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记录汽车加速行驶噪声和定置噪声的测试结果并在车内随时调整测试方案、减少测试人员,设计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噪声无线测试系统。通过硬件的连接、前面板的设计以及后台程序的编写构建了测试系统。该系统能够完成数据采集、分析处理、无线传输、数据记录和存储等工作。通过试验,验证了该系统满足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和定置噪声等的测试要求,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测试成本。  相似文献   

2.
介绍金属燃油箱及塑料燃油箱的特性、应用范围及发展趋势;介绍按照GB 18296-2001《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标准进行的金属燃油箱的振动试验方法及塑料油箱的耐火性试验方法;探讨金属燃油箱振动试验过程中,不同品种的金属燃油箱出现的不同共振现象及对测试结果产生的影响,笔者认为使用采集路谱并在试验室复现的振动试验方法评价金属燃油箱的方法更为接近实际;GB 18296-2001《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标准中关于塑料燃油箱耐火性试验的内容引自ECE R34-1979版的标准,随着ECE R34-2000更新版的出现,笔者建议我国现行标准也应随之更新以保持与ECE同步.  相似文献   

3.
正1背景国Ⅵ排放法规要求,车载诊断系统(OBD)要能自主监控燃油箱蒸发系统的密封性状态,并在出现泄漏故障时点亮故障指示灯。为此,大众车系的燃油箱蒸发系统增加了燃油箱泄漏诊断泵模块(DMTL),实现了对燃油箱蒸发系统泄漏故障的识别。  相似文献   

4.
耐高压燃油箱是适配于混合动力汽车的新型燃油箱,通过多种类型的试验,对耐高压燃油箱的安全性能要求的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对不同材质、不同类型的燃油箱进行比对试验,结果表明,耐高压燃油箱除了需要承受更大的工作压力外,对其形变量、耐温耐压性能、通气性能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耐高压燃油箱区别于传统燃油箱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5.
电子产品的增多导致车辆静态电流越来越大,由此对整车静态电流的准确测量及评价也越来越重要。文章提出了一种针对整车级的车辆静态电流测试方法,同时开发了一套整车静态电流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以NI CRIO主机为核心,通过集成不同类型的数据采集板卡进行整机电压信号、电流信号及总线信号的采集,通过PC执行测试软件完成数据通信、记录及后期数据的处理分析。应用该系统对某款车型进行整车静态电流测试,实车试验验证该车辆整车静电流稳态值不符合整车静态电流设计目标要求,同时准确地定位到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6.
针对特种汽车受限于安装空间及续航里程的多种要求,通常采用主副燃油箱左右分别布置,这也带来车辆在侧坡行驶或单侧燃油箱损坏等工况下的燃油溢出或泄漏,无法保证车辆正常行驶。文章提供了一种特种汽车用燃油切换系统,可以实现主副燃油箱油路切换、保证车辆主副燃油箱互通以及带冗余截止功能,以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解决车辆侧坡行驶时单侧燃油箱燃油不溢出等问题,保证车辆在侧坡行驶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盘式制动器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开发了基于LabVIEW的制动器低压气密性测试系统。该系统硬件搭建简单、成本低,可振性高,测试功能主要由软件完成,测试精度和实时性比传统仪器有显著提高,并可完成数据的采集、显示、记录及报表输出等功能。该系统现已成功应用于企业装配生产线,为制动器零件新产品开发提供了准确数据,并为实现智能装配检测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8.
利用激光测速原理设计了车门闭合力测试仪,给出了光学系统及激光系统电路。该仪器采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点光源,记录激光束依次通过车门某点的时间间隔,测出车门速度,进而计算出车门轴锁系统的阻力。分析了该仪器测试误差来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仪器的测量数据精度能够满足轿车车门闭合力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9.
故障现象一辆2019款奥迪Q2L车,搭载1.4T发动机(满足国6a排放标准),累计行驶里程约为4万km。该车因发动机故障灯异常点亮而进厂检修。故障诊断用故障检测仪(VA S6150E)检测,发现发动机控制单元中存储有故障代码"P044100油箱排气系统通过量不正确,主动/静态"。根据引导检测计划检测活性炭罐电磁阀(N80),能听到动作声,暂时排除N80及其线路存在故障的可能。使用烟雾测试仪测试燃油箱蒸发系统,没有发现泄漏。执行"01-产生就绪代码"(图1),测试程序在测试"燃油箱泄漏检测,裂缝粗"(图2)时中断,说明燃油箱蒸发系统确实存在故障。  相似文献   

10.
汽油的蒸发排放是汽车碳氢排放的主要来源,为此国六排放法规和车检法规都提出了对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泄漏监测和测试的要求。国六排放法规要求汽油车燃油蒸发排放系统的泄漏量小于直径1 mm小孔的泄漏量,车检法规要求完成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外观检验、进油口压力测试及燃油箱盖测试。基于进油口压力测试和燃油箱盖测试在实际车检中的复杂性,提出将OBD诊断信息使用在实际车检中。根据车检法规中燃油箱压力和泄漏流量损失限值,利用伯努利方程和非稳态气体泄漏的气体压力常微分方程计算燃油箱压力和泄漏流量,并对压力损失测试中的蒸汽体积提出修正。在修正的蒸汽体积条件下,1 mm小孔在不到国六排放法规规定时间120 s造成的气体泄漏就会使得蒸发系统的压力损失达到限值,0.533 6 mm直径的泄漏小孔即会使得燃油的泄漏流量达到国六排放法规限值60 mL·min-1。研究结果表明:当蒸发系统出现大于直径1 mm小孔泄漏,OBD报出蒸发系统泄漏故障时,可认为车辆无法通过进油口压力测试和燃油箱盖测试;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车载OBD泄漏诊断信息可以替代车检进油口压力测试和燃油箱盖测试。  相似文献   

11.
汽车油路系统中,油箱是汽油的存储容器,对汽车动力的输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油箱主要由油箱壳体、汽油泵、油管等零部件组成,它既是功能件,又是安全件,需要满足国家汽车零部件强制性认证要求。特别是在汽车安全性方面,要求非常严格,不允许有汽油泄露问题发生。中国各大整车厂对汽车油路系统的控制也特别关注,汽车销售市场上很少发生汽油泄露的重大事故,但也会有零星车辆发生漏油问题,导致汽车召回。  相似文献   

12.
针对CA1125J军用运输车主副油箱切换时燃油供给系统常有进气现象发生,综合运用电子控制技术,研发主副油箱切换防进气装置,利用自动补油、自动排气等技术解决进气问题,提高燃油供给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碳平衡法燃油消耗量测试仪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我国燃油消耗量测量方法标准以及常见的汽车燃油消耗量测量方法,阐述了碳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在CVS(定容取样法)基础上提出开式排气稀释取样系统;针对当前车辆燃油消耗量测量操作不便的问题,根据碳平衡法燃油消耗量测量原理,建立了采用流量计的碳平衡法汽车燃油消耗量测量模型及测量系统;分析研究了燃油密度、氢碳比、排气成分以及整个系统的同步和负荷测试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在实车上进行试验验证,与油耗仪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及稳定性,为车辆燃油消耗量的不解体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应用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了轻型车国六排放阶段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简称OVC-HEV)非整体式仅控制加油排放炭罐系统(简称NIRCO系统)的蒸发与加油排放解决方案。通过国六蒸发与加油排放试验流程的分析与试验,阐述了OVC-HEV采用NIRCO系统及高压密闭油箱的必要性;通过高温和高原试验阐述了高压密闭油箱耐压设计范围及其合理性;通过加油和泄压试验确定了NIRCO系统高压密闭油箱的炭罐容积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燃料电池系统作为燃料电池车的关键核心系统,在燃料电池车的开发验证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匹配性、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环境可靠性和耐久性6个维度,结合乘用车的使用环境和相关国家标准研究来分析燃料电池系统验证体系,构建出乘用车用燃料电池系统验证体系以及相关验证项目。  相似文献   

16.
汽车用油管的燃油渗透是燃油蒸发排放的重要来源,渗透率的测量方法在国内还没有明确依据。本文介绍根据国外的方法和经验开发出的汽车用油管渗透率测试系统,分析该系统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测试技术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油箱加满油仪表燃油表却显示不满格问题,通过从仪表电气原理图、线束布置和故障车相关零件上查找根本原因,进而寻找解决该问题的方案。先后两次采用不同改进措施,通过多种方式的多次验证,最终彻底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公共道路工况数据(耐久性载荷、油耗等)采集是车辆开发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和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整车厂会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要求,选择特定的路线,通过将试验结果与市场用户反馈情况进行对比,查找试验中的不足并对试验进行不断的优化。然而该方法存在路线要素不具代表性、新车型开发和目标市场不匹配的缺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商用车用户使用工况采集路线策划方法,该方法能够将一条路线上采集到的结果关联至不同用户市场的不同类型车辆,具备高利用率和多样性的特点。此外,通过道路类型特征分析和要素分析,最终形成商用车工况采集路线。  相似文献   

19.
汽车燃油箱失效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燃油箱是我国和欧洲等地区强制性检验的汽车零部件产品之一,对汽车的安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优化燃油箱设计、提高产品质量为目的,对燃油箱现行标准GB18296—2001要求的检验项目中问题较为集中的检验项目进行了失效原因分析,并给出了燃油箱盖的设计及制造过程注意要点、金属燃油箱内部结构和外观造型以及加工工艺等方面的改进意见,有助于对产品进行针对性的质量控制,避免燃油箱在使用过程中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