变诱发塑性的影响,对热轧TRIP钢的成分设计、制定热轧及冷却工艺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Si-Mn系TRIP钢FLD及断裂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RIP钢在两相区760℃退火,在贝氏体区400℃等温处理!根据GB 15825.8-1995对试样进行FLD试验,并利用扫描电镜进行断裂机理分析。试验表明,该TRIP钢的FLD0可达27.2%,具有良好的成形性;应变时等轴状铁素体(F)先被拉伸变形,在F晶粒中及其边界产生微孔洞,孔洞聚集长大形成裂纹,裂纹碰到硬质相贝氏体(B)时沿其边缘扩展,遇到残余奥氏体(RA)时,发生TRIP效应释放应力导致裂纹转向。  相似文献   

3.
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钢是一种超高强度先进汽车用钢。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本文采用井式盐浴炉模拟了Q&P钢的热处理工艺,并对其组织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Q&P钢具有高的抗拉强度和良好的塑性,强塑积可以达到32016MPa%。其微观组织主要由板条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残余奥氏体呈膜状分布。残余奥氏体在组织中起到了相变诱发塑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18Cr2Ni4WA钢齿轮,研究了3种不同喷丸工艺,分别进行了喷丸层残余应力及其分布、喷丸层残余奥氏体含量及其分布、喷丸层组织结构及其分布、喷丸表面粗糙度、喷丸层显微硬度及其分布的测试与分析,获得了较优化的钢丸0.50Amm+陶瓷丸0.18Amm的喷丸工艺,为指导生产提供了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激光喷丸后DP980高强钢的残余应力分布特性,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不同激光喷丸次数对材料表面及深度方向的应力分布影响规律。开展不同激光喷丸次数的强化试验,并对试样进行残余应力检测,验证试验与模拟结果的一致性。通过对比激光喷丸前、后试样的表面粗糙度差异,发现激光喷丸后试样表面产生了塑性变形,并在表面形成均匀的残余压应力。在深度方向上,为达到材料内部应力平衡,试样芯部产生了低幅值的拉应力。随着激光喷丸次数的增加,材料表面诱导的残余应力幅值升高,产生更深的影响层。激光喷丸在材料表面诱导的残余压应力增加了零部件内部微裂纹的闭合力、延缓了裂纹扩展速率,可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傅在再 《长安科技》2005,11(4):39-41
本文主要介绍了18Cr2Ni4WA钢的渗碳工艺,发现该钢种经渗碳后二次淬火,Ms点降低,渗碳层硬度较低。金相组织观察,渗碳层组织为残余奥氏体+淬火马氏体,将零件进行零下-50℃深冷处理后,渗碳层表面硬度大幅度提高,金相观察:大部分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缸套内表面磨损均匀性、改善与环的配副性,制备了等离子束淬火和等离子束淬火/渗硫两种工艺下的缸套试样,并借助OM、SEM、XRD和硬度计等比较研究了其内表面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淬火层组织由隐针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组成,淬火/渗硫复合层组织由α-Fe+FeS+FeS2组成;随扫描速度逐渐降低,自下而上,淬火层的硬度逐渐提高,淬火/渗硫复合层的硬度、厚度和FeS含量逐渐增加;淬火缸套试样磨损量基本为0.009 mm,淬火/渗硫缸套试样磨损量基本为0.003 mm,相对淬火缸套减少了66.7%,配副环的开口间隙相对减小了65.3%。淬火缸套内表面强化效果自下而上逐渐提高,其对FeS支撑作用逐渐增强,与缸套不同部位实际工作条件的变化对耐磨性的要求基本一致,是两种缸套试样具有“等耐磨性”的主要机理所在。  相似文献   

8.
采用数控等离子束专用机床与自制的电流调控装置对气缸套工作面进行等耐磨硬化处理试验研究.试验发现在工作电流为60~90 A时,随着扫描行程与电流的增大,硬化层的深度、宽度以及硬度均呈直线上升,奥氏体化程度更为充分,马氏体含量逐渐增加,残余奥氏体含量逐渐减少.研究结果表明:气缸套内表面经等离子束扫描后,实现自淬火,获得了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用X射线法、定量金相法和磁性法测定汽车齿轮表面渗碳层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方法,研究工业电炉+炉外精炼流程生产的两种齿轮钢的疲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细小的Nb(C,N)析出相在奥氏体晶界起钉扎作用,20CrMoNbH渗碳齿轮钢渗碳层原奥氏体晶粒平均尺寸为16μm,明显细于20CrMoH钢的26μm。20CrMoNbH钢渗碳试样的疲劳强度极限值为1085MPa,高于20CrMoH钢的995MPa。观察疲劳试样断口发现,疲劳裂纹起源于渗碳层,并沿原奥氏体晶界扩展,细化渗碳层晶粒有利于提高疲劳裂纹扩展阻力,因此改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1.
塑性变形诱导相变钢TRIP钢的性能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汽车发展的要求是降低自重、节约能耗、降低排放,但是另一个重要要求是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后者的要求又会增加汽车的自重。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必须开发新的钢种,它既有高的强度又有良好的成形性,而且在汽车碰撞时能吸收较多的能量以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这些新钢种就是先进的高强度钢,TRIP钢就是其中的一种。介绍了生产工艺对TRIP钢性能的影响,TRIP钢与其他钢板性能的比较,以及TRIP钢的应用和应用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轴类零件磨削时显微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因受磨削热的影响必将发生分解,并逐渐转变为马氏体,引起工件表面体积膨胀,导致组织应力产生,进而促进裂纹的形成。因此,工件内部残余奥氏体量较高时,易产生磨削裂纹。  相似文献   

13.
对强力喷丸后的表面性能进行度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强力喷丸后表面硬度显著提高,残余奥氏体量大小减小,残余应力为高的压应力状态,但粗糙度稍有增加,局部存在显微裂纹,研究分析了这些性能在滚动滑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和其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金相试验、单向拉伸试验、成型极限试验、圆筒件拉深试验,对600MPa强度级别的DP钢和TRIP钢的基本力学性能、冲压成型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其焊接性能和碰撞吸能特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与DP钢相比,TRIP钢具有更好的塑性以及高强度、高加工硬化能力、较好的深拉延成型性和吸能特性,而DP钢具有相对较好的焊接性能.但与常规低碳钢板不同的是,TRIP钢圆筒件最大减薄出现在法兰圆角区.  相似文献   

15.
通过显微组织分析、拉伸试验、成形极限试验、杯突试验及扩孔试验对汽车用先进高强钢DP590、DP780、TRIP590和TRIP780的成形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P钢和TRIP钢都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而TRIP钢相对较高的n值及延伸率表现出更好的成形性能。在成形工艺的选择上,TRIP钢适用于拉延及翻边工艺,而DP钢则更适用于拉延工艺。  相似文献   

16.
晶间腐蚀是奥氏体不锈钢钢管最危险的失效形式之一,本文采用不锈钢硫酸-硫酸铜腐蚀方法(ASTM A262方法E)对304奥氏体不锈钢材质的排气歧管进行了晶间腐蚀倾向检测。结果表明,腐蚀后的试样焊缝及其表面均存在微裂纹,弯曲后裂纹明显,说明此次检测试样存在严重的晶间腐蚀倾向。最后本文提出了改善奥氏体不锈钢耐晶间腐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残余奥氏体对曲轴齿轮渗碳淬火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分析了残余奥氏体数量对4205Z36A-029曲轴齿轮渗碳淬火质量的影响,并探讨了控制残余奥氏体数量从而提高其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研究分析某自动变速器主减速器从动齿轮,在低压真空渗碳、高压气体淬火热处理过程中,模拟工艺参数、渗碳气氛流量、强渗与扩散时间及其比例等因素对齿顶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选用ECM低压真空渗碳设备,运用mini渗碳工艺原理,合理设定工艺模拟的最大饱和碳浓度、富化率等参数,根据模拟工艺调整强渗、扩散时间、渗碳与扩散时间比、终扩散时间,并优化制定渗碳介质流量,调整渗碳节拍,在保证表面硬度和芯部硬度合格的前提下,可显著改善齿角残余奥氏体含量(由7级改善至3级),并有效控制有效硬化层深(位于中差),使齿轮获得良好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9.
汽车用TRIP高强度钢板的成形行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海燕 《汽车工程》2007,29(8):731-734
对冷轧TRIP600钢板在单向拉伸、双向拉伸和平面应变变形模式下的成形行为进行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描述TRIP效应的计算模型,并用扫描电镜方法分析TRIP钢变形过程中微观组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向拉伸、双向拉伸和平面应变中,平面应变最有利于TRIP效应的发挥,双向拉伸次之,单向拉伸最不利。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Cu-Mn合金奥贝球铁标准试样和齿轮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u-Mn合金奥贝球铁标准试样经等温淬火和回火后的力学性能范围为σb.:1 007.4~1 200MPa,δ:5.2%~8.8%,HRC:32~35,αk:70~120J/cm2,达到了ENl564-97/EN-CJS-1000-5欧洲标准.齿轮啮合后其表面残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组织,显著提高了齿轮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使用寿命.台架试验和跑车试验表明,Cu-Mn合金奥贝球铁可代替20CrMnTi合金钢生产EQ140汽车后桥螺旋锥齿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