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孙莉 《江苏船舶》2010,27(5):15-17
某圆舭艇在浅水航道中航行时,螺旋桨转速达不到设计转速,产生了螺旋桨重载现象。通过对"桨重"现象的原因分析,采取了合理的解决措施,达到了船东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船舶螺旋桨的射流冲刷作用是透空式码头结构的主要危害之一,现行的国内港口与航道工程规范并未涉及相关流速的计算和防护块石稳定性的设计。国内关于螺旋桨射流的防冲刷设计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直立式码头结构,对透空式码头的防冲刷设计研究较少。通过分析国外规范和螺旋桨射流研究成果,并以某LNG码头防冲刷块石尺寸计算为例,总结归纳了船舶主螺旋桨和侧向推进器作用下透空式码头的防冲刷设计方法,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航行中船舶的螺旋桨缠绕异物在沿海和狭水道时常发生,对船舶的航行安全带来危害。为了避免这种事故的发生,就需要船舶驾驶员熟悉螺旋桨的工作状况、船舶的特性、航道的环境,更需要船舶驾驶员有熟练的航海技术、较强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4.
张豪 《中国船检》2023,(1):98-100
<正>作为船舶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尾轴承被用于支撑尾轴,特别是对于带有尾柱的船型,尾轴即为螺旋桨轴,尾轴承还被用于支撑螺旋桨。在螺旋桨集中载荷的作用下,尾轴会发生挠曲变形,给尾轴承施加很大的边缘负荷,另外,螺旋桨在转动过程中的不平衡力、激振力、轴系装配及船体变形产生的附加力等不确定性载荷也极大地恶化了尾轴承的工作条件。因此,  相似文献   

5.
王斌 《江苏船舶》2001,18(5):1-4
介绍了 70客位乌江浅水急流客船的设计要求。为满足浅水急流航道的使用要求 ,论述了船体主要量度的选取、型线设计、总体布置及螺旋桨设计 ,并对实船运营结果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 ,证明该船型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嘉兴市拥有定级航道224条,航道总里程1936.14km,占全省定级航道总里程的18.61%。自1979年第一次普查后,航道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亿。为适应内河航道建设和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交通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二次内河航道普查工作,嘉兴市被列为普查试点。通过我们的努力,在完成了试点任务后,又协助省普查办较好地完成了全省航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运》2004,(7):4
2003年1月,交通部正式批复实施《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这是我国内河航道建设史上第一个被交通部批准的规划。《规划》理清了长江航道建设发展思路,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长江航道建设发展的依据和蓝图。  相似文献   

8.
丁举  王建强  刘正浩  周旻  孔为平 《船舶》2023,(1):175-184
螺旋桨是船舶的核心部件,破冰船螺旋桨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全船的快速性能、破冰性能、振动噪声性能和安全航行性能,故冰级螺旋桨设计是破冰船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需要确保螺旋桨性能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冰级螺旋桨运行于冰水环境,螺旋桨设计时需要考虑冰块对螺旋桨的影响,而国内在冰级螺旋桨设计方面缺少经验。该文在对冰级螺旋桨特点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冰级螺旋桨设计流程(IPDP),以一型PC2级重型破冰船螺旋桨设计为例,给出了设计结果和模型试验的验证结果。研究表明:冰级螺旋桨负荷重、工况多,其设计流程不同于常规螺旋桨,需要特别关注螺旋桨主参数与船型参数的迭代设计,既要验证敞水域航行的快速性能和振动性能,又要验证冰区航行的快速性能和螺旋桨强度性能等;对高冰级螺旋桨,需要设计成桨叶可拆式定距桨型式,方便单片桨叶的维修更换。  相似文献   

9.
杨华林 《中国水运》2005,(12):53-54
长江兰叙段航道西起宜宾合江门,东至重庆兰家沱,总长301.8公里,由交通部部属单位长江泸州航道局管辖。近几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国家对航道建设的日益重视,长江兰叙段航道取得了飞速发展,“黄金”潜能逐步被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10.
港口安全     
长江口航道拔除沉船“毒刺” 上海海事局于近日组织力量将长江口水域江底的“乐安11”号水泥船等数十艘沉船残骸各个击碎,清除障碍,还长江口一条安全通畅的航道。据介绍,沉船残骸被击碎后,部分影响航道安全的水泥块、船体将被打捞上岸。  相似文献   

11.
船用螺旋桨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船用螺旋桨的历史演化过程。对不同船舶工作条件下的一些特种螺旋桨特点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几种新型螺旋桨的构造与应用,指出了今后螺旋桨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简介了右江新滩至Ma坑航段由原控制性单向航道整治为Ⅵ级双向航道的情况,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整治工程被评为优良工程。  相似文献   

13.
彭正刚  李占江 《水运管理》2000,(4):23-23,15
《公路法》(修正案)已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与之相适应,航道规费费改税势在必行。如何变挑战为机遇,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使航道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仅从基层角度提出几点浅见。 1.加大航道行政管理力度,确立其应有的地位 长期以来,规费为航道管理与建设费用的主要来源,从而征收规费被视为生命线。随着费改税的实施,被长期隐于其后的主要任务──航道行政管理将会迅速显现出来。我们将发现,航道管理工作多年来积累下来的问题,如临跨河建筑物的管理、清障打捞、航标维护、航政管理人员培训、航道法规体系建立…  相似文献   

14.
徐峰 《水运管理》2002,(1):20-22
为进一步推动全国交通行业文明建设,交通部从2000年起在全国交通系统开展创建“文明样板航道”活动,2000年7月制定了《文明样板航道标准》,8月成立了交通部文明样板航道创建领导小组。交通部水运司作为文明样板航道创建办公室,首先将京杭运河、长江等水运地位特别突出的航道作为文明样板航道创建工作的重点。京杭运河苏南段和浙江段先后于2001年5月和8月通过交通部的验收。京杭运河江南段(江苏谏壁船闸至浙江三堡船闸308公里航道)被命名为全国首条“文明样板航道”。 一、深刻认识开展创建“文明样板航道”活动的…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某超大型矿砂船螺旋桨梢部随边剥蚀问题,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大型循环水槽中开展了全附体船舶带螺旋桨模型的空泡与脉动压力特性研究,确认了实船螺旋桨空泡剥蚀产生的原因,并基于产生剥蚀空泡的动态特征,设计了三种不同解决方案,期望改善矿砂船螺旋桨空泡运动行为,降低空泡剥蚀风险。试验结果表明:对原螺旋桨压力面导边0.6R~1.0R削边处理,可增加空泡体积与稳定性,明显改善原螺旋桨叶梢空泡动态行为,降低剥蚀风险;新设计的Eppler剖面螺旋桨,可产生无害的空泡形态,避免了空泡剥蚀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现代船用螺旋桨设计应用程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在现代螺旋桨数值升方面理论一涡格法基础上的计算程序的数值试验,对照实验数据,改进了程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应用程序设计了螺旋桨,并进行了模型试验,螺旋桨的推进和空泡性能符合设计要求,进一步证明了设计程序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为了方便应用程序,采用混合编程形式,构成现代螺旋桨实用程序包。该程序包可以完成螺旋桨理论设计、水动力性能计算、最佳侧斜选择和绘制螺旋桨图纸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水运工程》2006,(B09):73-73
9月13日.国内首条“四自”航道(自行贷款、自行建设、自行收费、自行还贷)浙江湖州市妙湖线改造工程。顺利通过竣工质量鉴定,被评定为优良工程。妙湖线的建设,有效破解了航道改造筹资难题,开创了航道建设融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螺旋桨设计是船舶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基于船舶设计NAPA软件平台,使用NAPA自带的NAPA BASIC语言,利用坐标变换方法,根据螺旋桨桨叶的伸张轮廓和叶切面形状,得到了桨叶几何造型所需的三维坐标值,同时研究了桨叶二维图形的生成方法,从而有效地将船舶设计软件与螺旋桨的几何造型紧密结合起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了计算机技术在螺旋桨设计领域的应用,为船用螺旋桨的精确和高效绘图寻求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螺旋桨立式预装方法及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宁 《中国修船》2009,22(1):23-25
船舶螺旋桨在上船安装前,其锥孔与艉轴锥体的配合需经钳工内场研配,为了检查螺旋桨锥孔与艉轴锥体配合的紧密性以及着色研配的接触面达到70%以上等技术要求,需在内场对研配好的螺旋桨与艉轴进行内场预装,文章详细介绍了螺旋桨立式预装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螺旋桨立式预装工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带有κ-ε湍流模式的流线迭代法计算敞水螺旋桨和回转体后螺旋桨的性能,计算中采用涡轮机械中分析螺旋桨叶剖面出口流动方向和大小的方法,从速度和能量的角度来考虑螺旋桨对流体的作用,因此流体通过螺旋桨后能量的改变是预测螺旋桨性能的关犍。它要求计算螺旋桨叶剖面的出流角,出流角由可测量的理想出流角和实际流体引起的偏差角组合而成。一待出流角确定后即可得到流体经过螺旋桨后能量的改变,利用流线迭代法可算出螺旋桨与回转体组合体周围的流场,随之可确定螺旋桨的各性能参数。本方法对B470—12和B3—50系列螺旋柴的敞水性能进行了计算,还对一个数学回转体的自航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其结果同试验吻合良好。与巳有的回转体后螺旋桨性能的预测方法比较,本方法的优点在于不需在回转体尾部流场和螺旋桨性能之间进行迭代计算,从而大大地减少了计算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