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应变法在桩基检测中运用较广泛,但其不能有效检测具有承台桩基的缺陷。文中对某双桩-承台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低应变下不同检测点位置对动力刚度检测结果的影响,同时根据双桩-承台的特点改进低应变检测法,通过钻孔直接将检测传感器安装在被测桩基的顶面进行低应变检测。结果表明,检测点位置会影响桩基动力刚度检测结果,激振点位于桩基中心承台上时动力刚度最小,偏离桩基中心位置越远动力刚度越大;采用改进型低应变法能更准确地判断桩身完整性和长度。  相似文献   

2.
改进型低应变法检测既有公路桥梁桩基完整性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与新建公路桥梁桩基检测相比,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常规低应变法无法有效检测既有公路桩基的完整性.提出了改进型低应变法,通过合理设置传感器位置,有效避免承台对信号传输的干扰.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型低应变法可以较好地检测既有公路桩基的完整性,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已建桥梁桩基完整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的桩基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在建桥梁或建筑物的桩基检测,对于已建桥梁或建筑物桩基,由于受到上部结构的限制,通常的桩基检测方法并不完全适用,针对已建桥梁桩基完整性检测的方法并不多。本文通过一个工程实例,运用静载试验和水平冲击荷载试验,对已建桥梁桩基的完整性作出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4.
低应变反射法是新建桥梁桩基完整性检测的常用方法之一,然而传统的低应变反射法对于营运高速公路中含承台桩基完整性检测存在较大的难度.为此,提出了改进型低应变检测方法,即在基桩中心对应的承台顶部钻孔,将带有磁座的传感器安装在被测桩基础的顶面.为了评价改进型低应变反射法的实际应用效果,将其用于检测广东省某营运高速公路特大桥的桩基完整性,并同时进行了钻芯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桥梁桩基混凝土采用超声波检测技术检测混凝土的完整性和强度指标,可以为公路桥梁的验收提供科学依据,桥梁桩基施工具有高度的隐蔽性,施工质量缺陷极不容易被发现,质量事故的处理成本较高、技术难度也较大。桥梁桩基检测是桩基施工质量控制的必要环节。以华北地区桥梁桩基施工超声波检测技术为例,通过第三方的检测案例,分析了混凝土超声波检测技术在桥梁桩基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桥梁跨径的增大,桥梁桩基直径和数量均增加,大直径桩基的缺陷检测尤为重要。文中阐述超声波透射法在桥梁大直径桩基完整性检测中的应用,引入有效接收声场的概念,通过对各声测剖面的声速、波幅、频率等声学参数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定性确定桩身可能存在缺陷的位置;提出基于声速判据、声幅判据及PSD判据的3种桩基缺陷判别方法,对实际工程检测结果的各项判据进行分析和对比,结合工地现场的水文地质情况、施工工艺、桩基的浇筑环境及砼灌注记录等对桩基存在的缺陷进行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7.
公路桥梁桩基的施工、检测及事故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锦海  许国平 《公路》2000,(3):56-58
通过大型公路桥梁桩基施工,检测及事故处理的一些工程实例,利用大直径灌注桩荷载传递机理,阐述了桥梁基础采用大直径冲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应着重控制的几个问题和采用低应变动检测桩身完整性的原理和典型事例,并介绍压力注浆法处理桩基质量事故的原理及具体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8.
低应变反射波法是目前检测桩身完整性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对桥梁桩基的总体质量做出及时准确的定性分析,并给出基本准确的结果。本文简要介绍了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原理,然后根据实践经验阐述了现场测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对Ⅰ、Ⅱ、Ⅲ、Ⅳ四种桩身完整性类别分别详细加以分析,并对该方法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探讨,使大家对低应变反射波法检验桩基质量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建立三维轴对称数值模型,建立了完整桩模型、轴对称缺陷模型,计算得到了对桩基施加瞬态纵向激振冲量后的桩顶时域速度曲线以及波的能量传播和变化过程,通过对桩设置不同的缺陷发现了低应变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且以实际检测案例说明低应变检测方法与钻芯法结合的必要性,最后通过实际拟合说明了理论研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地质雷达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勘探和质量检查,特别在深度较大的桥梁桩基孔底检测方面,可以灵活、高效、精确、无损地判断地层构造和不良地质体,避免其将来对桥梁造成安全隐患。针对贵州盘县至兴义段的桥梁桩基工程,介绍了地质雷达原理,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对桥梁桩基孔底进行检测,并通过钻取桩基岩芯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桥梁桩基孔底无溶洞、溶沟,且基岩完整性较好,能保证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