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郑徐高铁开通初期出现的徐州东线路所RBC交接区附近和上海局与郑州局局界附近C3无线超时问题,结合郑徐高铁GSM-R无线覆盖方案、MSC与RBC管辖范围、车载电台记录和网络设备故障代码等,详细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鉴于问题隐蔽,且涉及通信、信号两系统,在工程建设、联调联试和试运行阶段均未被发现,总结提出工程设计、数据制作、联调联试和试运行方面的建议,供后续高速铁路GSM-R网络设计、调试及故障分析等参考。  相似文献   

2.
郑和民 《上海铁道科技》2012,(1):153-154,145
京沪高铁和沪宁城际并线和交叉区段,存在无线网络干扰及切换问题。由于并线区段及交叉区域的距离非常接近,从无线角度来讲若频率分配稍有不慎或周边地区突发干扰信号就会引起同频干扰、邻道干扰、互调干扰等各种情况的发生,给无线网络优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通过对京沪高铁实际地理位置考察、GPS定位、QOS质量及场强图的分析,提出网络优化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网络干扰及切换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商合杭高铁与京九铁路交叉并线区段GSM-R系统初步设计批复方案,分析该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单网交织覆盖方案和同站址双基站覆盖方案,根据商合杭高铁实际情况,只能采用同站址双基站覆盖方案。在确保京九铁路正常运营的前提下,研究并线区段GSM-R系统调试方案,并根据场强覆盖测试结果验证同站址双基站覆盖方案的有效性,为类似区域GSM-R系统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盐通高铁与宁启铁路在海安、如皋地区存在多处交叉并线,交叉并线区段GSM-R覆盖方案已成为铁路通信系统的设计重点和难点。对盐通高铁与宁启铁路交叉并线区段的G S M-R覆盖方案进行研究,并从建设投资、运营维护、网络优化、频率规划等方面分析各个方案的优缺点,最终提出工程实施方案,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工程案例。  相似文献   

5.
李庆 《中国铁路》2011,(10):35-37
新建铁路利用既有GSM-R系统覆盖并线区段,结合包西铁路GSM-R实际情况,对分岔线路场强覆盖方案进行探讨,对跨BSC切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种应用于高速铁路的GSM—R快速切换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建设,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在我国铁路得到迅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GSM-R的线状覆盖方式,使列车运行过程中越区切换频繁发生,切换性能对系统的服务质量和行车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高速列车对GSM-R系统越区切换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为在高速环境下实现快速可靠切换,针对切换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快速切换算法,达到缩短切换时延,提高高速环境下跨MSC间越区切换的成功率的目标.研究结论:通过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速铁路环境下的新型快速切换算法.在理论上对该算法的实现方式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常规的切换算法在切换时延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算法在缩短切换时延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在跨MSC切换时能减少约64%的时延.采用快速切换算法非常适用于高速环境,通过缩短切换时间,从而提高切换成功率,为移动通信系统提供更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交叉并线区段GSM-R网络设计原则与系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工程实践,针对GSM-R系统频率资源有限、国内电磁环境差等情况,对铁路交叉并线区段在基站设置、频率配置、切换调整几方面总结出设计原则和系统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8.
GSM-R网络双网主备分担方式下,切换容限参数的合理设置有助于移动台进行越区切换。分析切换容限参数设置对越区切换的影响,并通过切换测试验证参数的设置,为以后GSM-R网络的双网设计和优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CTCS-3级列控系统RBC切换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BC根据轨道电路、联锁进路等信息生成行车许可,通过GSM-R无线通信系统传输给车载设备。受单套RBC控制能力限制,在相邻RBC控制范围的边界处必须实现对列车控制权的安全可靠切换。分别对车载设备采用2部或1部车载电台时的RBC切换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详细分析RBC切换过程的基础上,用着色Petri网的支持工具CPNTools对该过程进行了形式化建模,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仿真,对用自然语言描述的RBC切换过程进行了形式化表示和验证。  相似文献   

10.
张友兵  唐涛 《铁道学报》2012,34(7):49-55
在CTCS-3级列控系统中,车载设备在执行RBC切换过程中所用时间的长短和切换成功概率的大小,严重影响着列车的运行效率。本文利用有色Petri网对车载设备进行RBC切换的两种方式分别建模,模型中引入GSM-R故障模型和非周期消息模型,模拟在GSM-R网络中消息的传输过程和重发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两部车载电台的RBC切换方式比基于一部车载电台的RBC切换方式所用时间更少,效率更高。列车速度、消息重发时间间隔都会影响列车执行RBC切换的时间。消息重发时间间隔和RBC重叠范围又会影响车载设备进行RBC切换的成功概率。  相似文献   

11.
曹妃甸枢纽区域引入多条铁路后,既有GSM-R无线网络覆盖难以满足需求,存在乒乓切换、小区重选等问题,针对此交叉并线区域,提出三种优化覆盖方案,最终确定采用分布式基站组成共小区的方案。实现枢纽内GSM-R系统资源共享,提高网络的质量及其安全可靠性,减少后续网络建设对既有网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薛昔朋 《电气化铁道》2023,(6):62-66+74
沈白铁路引入沈阳枢纽(沈阳北站)时与哈大客专交叉并线。交叉并线区段铁路专用全球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覆盖方案已成为铁路通信系统的设计重点和难点。本文对沈白铁路引入沈阳枢纽交叉并线区段的GSM-R覆盖方案进行研究,从建设投资、运营维护、网络优化、频率规划等方面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工程实施方案,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工程案例。  相似文献   

13.
GSM-R(GSM for Railway)网是铁路运输所专用的GSM无线通信网络。与普通GSM网中移动台的低速移动不同,GSM-R网中列车的高速移动会使接收信号产生严重的多普勒频移,另外接收信号还会受到电力牵引等其他干扰。因此对这些质量不佳的信号进行检测将导致移动台的切换误判,造成列车越区切换成功率较低,从而削弱GSM-R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对GSM-R网传统切换策略进行建模,并且分析其切换中断率。为减小GSM-R网切换中断率,提出一种利用中继站辅助列车进行越区切换的策略。在该策略中,移动台在切换时不仅要检测相邻基站的信号,还将对重叠区中的中继站信号进行检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切换策略的切换中断率明显小于未使用中继站时的情况,能够提高列车越区切换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简述郑徐客专C3单电台交接及无线超时故障问题机理,总结单RBC跨多MSC场景数据制作及测试案例经验。在杭黄铁路工程中,通过分析杭黄铁路GSM-R系统设计方案和RBC管辖范围,得出RBC与MSC对应关系,提出MSC制作RBC和LAC邻区数据及联调联试测试案例建议并运用到工程实施过程中,避免类似故障的发生,为杭黄铁路顺利通过联调联试提供有力保障,单RBC跨多MSC数据制作及测试案例经验可供后续线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交叉并线区段GSM-R覆盖方案已成为铁路GSM-R系统的设计重点和难点。对陇海铁路与徐兰高速线(郑徐段)交叉并线区段的GSM-R覆盖方案进行研究,从建设投资、运营维护、网络优化、频率规划等方面分析各个方案的优缺点,最终提出工程实施方案,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无线闭塞中心切换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基于GSM-R网络的CTCS-3级中RBC切换过程,通过对比基于GSM—R网络的ITCS中的应用,找到CTCS-3级中RBC切换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17.
客运专线(以下简称客专)并线或交叉问题一直是GSM-R系统网络优化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长昆客专与武广客专并线交叉点GSM-R改造方案分析,阐述基站附带直放站在交叉区段的改造方案,供类似工程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铁路信息化的发展,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即将在我国大规模应用。在铁路的高速运行环境下,保证有效可靠的切换是GSM-R网络的重要问题。根据青藏铁路的实际工程情况,总结了GSM-R网络切换过程的特点,同时对切换的2个重要问题,参数设置和切换异常,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信令流程得出异常定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铁路并线分为了3种不同的类型,以CTCS-3级列控高速铁路并线为例分析了铁路并线区域的业务量需求。引入GRRU(数字光纤直放站)技术,对不同并线类型提出了相应的网络规划方案,从频率规划难度、干扰情况、切换、可靠性和建设成本等方面对方案做了分析比较,从而得出既能保证铁路运营安全可靠又能节省投资成本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和铁路客运专线移动通信的越区切换位置存在的诸多问题,对隧道内移动通信切换区域的各种设置方案进行研究,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和铁路无线通信网络规划和优化方案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切换区域设置方案的分析,结合铁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从工程经济性、实施性、可靠性等不同方面进行多方案的比选研究。研究结果:提出了不同速度等级的铁路隧道内设置移动通信信号切换区域的几种方案,并对相应的方案做了分析比较。研究结论:隧道内移动通信信号切换区域的设置不仅受物体移动速度和切换时间的制约,还受高速移动带来的信号快衰落及不同制式移动通信系统切换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