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悬浮电磁铁线圈电感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传统磁路方法和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悬浮电磁铁线圈电感进行了研究,得到悬浮电磁铁电感随着悬浮气隙、电磁铁线圈电流和电磁铁滚动角度变化而动态变化,在悬浮供电电源和悬浮斩波器的设计中应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2.
尹力明 《机车电传动》1993,(3):22-25,35
在吸力型磁悬浮列车上,可以使用悬浮-导向电磁铁,因此每一套悬浮单元,必须使用两只电磁铁。为了使悬浮系统具有垂向悬浮和侧向定位的功能,两只相互错开安装的悬浮电磁铁,只能分别使用独立的功率斩波器。本文针对我校研制的晶体管斩波器,除了系统地介绍了斩波器工作原理外,还对斩波脉冲发生器、前置驱动电路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3.
高速常导磁悬浮车辆对轨道平顺性要求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该文从常异磁悬浮车辆转向架在轨道不平顺激扰下的振动分析入手,分析了悬浮电磁铁悬浮气隙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认为,常导磁悬浮车辆悬浮电磁铁吸力的调整范围有限,对轨道状态的跟随性较差,因此,必须对轨道梁的不平顺幅度和动态挠度进行非常严格的限制,睹能保证高速运行状态下悬浮电磁铁不与长定子铁芯相撞,实现车辆的安全运行。迭加的综合轨道不平顺的最大限值就是名义悬浮气隙(即8mm-10mm),分析结论可为制定轨道梁的施工和养护维修的平顺性标准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悬浮电磁铁产生的悬浮力为分布力这一特性,建立了多力元模拟单悬浮电磁铁线圈悬浮力的磁浮车辆垂向动力学模型,利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了单力元、三力元、五力元模拟单悬浮电磁铁线圈悬浮力的磁浮车辆动力学模型,分析比较了多力元模拟悬浮电磁铁线圈悬浮力和实际悬浮力之间的差异,并且在不同波长轨道高低不平顺激励下进行了仿真计算,利用计算结果分析了不同波长的轨道垂向激励对磁浮车辆系统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规律,得到了磁浮车辆对不同波长的轨道垂向激励动力响应的基本规律,证明了单力元模拟悬浮电磁铁线圈悬浮力的磁浮车辆动力学模型在轨道短波激励仿真计算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中低速磁浮列车电磁铁滚动情况下的受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轨道形变或列车机械结构等问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悬浮电磁铁滚动现象.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利用ANSOFT软件,对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电磁铁发生滚动情况下的受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磁铁相对轨道发生滚动对其受力会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列车在起浮瞬间影响会更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数值分析的磁浮列车悬浮电磁铁电磁场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导中低速磁浮列车采用被动导向控制,其悬浮电磁铁同时提供列车悬浮力和导向力。因此,在磁浮列车的设计中,对悬浮电磁铁磁场的分析非常重要。本文采用Ansoft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电磁铁电磁场进行了三维研究,并与二维计算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在电磁铁电流较小情况下,铁心和轨道发生饱和的局部区域较小,三维与二维计算结果接近;但当电磁铁电流较大时,两者计算结果相差较大,三维计算得到的悬浮电磁力值更接近实验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Ansoft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悬浮电磁铁的磁场进行计算.对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悬浮电磁铁导向力进行了研究,得出电磁铁发生偏移后,磁力线的总体分布并没发生很大变化.只在气隙处发生了扭曲;列车在直道正常运行时并不受导向力作用的影响;在气隙和偏移值一定时.悬浮电磁铁产生的导向力和悬浮力之间的比值基本上不随线圈中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该研究对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偏航、列车在弯道运行过程中的导向能力考核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磁浮车辆的起浮性能是磁浮交通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探究控制参数在磁浮车辆起浮过程中对起浮稳定性与振动舒适性的影响,通过建立单悬浮刚性电磁铁模型,从PD控制下的电磁力出发,推导电磁铁起浮过程中动力响应的特征与表达式。由起浮稳定性条件与振动舒适性要求,得到悬浮间隙反馈系数KP的上下限值。将获得的PD控制参数分别应用于单悬浮刚性电磁铁模型、单悬浮弹性电磁铁模型、单悬浮弹性电磁铁—轨道梁模型以及整车—轨道梁模型中,分析起浮过程中电磁铁或车体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以及轨道梁跨中加速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电磁控制参数KP和KD分别调控了起浮过程中系统的刚度和阻尼;KP具有上下限值,下限由电磁铁物理参数及承担质量确定,以抑制起浮失稳现象,上限值由加速度限值、初始位移、额定悬浮间隙、电磁铁物理参数及承担质量共同确定以保证满足规范所要求的振动舒适性;起浮过程中,二系悬挂可以降低电磁铁或车体的加速度,但增大了磁浮架的振动加速度;对于所研究的案例,车轨耦合振动频率较低的情形下,轨道梁对电磁铁或车体的起浮振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利用Ansoft软件中的Maxwell2D模块,以CMS03A磁悬浮列车为例,对基于轨道轧制工艺下的悬浮电磁铁电磁力进行计算,分析了悬浮电磁铁的电流、气隙、轧制半径及水平错位对悬浮力和导向力的影响,并将结果与传统结构进行了比较,得出磁通密度、悬浮力和导向力都小于传统结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磁浮车辆悬浮控制器的状态观测器参数对悬浮稳定性的影响,解决磁浮车辆悬浮不稳的问题,建立单电磁铁与柔性轨道梁的耦合模型。通过对悬浮系统传递函数的研究,得到速度激励信号频率与悬浮系统对轨道梁的功率输出的关系曲线,并得到状态观测器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由此得出结论,通过绘制"悬浮系统对轨道梁的振动能量输出功率"与"轨道梁主频率"间的关系曲线,即可得到不考虑轨道梁阻尼时,悬浮系统可适应轨道的临界参数。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低速常导磁浮车辆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工况,对悬浮架的载荷特性展开研究。首先根据实际参数建立动力学模型并分析其振动特性,研究了悬浮架构架在电磁铁失效、空气弹簧失效等故障工况下的位移特点;然后分析故障工况下悬浮架的载荷特性,并对悬浮架各部件的强度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磁浮车辆的车体与悬浮架通过滑台间接相连,使得振动形式比较丰富;在电磁铁失效故障工况下,悬浮架构架质心的位移相对较大,与轨道碰撞后使得悬浮架载荷发生突变;相对于正常运行工况,左侧电磁铁失效时纵梁的应力最大值增长为原来的3.87倍,左后空簧失效和紧急落车时托臂的应力最大值分别增长为原来的2.59倍和8.11倍。对故障工况下悬浮架的载荷特性进行研究,可以为疲劳寿命计算和结构强度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相比其他悬浮模式,混合悬浮具有节能环保、快速高效等优势,是未来悬浮模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文中提出一种优化的混合悬浮电磁铁结构,利用等效磁路法对电—磁关系进行推导,通过ANSYS仿真分析不同钢板尺寸下的电磁场变化,综合理论和仿真结果,对钢板结构提出改进方案,并通过仿真对结构尺寸进行优化设计;根据某型磁浮列车的悬浮力要求,通过三维仿真对永磁体厚度等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最后利用试验台进行悬浮力试验,对比仿真和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电磁铁能减小漏磁,与传统结构相比悬浮力增大约15%;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接近且根据实例设计的电磁铁能满足各工况悬浮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电磁型磁浮列车导向方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析了U型悬浮电磁铁的安装方式,对悬浮模块的悬浮力、导向力及导向刚度进行了计算,最后论证了在中低速磁浮列车中宜采用具有连续结构的电磁铁。  相似文献   

14.
电磁型(EMS)磁悬浮列车系统铅垂方向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分析电磁型(EMS)磁悬浮列车系统结构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铅垂方向的动力学模型,考虑了弹性轨道、悬浮电磁铁、弹簧及液压阻尼对系统频带、刚度的影响,并给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搭载式高速磁浮轨道综合检测系统拟采用磁场检测方法实现长定子铁心片间短路故障检测的需求,建立长定子与悬浮电磁铁的二维和三维涡流场模型.综合车辆运行姿态的变化,分析研究铁心片间短路故障时长定子牵引行波主漏磁场的表现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片间短路造成的涡流既影响行波主漏磁场叠片方向分量的对称性,也削弱行波主漏磁场垂向分量,其衰减约为20~300 Gs;电磁铁的悬浮漏磁场沿车辆运行方向呈指数衰减,距离电磁铁200 mm以外的行波主漏磁场不受影响;车辆悬浮与导向波动影响搭载式磁场检测的结果,其变化范围为±75 Gs,车辆侧滚及俯仰变化对搭载式磁场检测影响较小.这些结果为利用行波主漏磁场的变化实现非接触地快速检测定位铁心片间短路故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电磁铁和悬浮架都是磁浮列车的重要组成部件,它们之间的连接结构对悬浮控制系统影响很大,若连接不善,电磁铁会产生振动,进而导致悬浮控制系统崩溃。为深入研究高速磁浮列车电磁铁的振动机理,本文描述了高速磁浮列车电磁铁和托臂的安装结构并建立电磁铁转动的动力学模型。基于此模型,分析电磁铁的转动规律及电磁铁转动对电磁力的影响,并定性分析叠片弹簧的刚度与电磁铁转动频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电磁铁-托臂连接结构与列车悬浮控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抑制电磁铁转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墨尔本地铁电传动系统的主要构成及其原理,根据用户对牵引系统的要求,利用Matlab对其主电路进行仿真。通过对比不同固有频率(通过改变电抗器L1进行调节)下的电压和电流数据,分析其对DC-DC斩波器IGBT管两端压降ΔU、中间直流电压Ud以及网侧谐波电流、逆变器输入谐波电流的影响,同时建立斩波器故障模型,评估了故障情况下逆变器输入电压的特性,为主电路电气设计提供合理的选型和保护参考。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用混合悬浮电磁铁的Maxwell二维温度场仿真分析模型,对其温度场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与传统纯电励磁结构的怂浮电磁铁进行了比较.针对工程实际样车用混合悬浮电磁铁分析指出,电磁铁最高温度位于励磁线圈中心处,铁心轭部温度与励磁线圈温度基本相同采用混合悬浮电磁铁结构不仅大大降低了悬浮损耗,减少了列车运行能...  相似文献   

19.
磁悬浮列车U型悬浮电磁铁电磁力的数值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罗芳  张昆仑 《机车电传动》2002,(3):32-34,39
应用电磁场分析软件对常导磁悬浮列车U型悬浮电磁铁的各种电磁力进行数值计算,分析悬浮电磁铁的气隙,水平错位及侧滚角对悬浮力,导向力,侧滚力矩的影响,并将结果与解析计算进行比较,所求得的电磁铁受力结构能为悬浮控制系统和导向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准确的设计参数,为磁悬浮转向架抗侧滚梁的优化设计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考虑磁悬浮列车通过弯道时电磁铁上表面与轨道下表面发生错位,相对磁极面积减少情况下的控制问题,将相对磁极面积视为不确定性参数,引入相对磁极面积摄动,再针对磁悬浮非线性系统设计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并将控制器设计问题转换为H∞控制问题,使得系统不管电磁铁与轨道之间如何错位,只要没有超出电磁铁的承载力,就可以稳定悬浮,顺利通过弯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