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以三辛胺(TOA)为流动载体的乳状液膜法提取对氨基苯磺酸(PASA)的最优膜配方及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3%聚胺型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4% TOA(体积分数),10% NaOH(质量分数),油内比Roi为2∶1的乳状液膜体系,处理初始浓度为5 000 mg/LPASA废水,在pH值为3,乳水比Rew为1∶5的传质条件下,提取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针对实际石油污染土壤,该研究采用环境友好型表面活性剂淋洗修复的方法进行洗脱处理.选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单甘酯(Monoglycerides,MG)作用于污染土壤,考察了不同投加量、清洗温度、清洗时间以及固液比对土壤中石油烃(TPHs)去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投加量10g/L,清洗温度35℃,清洗时间60 min,固液比0.1时,土壤中TPHs的去除率可达85%以上.无机盐的加入可小幅提高TPHs去除率,不同盐类对不同石油组分的洗脱作用有区别.在超过表面活性剂CMC的投加量下,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固相中的TPHs小幅减少但液相中的TPHs大幅增加,这与MG的临界胶束浓度以及土壤对MG本身的吸附有关.  相似文献   

3.
针对盾构施工中管片易发生上浮、错台等不良现象,通过室内试验对促强干粉(A料)、液体激发剂(B料)不同掺比的同步双液浆进行物理特性测定,并基于此开发出一种新型可调节初凝时间的同步双液浆。研究结果表明: 1)合理调配A料、B料掺比,同步双液浆的初凝时间可控制在30~60 min; 2)新型双液浆的初凝时间、流动度主要由B料控制,随着B料掺比的增加,初凝时间、流动度显著减小,当B料掺比大于3%后趋于稳定; 3)新型双液浆结石体强度由A料、B料共同控制,当A料、B料掺比分别为1.5%、3.5%时,结石体强度基本达到最大值; 4)A料与B料的最优掺比分别为1.5%~3.71%、1%~2.2%。在广州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采用该新型同步双液浆,管片拼装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表明开发的新型双液浆具有良好的充填性与泵送性,克服了单液浆和传统双液浆在全断面围岩地层同步注浆的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4.
磷化是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在磷化处理前,一般要对钢铁表面进行碱洗除油。但钢铁表面经碱洗后受到侵蚀,导致形成的磷化膜结晶粗大、抗蚀性差。因此,为提高磷化质量,需要对钢铁进行表面调整。通过试验探讨了表面调整槽液的温度、浓度、pH值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磷化效果的影响,并根据试验和实际生产情况得出了最佳的表面调整工艺条件,为提高整车涂装质量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5.
李冰 《车时代》2021,(1):190-190
建立连续流动分析检测地表水体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析方法。分析条件为:比色波长650nm,采用一次回归方程拟合校准曲线,进样时间80S,清洗时间200S,循环水温度15℃。结果表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0.05~0.5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定性检测限和定量检测限为分别为0.05mg/L和0.012 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体中4个不同浓度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3.6%~114.9%,该方法高效、快速、安全、节约试剂,可用于分析环境水体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残留。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建莲鲜叶为原料,对建莲叶中总黄酮的浸提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70%乙醇溶液是浸提建莲叶中黄酮的较理想溶剂,最佳浸提工艺条件是:浸提温度80℃,料液比1:30,浸提次数为三次,每次2h。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脉冲电镀Ni—Al2O3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了镀液中Al2O3的浓度对镀层中Al2O3质量分数的影响、各工艺参数(包括镀液温度、电流密度、镀液中Al2O3微粒的浓度、电镀时间、占空比)对Ni—Al2O3复合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用热震法检测了复合镀层的结合力,还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并通过正交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脉冲电镀Ni—Al2O3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为:电流密度8.5A/dm^2、温度50-55℃、镀液中Al2O3微粒浓度为20-30g/L、电镀时间40-50min、占空比20%左右。  相似文献   

8.
以Span-80、FSN-100为复合表面活性剂,TOA为流动载体,研究了乳状液膜处理H酸废水时TOA浓度、内相NaOH浓度、油内比Roi、外相pH、乳水比Rew及搅拌强度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率指标的影响,分析了其内在影响因素的规律性.同时,实验结果表明乳状液膜法处理H酸废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研究了液体表面调整剂的浓度、pH值和浸入时间对冷轧板磷化膜质量的影响,以及水质、碱性添加剂4977加入量和酸性物质加入量对表调液稳定性的影响;在液体表面调整剂现场实际使用过程中总结出表调工序的设备使用、工艺参数控制及日常管理方面的经验。结果表明,液体表面调整剂具有工艺参数稳定、槽液使用寿命长、废液排放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向入流的圆形短管膜组件,并将超声激励技术用于膜蒸馏系统,以提高空气隙膜蒸馏通量.以自来水和稀盐溶液为料液,研究冷热溶液温差、空气隙厚度、超声激励和溶液浓度对蒸馏通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理设计膜组件、有效布置溶液的流动和控制实验参数,及超声激励技术,能降低温度极化、浓度极化和膜污染,从而有效提高空气隙膜蒸馏通量.  相似文献   

11.
评定碳氮渗齿轮质量好坏的主要参数是渗层深度、表面碳浓度和渗层中碳浓度梯度,而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渗层深度、合适的表面碳浓度及平缓的碳深度梯度,除了要有正确的碳势、温度和渗碳总时间外,还要有合适的强渗时间与扩散时间之比。齿轮早期磨损点蚀的原因很多,齿轮精度、材料和热处理规范及润滑油选择不当都会造成齿轮早期磨损点蚀。研究齿轮渗碳层深度超出21.67%是否会导致齿轮点蚀,通过正交试验、工艺参数研究、金相检测及碳化物分析,找出合适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2.
徐松 《路基工程》2023,(5):101-104
为拓宽硅藻土改性沥青的应用范围,制备3.0%、6.0%、9.0%、12.0%、15.0%质量分数的硅藻土改性沥青,通过沥青胶结料常规性能试验确定了硅藻土的最佳掺量;以间断级配为载体,通过外掺法在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中添加外掺剂,基于正交试验得到了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成型工艺,并开展路用性能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硅藻土掺量为9.0%时,可使针入度、软化点、10℃延度等综合性能最优;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成型工艺为油石比6.0%,外掺剂掺量为1.0‰,成型温度为180℃,焖料的时间为30分钟,稳定性提升7.3%,黏结性能提升23.5%。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纳米材料对SBS沥青性能及其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采用表面活性剂对纳米材料进行改性,改变了纳米粒子的表面性质,使其在沥青中可以均匀分散和稳定存在。当纳米CaCO_3、纳米ZnO和纳米TiO_2的质量比为1∶2∶1,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1.5%~2.0%,交联剂质量分数为0.4%时,对SBS沥青的改性效果最好。相较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纳米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冻融劈裂强度比、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和低温抗开裂能力有所提高,残留稳定度变化不大。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均得到改善。同时,在光照不足的密闭环境中,纳米改性沥青对汽车尾气也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干法制备废轮胎热解炭黑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工艺参数,以《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7部分:废旧轮胎热解炭黑》(JT/T 860.7-2017)推荐的湿法制备的废轮胎热解炭黑改性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空隙率为优化目标,设定热解炭黑掺量、干拌时间、湿拌时间、矿料加热温度、混合料拌和温度和沥青加热温度等6个因素,各因素设定3个水平,进行了L27(36)正交试验,得出干法废轮胎热解炭黑改性沥青混合料最佳制备工艺参数。按照最佳工艺参数制备废轮胎热解炭黑改性沥青混合料,并对混合料进行了路用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干法热解炭黑改性沥青混合料室内拌和的最佳参数为热解炭黑掺量10%、干拌时间15 s、湿拌时间90 s、沥青加热温度155℃、矿料加热温度190℃、混合料拌和温度170℃。干法废轮胎热解炭黑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值比70号A级沥青混合料提高了83%;其他路用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技术要求。研究干法制备工艺参数对废轮胎热解炭黑改性沥青混合料应用提供了一种新工艺。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新的膜分离过程即非离子W/O型微乳液-中空纤维膜萃取,所用非离子型微乳液体系为(OP-7+OP-4)/苯甲醇/D2EHPA/煤油/盐酸.在不同微乳液流速、料液流速、微乳液内相盐酸浓度、料液浓度、以及不同中空纤维膜数等条件下进行了微乳液-中空纤维膜逆流萃取Nd3+的研究.结果表明,微乳液和料液流速越小,萃取率越高,内相富集倍数越大.微乳液内相盐酸浓度越大,萃取率越高,但富集倍数反而减小.料液初始浓度越小,萃取率和富集倍数越大.当微乳液流速为6 mL/min、料液与微乳液流速比为3∶1、微乳液内相盐酸浓度为4 mol/L、料液浓度为200mg/L时,经过微乳液在三个中空纤维膜萃取器中的串联萃取,Nd3+的萃取率达96.3%,内相Nd3+浓度为4 238 mg/L,是萃余料液浓度的572.7倍,内相富集倍数为21.2.膜萃取过程与膜溶剂萃取相比对Nd3+有更高的萃取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土压平衡盾构在砾砂土地层掘进过程中,土体塑流性差、刀盘及螺旋输送机磨损严重和开挖面平衡不易保持等问题,通过自制泡沫发生器发泡,对砾砂土地层的泡沫改良技术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分析气液比、含水率和泡沫掺量对塑流性的影响和改良前后土样的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得出泡沫发生器气液比在30∶1~55∶1、含水率为5%~12.5%、泡沫掺量为20%~40%时,土体具有较好的塑流性,泡沫的"轴承效应"和泡沫剂中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团与水、砾砂土颗粒形成的氢键是塑流性提高的根本原因;使用泡沫剂改良砾砂土后,渗透系数大幅降低,掺泡沫后在280 min内渗透系数随时间变化较小,能达到10~(-5)cm/s,泡沫剂溶液中高分子化合物的联结和液桥力是土样具有堵水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采用粉煤灰、矿粉和硅灰分别取代硫铝酸盐水泥基双液注浆料,对比分析了它们对注浆料的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按0%、10%、20%、30%的质量比例分别取代注浆料时,随着取代量的增加,初凝时间缩短,终凝时间延长;在掺量小于10%时,掺加矿粉可以增大硫铝酸盐水泥基双液注浆料的抗压强度,掺量大于10%时,掺加矿粉会减小抗压强度,对于粉煤灰和硅灰,除粉煤灰在掺量小于10%时可以略微增大1d抗压强度以外,其余掺量均使抗压强度减小,这对矿物掺合料在硫铝酸盐水泥基双液注浆材料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就地热再生混合料水稳定性能,该文依托泰井高速就地热再生工程,研究再生剂掺量、新料掺量、拌和温度及拌和时间对再生混合料残留稳定度及冻融劈裂强度比的影响,并对比RAP料与再生料水稳定性能变化及两种水稳性能评价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再生料残留稳定度比RAP料提高22.56%,冻融劈裂强度比提高21.97%;再生料残留稳定度及冻融劈裂强度比随再生剂掺量增加而增大,但再生剂掺量超过3%时增加梯度不明显,随新料掺量的增加而增大,但总体增加梯度不明显;足够的拌和温度及拌和时间是保证再生料水稳定性能的关键;冻融劈裂试验比浸水马歇尔试验数据离散性小,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温拌沥青混合料(WMA)及其结合料短期老化后的水稳定性,制备了Evotherm温拌沥青混合料(Evotherm-WMA),并将其放置于烘箱中进行3种时间(2,4,8 h)与温度(112℃、129℃、146℃)组合条件下的短期老化。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了Evotherm-WMA经过不同条件老化后的水稳定性;同时,采用躺滴法检测了经过短期老化后的Evotherm-WMA中提取的沥青结合料与3种测试液体的接触角,得到了老化沥青结合料的表面能。结果表明:EvothermWMA成型初期的水稳定性比热拌沥青混合料(HMA)差;经过一定的老化时间与老化温度后的Evotherm-WMA的水稳定性可以达到或超过HMA;Evotherm温拌沥青结合料的表面能随着老化时间与温度的增加而增加;Evotherm-WMA的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与其结合料的表面能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杨中兰 《长安科技》1999,5(4):37-39
本文通过大量实验着重探讨了如何对脱脂槽液经油水分离装置分离后的浓缩液这样一个高浓度、高盐度、表面活性剂乳化作用好的稳定的乳状液体系进行破乳进而测定出其中的油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