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简述了国内外深海油气勘探开发现状以及海洋平台发展情况,分析各类平台的结构特点及应用状况,根据我国南海深水油气生产需要和海况,对我国南海区油气开发选取海洋平台类型以及重点研究方向,提出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2.
最近,中国南海石油开发消息不断,先是"海洋石油981"打出千亿立方米级别的大型气田,后有高温高压气田开采技术的突破。南海称为"第二个波斯湾"由来已久,但中国在南海的天然气开发究竟走到了哪一步?南海天然气看上去很美我国是煤炭消费大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近70%,石油的消费量也是天然的4倍以上。从产量来看,2013年,中国石油产量大约是天然气产量的2倍。不过要想保住  相似文献   

3.
张向辉 《中国船检》2014,(2):8-12,102-103
中国若想从海洋崛起,必须做好南海开发这篇大文章,因为它既是最好的“自留地”,也是最好的“练兵场”。  相似文献   

4.
海洋作为全球油气资源开发的新领域.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重要的接替区.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特别是深水油气资源已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先进的海洋工程技术和装备作支撑。要具备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必须配置以下深水海洋工程装备: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需具备3000米水深的油田钻井作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广东造船》2012,(5):19
作为"2012中国(北京)国际海洋石油天然气技术展览会"期间重要的活动安排,"2012南海深水油气钻采装备与技术研讨会"将于2012年11月15日在北京皇家大饭店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船重工第七一四研究所主办,  相似文献   

6.
有关"两会"上的南海开发热议还未散去,海南又放出重磅消息:2015年,海南省将建设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和海上救援基地,搭建海上公共服务平台。此举将强化我国海上综合管控和维权执法,为新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坚实的保障,是我国在南海开发问题上作出的又一实质性举动。实际上,我国在南海开发、居住的历史要追溯到史前文明时代,考古学家曾从西沙群岛甘泉岛发掘出新石器晚期文  相似文献   

7.
深水油气开发的关键是基于油藏数据进行海洋工程方案的选择和确定,建立油藏、流体特性和海洋工程方案关键参数之间的联系是解决油藏和油气井的特性参数的不确定性的良好对策。深水油气开发海洋工程方案要素包括油藏地质和分布、油藏流体属性、钻完井及修井特性和场址特征等。海洋工程方案选择策略是确立功能需求、评价技术约束条件、进行生命周期的经济价值的风险比较和确定作业者的战略主导和其他决策的基本策略。南海深水油气开发海洋工程方案选择策略可借鉴美国墨西哥湾等深水开发经验,选择适合南海海域的浮式平台和外输方案。  相似文献   

8.
崔燕 《中国船检》2009,(11):62-65
2002年7月7日,随着"南海奋进"号FPSO成功地用于南海珠江口西部海域的文昌油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宣布,文昌油田正式投入商业生产.作为海洋开发项目的关键设施,"南海奋进"号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船舶深海停泊技术,即使在强台风等恶劣环境中也能保持岿然不动、安全作业.她的成功建造,无论对我国海洋石油工业,还是造船业,都是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近海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与陆上开发相比较,起步比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根据统计,目前世界石油和天然气产量中,开采自近海大陆架的已占1/4~1/3。我国早在60年代就开始进行海上油气勘探,1980年通过双边谈判,与日本、法国等石油公司在渤海和北部湾等海区,分别进行近海油气的开发合作。1983年开始,又两度在南海和南黄海进行大规模国际招标,吸引了大批外国石油公司对这些海区的油气资源进行勘探和开发。这些对外合作和招标都没有包括东海海区在内。根据中外地质专家对东海大陆架地形地貌的分析和初步勘探结果,一致认为东海盆地面积大,新生代沉积厚度厚,构造规模大,局部构造多,油气藏类型丰富,含油气组合多,是一个极有前途的尚未开发的油气矿藏资源基地。东海至今没有实行对外合作,国家固然有其政治因素的考虑,但将这一丰富的油气资源留作我国自行作业的主要基地,也是主要的考虑因素之一。无疑,这一决定从长远看是十分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单日波 《中国造船》2012,53(Z1):274-278
首先阐明了世界上丰富的海洋油气资源及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的巨大前景;进而说明了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向深海发展的必然性,阐述了深海油气开发的特点和困难以及世界海洋油气开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介绍了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的现状,分析了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的技术、装备、人才方面存在的困境,指出了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目前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和使命。  相似文献   

11.
2012年5月15日,我国首艘3000米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从青岛肩航,开赴南海我国首个深海气田“荔湾3—1”,与早前已开钻的“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会合,投入“荔湾3-1”气田的1500米深水铺管作业。作为国内自主详细设计和建造的第一个深水海洋工程船舶装备项目,是我国实施深水海洋石油开发战略的重点配套工程,  相似文献   

12.
谢银益 《中国水运》2013,(12):22-23
我国是一个受到热带气旋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南海海域更是台风活动非常频繁的区域,同时也是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勘探作业的重点区块。近年来,我国油气深水勘探技术的日益提高,南海上的勘探船施工作业时间将越来越多。但这些船舶经常受到由西太平洋上过来的台风和南海生产的土台风的侵袭。由于西北太平洋过来的台风,有一个发展和移动过程,有足够的时间判断和应对,而南海土台风经常由一个低压槽快速形成,并且距离作业区域非常近,留给我们的应变时间非常少。所以,南海土台风的危害性更大,将直接对勘探施工作业的船舶、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由海南海事局、南海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南海海上安全国际研讨会”于2005年12月8日至9日在海口召开。来自联合国、国际海洋法庭,美国、英国等1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和我国外交部、交通部、交通部海事局等单位6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世界经济与南海航行安全”“、马六甲  相似文献   

14.
李世斌 《珠江水运》2005,(9):F0003-F0003
8月5日下午,“海巡31”船徐徐离开广州南沙港码头,9名大,中学生随船进行了一次难忘的南海巡航之旅,在随后的两天多时间里,他们在船上学到了不少航海,海事知识,亲身体验了船员生活,  相似文献   

15.
陈小玲 《珠江水运》2012,(11):66-67
2012年5月13日,郭欢在南海禁渔前最后一次出海打鱼,这一次之后,他就准备换一艘大船,去更远一点的深海。他说:“近海的鱼已经越来越少,长远来看,还是要到远海去谋生。”早在几年以前,郭欢就想换船只可是想想一艘入船一天6000-7000元钱的开销,又让他犹豫再三。跟郭欢持相同看法的渔民,在郭欢所居住的村子里站了绝大多数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南海开发,保护先行。开发是目的,保护做途径,方能实现南海的可持续开发。而在这个过程中,构建中国整体的海洋生态文明则是根本性必行措施。当前,我国海洋事业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海洋产业蓬勃发展,海洋法律法规与政策规划体系初步建立,海洋环境监测体系日益健全,海洋综合管控能力显著提高,海洋科技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比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南海油气资源开发面临的物资补给问题,提出一种大型深水浮式保障平台概念。系统地呈现深水浮式保障平台的设计和分析流程,包括设计基础、关键系统设计和各项性能分析。通过研发、应用该深水浮式保障平台,有助于填补深远海油气资源开发领域的大型物资保障装备技术空白,加快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进度。  相似文献   

18.
汤敏惠 《珠江水运》2014,(21):76-78
对南海目前的通航状况进行了解研究,并对南海将来的通航环境进行展望,立足现状,兼顾未来,论述建立南海定线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通过调查研究规划出南海定线制的初步蓝图,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北部湾的定线制相连接构成我国管理海域定线制的总体框架,战略性改善我国管理海域通航环境和航运效率,提高水上交通安全和提升我国海洋主权意识。  相似文献   

19.
吴洁  唐畅唱 《船舶工程》2023,(10):174-180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是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的重要技术装备,针对该领域进行技术融合预测,有助于提高我国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水平,抢占关键核心技术制高点。基于智慧芽专利数据库中的海洋油气开发装备领域专利数据,运用网络结构洞分析方法识别出海洋油气开发装备领域的关键技术,并用链接预测方法对关键技术进行技术融合预测,旨在揭示海洋油气开发装备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为专利技术组合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周月丽 《造船技术》2003,(2):6-7,31
介绍和展望了世界和我国海洋油气产业的发展概况和前景,指出这一前景给已经具备了开发和建造海上油气工程装备实力的中国船舶工业带来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