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研究目的:铁路编组站作业自动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系统集成在我国尚无建设标准和成熟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如何在工程设计中依据编组站的特性及功能需求,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合理完善现有各系统,以提高整体作业效率和质量,使编组站作业实现现代化,值得认真加以研究.研究结论:本文介绍的编组站自动化设计研究方案可极大提高运营管理水平,现场信息传递及时、准确,作业安全性能增强,车站能力显著提升,建议在大、中型编组站建设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深入分析编组站折角车流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车站能力和作业时间的影响,提出通过调整车场分工、优化相邻编组站车流组织、优化折角车流在站内的组织、组织好列车反接和反发、减少编组站折角车流的数量,来降低车站的重复改编作业,从而提高车站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编组站到解子系统是编组站改编作业的核心,对其作业能力的准确计算是非常重要的.采用离散系统仿真模型进行分析计算,符合编组站系统复杂、作业过程多样的特征,可以综合考虑到达流分布、作业时间分布、解体方法多样、作业进路冲突、设备配置变化、固定作业时间不同等多种条件,可以准确地得到计算结果,是编组站作业能力分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车站的角度出发,运用系统分析等方法对制约柳州南车站出发作业能力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优化出发技术作业流程、压缩单项作业时间、强化技术作业衔接、作业流程再造等优化出发作业能力的实施方案,以期为柳州南车站出发作业组织及同类大型编组站出发作业组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编组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模拟计算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旭  谭立刚  杨浩  聂磊 《铁道学报》2002,24(5):11-15
利用计算机模拟法计算编组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的一般方法,包括到达流的生成、编组站技术作业过程的模拟模型和车站最终能力的确定等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编组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模拟计算系统,并以郑州北编组站为背景,对在列车到发不均衡条件下编组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的适应性进行模拟实验,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评估现有各种编组站模拟算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各自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了一个新的编组站作业过程实时模拟模型,主要有:1.运用专家系统的原则,构造了评价和优选编组站作业组织方法的模拟模型;2根据编组站按图行车的特点,建立了以到,发运行图为基础,动态模拟编组站各作业过程的宴时模拟方法;3.根据模拟结果,分析和评价了编组站按图行车组织的有关方法,井给出了车站作业计划的计算机模拟资料,为编组站的作业计划的自动编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从铁路编组站的作业流程出发,对编组站各作业过程的能力确定方法进行理论分析,根据能力匹配关系提出编组站规模的配置原则和方法。总结编组站综合自动化对编组站作业效率的提升体现,运用能力匹配原则对综合自动化编组站的配置规模进行分析和关键点评测,给出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效率提升的计算方法和量化指标,对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的规划、设计、配置和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我国铁路从本世纪初,开始了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其目标是将编组站已有的溜放速度控制、进路控制、车辆管理、信息管理、决策管理等集成为一体,通过在编组站建立统一的综合信息管理与控制平台,完成计划自动编制与调整、计划自动执行与集中控制、作业过程自动控制,实现作业管理和控制一体化、路局调度与车站调度一体化、运输管理与决策支持智能化,以提高编组站作业能力与效率,保证运输安全生产,使编组站信息管理和生产过程全面自动化。  相似文献   

9.
太原北编组站是为国有特大型企业太原钢铁公司服务的工业编组站。针对近年来车站厂停时间不断增大,分析车站厂停时间指标,提出了相应的设备扩能改造、优化厂内作业和强化车站运输组织等措施,以达到加快编组站车辆周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铁路编组站调车场尾部防溜效果对调车场的作业安全、解编列车作业效率及车站的其他列车作业有着显著的影响。概述目前编组站调车场尾部主要使用的防溜设备及优缺点、防溜安全评估方式及其局限性,阐述编组站调车场尾部停车防溜仿真系统的设计原则及参数设置,以Z编组站下行方向调车场线路和设备布置情况为例,利用编组站调车场尾部停车防溜仿真系统对车站调车场尾部防溜设备防溜效果进行仿真评估,通过对3种不同勾车方案下各条股道车组停车位置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为车站解编最大车组数和防溜安全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述贵阳南编组站经历次改扩建后逐步形成右侧行车方式布置的双向二级五场半自动化驼峰编组站的特殊站型,通过分析车站既有设备与分工、车站两端引入正线的换边与疏解、车站作业能力等因素,并对左、右侧行车方式的方案进行比较,推荐在近期运量增长不大的前提下,维持有右侧行车方式布置方案,远期随运量和作业量增加时再按左侧行车方案进行改扩建。  相似文献   

12.
按哈密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哈密东站为地区唯一编组站,驼峰为哈密东编组站的关键设备,对提高车站解编效率满足编组站工作需要有重要的作用。为合理设计哈密东站驼峰峰高,根据哈密地区车流特点、自然条件等,分析目前货车车辆的发展趋势,哈密东驼峰理论峰高计算在规范规定的传统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相结合综合分析的新方法,经驼峰纵断面优化设计,合理确定哈密东站驼峰峰高为2.98 m,提高哈密东编组站的作业效率,总结大、中能力驼峰的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13.
实现编组站作业计划的自动执行能力,核心在于实现编组站内各作业所需进路的自动优化选择,为每一项作业合理的安排走行进路及进路排序时机。本文以某编组站为背景,通过绝缘节和道岔节点,构建了车站网络的抽象描述方法。以作业准点率最大,作业总延误时间最小及进路总路径长度最短为优化目标,以进路冲突、作业时间冲突、满足作业计划要求等为约束条件建立了编组站进路选择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进路选择的0-1特性,提出了适合求解进路选择模型的遗传算法。实际案例证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实现优化目标,有效调整进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干扰,实现了作业计划的自动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14.
编组站作业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高效地利用编组站既有设备完成各项作业组织是车站的核心工作。在列车运行图和站型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分析编组站接发列车作业、本务机作业、调车作业以及站内技术作业等业务,建立以各项作业等待时间之和的二阶矩最小为优化目标的编组站模拟运输的数学模型,讨论模型目标函数的求解。通过实验评价模型的兑现率和目标函数值(均衡紧凑度),说明通过模型较好地拟合现场作业,其作业的均衡性和紧凑性都明显优于实际现场作业,采用模型优化能够均衡、紧凑地安排各项作业的次序、时机及占用资源,使车站作业组织整体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15.
采用模拟人工铺画的方法编制车站技术作业基本图,在满足全天调机使用效率最大化,列车到发技术作业时间约束和股道占用约束的前提下,连接调机和列车,再根据调机空闲情况进行调整,使生成的基本图更好地符合车站作业需求,能够高效地利用车站的各项资源,并大量降低了用户绘制图表的劳动强度。以南昌火车站和昆明东编组站为例,实现了客运站和大型编组站技术作业基本图的自动铺画,证明了该方法在工程应用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徐明 《铁道货运》2014,(7):34-37
编组站在整个路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编组站作业效率至关重要。从管理、设备、作业组织等多方面分析影响丰台西编组站效率的原因,发现存在机车运用和机列衔接不足、接入违反编组计划列车、编组站设备老化、车站日常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从提高机车运用效率、加强执行编组计划、加强设备养护维修、加强日常管理等方面提高编组站作业效率的对策,更好地促进铁路货运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概述兰州北编组站现状,根据预测的枢纽货运量,分析兰州北编组站的作业分工及车站作业量,提出车站设计规模和主要工程内容,阐明设计理念,提出兰州北编组站的主要技术特点,即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实现编组站信息管理、确保车辆连挂安全性、优化交换场设置形式、大面积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解决防洪与排水难题、解决长涵洞设计难题、改善编组站道路衔接,为提高编组站的自动化程度和大型综合站场枢纽系统性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编组站运输分析自动生成系统的设计目标、主要功能、总体结构的基础上,以阜阳北编组站为例,介绍系统的技术特点及其实现过程.编组站运输分析自动生成系统的应用,可减轻人员劳动强度,为车站行车和调度人员提供准确的车流信息,从而提高运输组织水平.  相似文献   

19.
浅谈CIPS管控一体对编组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CIPS)的组成,并阐述了CIPS系统管控一体的理念;以车站值班员和驼峰值班员的具体工作流程为例,论述了管控一体对编组站工作人员的作业方法及编组站减员增效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客运专线动车组运行具有小编组、高速度和高密度的特点,客运专线车站作业组织中对时间要求严格,作业复杂性增加,使得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很难用公式对其车站各种能力和指标进行准确描述,而系统仿真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进行客运专线车站作业系统仿真的研究可以为客运专线车站设计提供支撑和建议,为运营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车站作业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微观离散事件系统,旨在此系统理论基础上研究客运专线车站作业仿真的方法,构架仿真系统结构,建立车站作业仿真模型,设计咽喉区进路排列优化高速算法与到发线运用问题的解决方案等,在此基础上开发客运专线车站作业仿真系统,证明论文所研究车站作业仿真模型、子模型及选择的仿真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