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加固后的动力特性评价是结构加固后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三主梁模式,建立了天津永和大桥的动力分析有限元模型。结合该桥原竣工时的实测结果,验证了动力分析模型的精度,以此为基准计算模型,考虑包括主跨合龙段置换并加固、桥面铺装翻新、换索及调索等加固措施对结构刚度和质量的影响,又计算了大桥加固后的结构自振频率和模态,对比分析了加固前后的动力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大桥加固后的结构动力特性符合漂浮体系PC斜拉桥的特点,振型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加固后的结构自振频率略有降低。分析方法可供同类型桥梁加固后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桥梁加固前、加固过程和加固后环境影响的分析,特别是对加固前后噪声的对比分析,根据噪声标准规范,论证加固的必要性,分析了桥梁加固项目环境影响性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给出了桥梁加固施工时原材料阶段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的计算方法,对评价桥梁加固后的环境影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最后较全面地提出了相应的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3.
套箍法加固石拱桥主拱圈的正截面承载力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石拱桥拱圈加固后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问题,提出了考虑加固前截面受力状况及加固材料不同力学性能的计算方法。对加固后的拱圈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得出界限破坏的3种形式,对每种界限破坏形式利用截面的协调变形和截面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分析了其极限状态时组合截面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得出加固后石拱圈最后的破坏模式主要与加固前的初应变及加固层的厚度有关。对应于3种破坏形态从理论上推导出套箍法加固石拱圈在二次受力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公式充分考虑了加固前的构件应力水平、加固后截面不同材料组成及构件破坏形态的影响,比现有加固规范的计算取值更趋于合理,为同类加固结构的设计和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兰州市东岗立交桥为工程背景,依据影响桥梁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及钢箱法加固的原理和优点,对该桥进行钢箱加固,通过粘钢加固和钢箱加固两种方案,对加固前后在理论数据上的对比与分析,论证了钢箱加固后该桥的承载力较粘钢加固后有很大的提高,证明了钢箱法加固桥梁的实际效用,并为以后同类桥型的加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锡航刚架拱桥的病害分析和加固设计方案。危旧刚架拱片桥内力分析比较复杂,为准确了解旧刚架拱片桥的受力特征和对加固方案进行结构检算,采用结构分析程序Sap2000建立了该旧刚架拱片桥加固前、加固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模型详细考虑了上部结构和拱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旧刚架拱片桥加固前、加固后的结构内力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加固后各截面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桥梁加固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满足未来大规模桥梁维护管理的需要,以国内外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发展概况总结分析为基础,论述了桥梁加固后评价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给出了桥梁加固后评价的基本概念,提出了桥梁加固后评价的内容,应包括目标评价、实施过程评价、技术性评价、效益性评价、影响性评价及持续性评价,并对桥梁加固后评价方法论进行了探讨,力求为卓有成效地开展桥梁加固工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某钢筋混凝土无桥台斜腿刚构桥为例,结合碳纤维布及新增横隔梁的加固工艺,介绍了碳纤维加固方法的施工工艺及要点。通过有限元软件对加固后桥梁建模计算,并进行桥梁静载试验对加固后桥梁承载力进行评定。对比加固后的荷载试验实测值与理论值,认为加固后桥梁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结合额头湾立交桥碳纤维加固工程,介绍了碳纤维加固的方法和计算原理;根据额头湾立交桥加固后的荷载试验结果对碳纤维加固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碳纤维布加固连续箱梁效果明显,可以应用于类似桥梁结构加固。  相似文献   

9.
根据一座钢筋混凝土肋式窄拱桥病害情况评价和受力特点,提出相应的桥梁加固设计方法,并对加固后的桥梁进行了计算,分析了结构加固后的静、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为此类桥梁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外贴纤维布加固超载后钢筋混凝土桥梁构件抗弯性能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结合24根钢筋混凝土(RC)梁的超载试验,对不同的超载幅值、加载次数以及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桥梁构件的受弯承载力加固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对12根外贴纤维布加固超载后裂损的钢筋混凝土梁与12根超载后未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超载对钢筋混凝土构件使用性能的影响规律,比较了外贴纤维布加固不同超载幅值超载损伤后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加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外贴纤维布加固超载后裂损的钢筋混凝土梁加固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预加荷载幅值和配筋率。  相似文献   

11.
张辉宁  王运生  邓苗毅 《路基工程》2011,(2):115-117,122
桥梁加固后组合结构的受力特点不同于新建桥梁。以平顶山兰河石拱桥的加固工程为例,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对桥的结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了新旧混凝土之间薄弱层,进而模拟加固后的桥梁受力状态。按照相关规范,采用极限承载力法和容许应力法进行验算,据此来评估拱桥加固后的效果。通过静载试验验证了加固方法和验算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MPC复合材料加固空心板梁桥的有效性,在某跨径13m的空心板梁桥主梁跨中11m范围内浇筑MPC复合材料进行加固,桥梁加固前与加固后分别进行静载试验,并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加固前后主梁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加固前后主梁的挠度、裂缝和应变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工况1(跨中最大弯矩横向对称加载)、工况2(跨中最大弯矩横向偏载加载)下主梁加固后的挠度较加固前分别降低了13.4%、12.6%,加固后主梁的挠度明显减小;在试验过程中,加固后主梁裂缝未见明显变化,裂缝区应变水平降低,较好地抑制了原有裂缝的发展;工况1、工况2下主梁加固后的应变较加固前分别降低了13.75%、14.79%,加固后主梁受拉区应变显著降低;加固后校验系数改善率最大为13.89%,该加固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桥梁的承载力和刚度。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铝合金/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筋近表面嵌入式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以加固方式、加固筋类型和加固量为变量,设计了5根钢筋混凝土梁试件进行单调静载试验,重点分析了混凝土加固梁的破坏模式和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铝合金筋或GFRP筋嵌入式加固后混凝土梁的受弯承载力均显著提高;加固量相同时,GFRP筋加固梁、铝合金/GFRP筋混合加固梁和铝合金筋加固梁的极限荷载比未加固梁分别提高了105.8%、45.7%和17.5%,但混凝土梁采用GFRP筋加固后延性降低、脆性突出,而采用铝合金/GFRP筋混合加固或铝合金加固后混凝土梁的延性则与对比梁相当;GFRP筋嵌入式加固梁和铝合金筋嵌入式加固梁分别发生了混凝土保护层剥落破坏和加固筋屈服后混凝土压溃破坏,而铝合金/GFRP筋混合加固梁则先是GFRP筋与混凝土保护层发生剥离,之后随着作用跨中位移的持续增大,受压区混凝土发生压溃,破坏过程有两重防线。在试验研究基础上,采用截面分析法给出了嵌入式加固梁抗弯强度的理论计算模型与工程实用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加固梁极限弯矩的试验值与理论预测值之比及与实用模型计算值之比的平均值分别为1.081和1.063,方差分别为0.003和0.005,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裂损衬砌维修加固后的力学性能,对裂损衬砌新型网-锚、板-锚轻型快速微创组合加固结构的全过程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自主研制的卧式偏心加载装置,对网-锚、板-锚加固裂损衬砌后形成的组合结构进行大偏心受压反复加卸载试验,揭示了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裂损衬砌加固组合结构的全过程荷载-挠度关系、破坏模式、裂缝发展规律及网/板片应变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钢筋混凝土衬砌,未加固、网-锚加固和板-锚加固结构5次反复加卸载后峰值承载力相比首次峰值承载力分别降低了28.9%、25%和16.7%,网-锚加固和板-锚加固后结构的主裂缝总开展量相比未加固时分别减小了74.3%和61.4%,总挠度分别增加了25.5%和25.54%,裂损衬砌结构的裂缝宽度发展得以有效抑制,峰后韧性显著提高,剩余承载能力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对于素混凝土衬砌,网-锚加固和板-锚加固后最大峰后荷载相比首次峰值点分别增加了30.8%和6.7%,峰后总位移比峰前分别增加了1 040.6%和413.0%,受拉侧主裂缝总开展相比开裂时的裂缝宽度分别增加约11.78倍和11.81倍,素混凝土衬砌由开裂后“一裂即坏”的脆性破坏转化为延性破坏,峰后韧性大幅增加;网-锚加固后结构掉渣风险显著降低且无掉块现象出现,板-锚加固后无掉渣、掉块现象;短锚无拔出迹象,仅个别短锚出现轻微弯曲变形;板-锚组合加固结构的峰后韧性要优于网-锚组合加固结构。  相似文献   

15.
碳纤维布加固桥梁正截面强度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碳纤维加固桥梁时的受力机理和破坏形式,推导出了采用碳纤维加固设计的计算公式和应满足的条件,并应用于某大桥的加固设计计算,大桥经过加固后维持了正常的通车和承载力。所建立的碳纤维加固设计计算公式可供同类加固设计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6.
某钢筋混凝土肋拱桥分阶段加固措施及受力性能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座横置桥面板肋拱桥为例.介绍了对该桥跨结构病害检测及试验评定的情况,据此提出了分阶段维修加固的措施.为了解加固各阶段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及受力性能并评价加固效果,进行了相应的静动力荷载试验,对比了加固各阶段主拱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及冲击性能.结果表明,加固完成后的拱跨结构强度和刚度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加固后的实测横向及竖向基频值,相对加固前分别增加了8.O%和6.9%.实测振型曲线对称性良好,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加固后拱顶下缘实测行车及跳车冲击系数均有一定幅度的减小.该桥的加固方法有效地改善了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17.
强夯法快速加固高速公路软基试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某高速公路浅层软基采用强夯法加固的试验结果,从应力、应变和强度测试资料分析强夯快速加固软基的效果。提出先设排水通道,采用“先轻后重,少击多遍”的强夯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强夯后的水超载预压形成的超固结土,减少了工后沉降;加固后的土体强度比加固前提高了65%。  相似文献   

18.
王霞 《路基工程》2009,(3):165-166
基于南河川双曲线桥加固前的外观调查和动载测试结果,提出在主拱肋底面粘贴钢板进行提载加固的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加固后的动载测试,结果表明:加固后该桥的整体刚度明显提高,冲击系数显著下降,满足现行车辆荷载通行的要求,加固方法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对1榀达到极限承载力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了CFRP加固,对加固后的框架结构进行了模拟地震作用的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被加固框架的受力性能及位移延性,研究了已严重损伤的混凝土框架结构经碳纤维加固后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严重损伤框架结构经碳纤维加固震后,其极限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及延性等抗震性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桥梁加固的技术性效果,利用桥梁结构或构件的特定信息,从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三方面分析了桥梁加固后结构技术状况的评价内容,以桥梁加固后各项技术指标的改善情况为检验标准,建立了结构技术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全面衡量桥梁的加固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