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C30、C35、C40、C50混凝土立方体标准试块和试验柱、试验梁的回弹值与强度值的关系,分别建立了普通回弹仪和高强回弹仪的回归曲线、修正了统一回弹曲线,对其检测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统一回弹曲线和回归曲线时,普通回弹仪和高强回弹仪的检测精度均较低。使用修正后的统一回弹曲线,普通回弹仪和高强回弹仪的检测精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们在使用回弹仪弹测混凝土强度时,发现某建筑试验仪器厂所出回弹仪使用说明书所给回弹值标定曲线与混凝土实测强度值相比,有较大差值,不能正确反映结构物的实际强度。因此,我们在进行混凝上抗压试验的同时,对试件也进行了弹测(试件是在加压10~15吨后,对两个侧面弹测15~18个测点),收集了1292个实测数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回弹法检测海工耐久性混凝土强度的需要,以嘉绍跨江大桥为例介绍回弹测强专用曲线的制定。分析混凝土材料、构件施工工艺、回弹仪及混凝土抗压强度4个方面对回弹法测强精度的影响。通过混凝土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回弹检测强度的对比试验,按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时所得的相对误差、相对标准差和相关系数,得出该桥海工耐久性混凝土专用的回弹测强曲线,其成果可作为嘉绍跨江大桥海工混凝土强度评定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强混凝土回弹仪测强曲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目前尚无高强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规程这一现状,对强度等级为C50-C100的高强混凝土试块采用HT1000型驾弹仪进行了回弹法检测强度的试验研究,得知回弹法可用于对高强混凝土进行检测,通过采用多种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比较,求得最佳强度混凝土回弹仪测强曲线公式,测试精度满足混凝土质量控制要求,以此作为辽宁地区强度分析曲线。通过误差传递理论分析知回归分析所用的反映散点离差规律的各种统计量主要反映了试块的强度离散性。  相似文献   

5.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岳阳地区混凝土抗压强度曲线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岳阳地区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回弹值、声速值之间相关关系的试验研究,进行函数模型的拟和回归,建立了当地幂函数超声回弹综合法地方测强曲线,并验证它的优越性。同时论述混凝土强度和回弹值、声速值在几种因素影响下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回弹法检测中测强曲线的现场实验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提出适应现场情况的混凝土强度与回弹值之间的修正测强曲线。该曲线仍运用回弹值的幂函数形式,与通用测强曲线相比,其交换结果在低回弹值区强度有所提高,而在高回弹值区有所下降,能更符合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隧道衬砌强度检测常采用回弹法和钻芯法,两种方法检测的对象分别是混凝土表面和结构内部,回弹法的检测强度普遍高于钻芯法,对此,为查明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采用回弹法和钻芯法对新建隧道衬砌强度进行了一系列检测和试验,经回归处理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衬砌强度沿深度方向呈先缓慢降低而后加速下降再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衬砌表面回弹法检测强度R1、钻芯强度R2与钻芯拟合强度R3之间满足R1=β1R2和R3=β2R2,并提出了检测工程中β1,β2的建议值;根据模拟结果,探讨了整体式衬砌模板台车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8.
文章验证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其适用于桥隧高性能混凝土实体结构强度检测,分别以抗压强度和方程计算强度为基准,对回归曲线精度影响进行了比较,就养生条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依据《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2005)关于建立专用混凝土强度曲线的基本方法,采用二元指数拟合推导出混凝土强度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建立的回归曲线满足规范要求,可以作为该段公路的专用测强曲线。该曲线与全国统一测强曲线相比,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JGJ/T23-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未给出钢筋锈蚀后和多年服役两种情况下混凝土测强曲线,基于试验室内快速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和实桥中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混凝土强度回弹法和钻芯法试验,分别得到了两种情况下混凝土强度回弹值和钻芯值之间的关系,对比了回弹法在两种情况下混凝土强度检测的适用性,进一步研究了两种情况下回弹法和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相关性,为钢筋锈蚀后混凝土及长期服役混凝土强度检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超薄混凝土的抗折抗压强度与回弹值以及声波波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学关系,即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混凝土标号的提高,它的回弹值以及声波波速也增大。因此,应用概率统计的方法,选择合理的曲线对抗折抗压强度值与回弹值以及抗折抗压强度值与声波波速、回弹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得出能近似描述其相关关系的曲线。  相似文献   

12.
以某黄河公路特大桥上部连续箱梁C55混凝土结构为工程背景,在大量系统的回弹检测抗压强度试验的基础上,揭示回弹法的基本原理,比较了传统方法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计算结果,较为深入地研究了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回弹值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参照国家规范提供的回归公式并考虑两个变量的函数变化关系,对C55混凝土专用测强曲线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所得到的专用测强曲线线性相关性较好,且利用回归方程求得的强度平均相对误差和强度相对标准差较低,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规定;与特大桥上部结构抽样混凝土回弹检测数据对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实测值与推定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为修订《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2019),对现行《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2005)标准中的超声声速修正系数β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表明在混凝土的侧面~侧面间与顶面~底面间的对测声速并不存在现行《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2005)标准中规定的修正系数β=1.034的关系;同时,试验数据得出的混凝土的侧面与顶面、侧面与底面的平测声速的比值均不超过2%,即现行《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2005)标准规定的在混凝土浇筑的顶面或底面平测时,测区混凝土中声速代表值均应按±5%修正的量偏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影响高性能混凝土构件回弹强度的各项因素,从水泥混凝土质量控制、施工振捣、拆模时间、养生、文明施工、检测仪器及检测条件等6个方面分别对各影响因素的原理和解决办法进行了阐述,并引用河北省邢衡高速公路施工中拆模时间的对比、养护方式的对比总结了对高性能混凝土构件的拆模和养护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关于公路工程中平曲线部分之横断面方向的确定,“公路”杂志上曾经介绍了许多方法,兹将笔者工作中采用的一种方法简介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采用之公式: θ=28.6479×L/R式中:?—曲线内任意一点的切线偏角值(单位以度数计); L—曲线长,如图3中之CD(单位以公尺计); R—曲线半径(单位以公尺计)。 (二)按上式可以求出当曲线长为1公尺时(L=1公尺)不同半径的曲线偏角值,见表或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河南省沥青路面面层材料设计参数的不合理性,利用MTS等试验仪器实测了河南省3种典型沥青面层材料的20℃与15℃抗压回弹模量及15℃劈裂强度,提出了河南省3种典型沥青面层材料设计参数推荐值。同时,为利用试验简便、稳定性好的劈裂强度值估算出抗压回弹模量,确定了15℃河南省典型沥青混凝土劈裂强度与同温度下抗压回弹模量之间的对比系数取值为0.76‰。研究成果为河南省道路设计和施工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小样本混凝土强度代表值确定时不能利用数理统计模型的问题,引入了信息扩散原理,提出了小样本条件下混凝土强度代表值确定的实用计算模型。2个混凝土强度检测案例的计算结果表明,利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进行灌注桩芯样混凝土强度代表值确定,得到的代表值保证率在95%左右波动,具有不确定性;利用《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88)进行单一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推定值的保证率小于95%,对结构的可靠性鉴定而言是偏于不安全的,应引起试验检测人员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天津市在高强混凝土专用测强曲线的研究上还属于空缺。尽管我国颁布了JGJ/T 294—2013《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但其给出的是全国统一的高强混凝土测强曲线。在地方使用过程中,会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现偏差,甚至非常不准确。在这一实际情况下,本文的研究中采用当地的原材料,制作了强度等级分别为C50、C60、C70、C80的高强度混凝土试件,用回弹仪分别测试7 d、14 d、28 d、60d、90d、180d龄期的混凝土试件,得出数据后,找出最适合的回归曲线模型,得到天津市专用的高强混凝土的测强曲线。  相似文献   

19.
以前用切线支距法设置平曲线时,一般都惯用这样一个算式,即y=x~2/2R(y、x、R表支距、横距、半径)。读者根据自己在测算中的体会,认为这仅是一个近似的而且是有条件的算式,也就是说只能基本上临时应用于半径较大、横距较近即弦切角较小之处,若半径较小而横距较远即弦切角愈大之处,则其计算结果就往往小于应有的y值,愈远愈悬殊。我们从下面附图可知:因为切线x与弦c夹着一个弦切角,而c、y、x三者系一直角三角形,很显然斜边c要大于直角边x,愈远则其悬殊愈大,也就是说:y=c~2/2R而≠x~2/2R但事实上c要按所对弧长a引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现场回弹仪检测、裂缝宽度测量、快速渗透性测试、劈裂强度测试、表面粘结性观察,评价了桥面铺装上采用水性渗透防水剂作为防水层的防水效果;探讨了施工过程中影响应用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喷涂水性渗透防水剂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防水能力,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增强表面的粘结能力,改善抗裂性;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喷涂防水剂2遍,喷涂前后均应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性,且在喷涂后应封闭交通12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