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伟忠 《铁道勘察》2011,37(3):41-46
宁波轨道交通西门口站为单柱双跨框架结构的地下二层岛式车站,拟建场地属典型的软土地区,广泛分布厚层状软土,工程结构、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复杂。通过采用地质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外试验等综合勘察方法,查明了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各项水土参数,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基坑围护结构形式、基坑坑底隆起和管涌、结构抗浮等岩土工程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工程措施意见,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苏州地铁4号线附属结构及出入口基坑开挖深度为10 m左右。基坑底一般坐落于微承压含水层中,由于开挖深度较浅,第一承压含水层对基坑无突涌威胁。对基坑开挖有直接影响的主要为潜水和微承压含水层。通过苏州地铁深基坑工程实践,分析总结归纳了苏州地区微承压水的特征,并采用有限元方法预测分析了降微承压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了苏州地区基坑地下微承压水层对环境影响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3.
苏州站改造工程中,地下连续墙作为地铁站围护结构兼做上部结构基础,属复合式承重连续墙,最大成槽深度约57 m,具有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位高、含微承压水和承压水层、空槽段深、异型连续墙多等不利因素。文中结合工程复杂地质和成槽施工工艺,分析连续墙槽壁失稳的机理以及微承压水、施工附加荷载、泥浆等对连续墙槽壁稳定性影响。制定了有效施工控制措施,取得良好效果,为同类工程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以某深基坑降水工程为例,针对该工程水文地质的特点,介绍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深基坑承压水降水施工技术,通过对基坑承压水降水设计计算和基坑的稳定性验算,确保基坑开挖后基底的稳定,以保证基坑开挖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基坑变形监测是确保基坑施工安全的必要手段,开展深基坑变形现场监测研究对基坑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宁波地铁3号线仇毕站深基坑工程为例,结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与支护设计方案,对工程区域地表、周边建(构)筑物与地下管线以及工程本身进行监控量测,并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对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地下连续墙墙顶沉降、地表沉降、管线及房屋沉降、基坑外水位变化、支撑轴力变化情况和发展规律进行了重点分析,得出了宁波软土地区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的一般规律及受力特征,可为车站基坑变形控制及类似工程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铁道建筑技术》2011,(7):7-I0003
海南东环铁路美兰机场隧道全长4600m,全隧按明挖顺作法施工,基坑深9-19m,宽14-44m,地层地质为粉土、粉质黏土、砂层,区域内地下水以微压承压水为主,含水量中等~丰富,  相似文献   

7.
承压水对软土基坑的稳定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述杭州地铁深基坑承压水的设计施工经验.杭州地铁基坑采取的方法主要有降低承压水位、隔断承压水和坑底地基加固3大类,可为软土地区存在承压水问题的基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苏州地铁5号线劳动路站在富水软弱地层中进行深基坑施工,车站三区支护采用了钢支撑伺服系统。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了深基坑的变形规律和该伺服系统对基坑变形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基坑壁的侧向变形随着深度的增加由外扩逐渐变为内鼓,埋深小于等于22.5 m时基坑壁背离基坑变形,埋深大于22.5 m时基坑壁朝向基坑变形;有无钢支撑伺服系统条件下基坑壁侧向最大变形量分别为14.9、34.15 mm,伺服系统对变形的控制效果较好;随着基坑施工的进行,测斜管上不同标高处变形量整体呈增大趋势,每一次开挖都伴随着变形量的增大,每一次支护都能将变形稳定一段时间。研究成果可为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CSM及TRD施工技术均已在国内外基坑工程、防渗工程、地基处理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单一技术在应对复杂地层时灵活性较差。本文以紧邻既有建筑物、高地下水位、大粒径卵石层深基坑支护工程实例为背景,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基坑止水及周边环境因素,最终采用"CSM+TRD"地下连续墙技术进行本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本文着重论述"CSM+TRD"地下连续墙综合施工技术并详细总结其技术特点及施工工艺流程,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长江漫滩地区厚层淤泥质软土和下伏富含承压水的复杂岩土条件下,从适用性、经济性、环保性对深基坑围护结构类型进行比选,确定采用SMW工法桩,总结SMW工法桩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工艺,分析施工控制要点及难点,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佛山地铁3号线美旗站深厚软土基坑工程施工为研究对象,收集和统计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变形与支撑内力变化情况,并将统计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围护结构受力变形与理论值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针对现场连续墙开裂问题及时进行应急处理,合理调整设计施工方案,实现主体结构顺利封顶,切实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结合现场施工配合抢险经历,对地铁车站软土深基坑工程围护结构从设计和施工方面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了深厚软土区域地铁地下车站建设技术,推动地铁地下围护结构形式选取合理化,为今后类似地质条件地铁车站深软土基坑工程围护结构方案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微承压水地层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州火车站综合改造工程中连续墙成槽施工为背景,结合一典型事故案例,通过现场施工、检测及计算分析,从地层条件、施工参数等方面探讨了微承压水地层中超深基坑地下连续墙的成槽稳定性问题.研究表明:微承压水地层是连续墙成槽塌孔的重要因素.抓斗施工时频繁抓土与上提,使其下方一定范围的泥浆受到负压影响而减弱护壁作用.地面超载较小时...  相似文献   

13.
管廊深基坑工程具有场地空间跨度大、地质条件多变、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给深基坑的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针对长江漫滩软土场地管廊基坑工程,根据软土的工程特性和二元结构含水层地下水流动特性,考虑钢板桩施工对软土扰动的影响,分析了长江漫滩场地钢板桩管廊基坑施工存在的软土触变、坑底突涌、钢板桩施工等潜在风险,提出了保证基坑施工安全和减小管廊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影响措施,为软土场地钢板桩管廊基坑工程的合理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第二施工标段是天津地区最具施工难度,乃至居全国地铁施工难度前列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对超深超大基坑的风险预防与控制技术进行攻关和系统整理,几近涉及目前大部分深基坑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适用范围较广。相关技术攻关及应用成为天津地区超深基坑施工的典型代表,该技术在整个深基坑施工领域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坑涌水量是基坑降水工程的一项重要参数,影响降水井数量、水位降幅和地面沉降。基于软土地区深基坑地层特性和渗流场流网特点,将基坑涌水量分为基坑内储水量和基坑底及基坑外向基坑内的渗流量,并提出各自的计算公式,从而给出了一种深基坑降水工程涌水量计算方法。结合天津地铁一站主体结构基坑,用该计算方法所得基坑涌水量与依据现场抽水试验和施工经验所得结果一致。经上海一深基坑涌水量实测值进一步验证,本文所提方法在软土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以天津地铁2号、3号线单孔抽(提)水试验为例,介绍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设计过程中,当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在开挖高程线以上)时,利用地质钻探的方法揭示勘察范围内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及分布情况,根据地下水的贫富情况合理采用抽(提)水试验及观测的方法,掌握地下水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及原始地层的渗透性能和单位涌水量,为设计提供准确、合理的参考依据,为施工过程中的降水、排水疏干提供水文地质参数。  相似文献   

17.
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区分布着厚层状的流塑~软塑状黏性土,主要分布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以湖相、沼泽相沉积环境为主。为了查明该区域内软土对拟建"巴士拉-法奥"段铁路路基工程的影响,采取现场调查、地质钻探、原位及室内试验等综合勘探手法,调查研究软土的分布特征及工程性质。研究发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区广泛分布的软土具有垂直分布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垂直分布上软土的状态受深度控制,一般0~3 m,多呈流塑状,3~15 m呈软塑状,15~25 m呈软塑~硬塑状。且土层盐渍化严重,易溶盐含量从地表往下逐渐减弱,强盐渍土主要分布在地表0~5 m;在空间上具有受地形地貌、降雨量、河流水系、沉积环境等控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及地下空间工程的迅速发展,深大型基坑工程开始不断涌现,该类基坑主要有开挖深度深,开挖面积大等特点。地下连续墙作为富水、自稳性差地层基坑的主要支护形式,其围护嵌入深度也随着深大型基坑的出现而越来越深。依托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火车北站工程,阐述护壁泥浆作用机理,并通过现场试验分析研究聚合物泥浆在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控制槽壁稳定性的作用。火车北站工程地下连续墙最深达70 m,厚度为1.5m,在国内同等宽度的地下连续墙中深度尚属首例。研究成果表明,聚丙烯酸钠泥浆在类似地下连续墙施工中具有良好的护壁性能,这对类似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槽壁稳定性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硕 《铁道建筑技术》2024,(3):176-178+213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超大基坑深达32 m,基坑东西长达1.8 km,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防渗控水是其最富有挑战的问题。本文针对副中心站深大基坑多层含水层条件和支护结构、帷幕结构的特点,采用理论分析方法,揭示了该类超大深基坑的渗流特征,提出了适用该类地层的精准涌水量计算方法,并确定其渗流量。通过深大基坑疏排水总量估算与基底抗突涌验算,综合提出了坑内疏干与基底承压含水层减压相结合的控水措施,保障了该类超大深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道路、建筑向地下空间发展,其中软土地段深基坑开挖又是困扰施工的关键难题。结合汉口站下穿地道银墩路基坑的开挖,介绍了软土地段基坑降水技术,从降水设计、降水预测、降水运行动控制、对周边环境影响的预测及评价等方面入手,对类似软土深基坑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