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盐敏感患者急性静脉盐水负荷后红细胞的钠钾代谢。方法  77例确诊的 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以急性静脉盐水负荷及速尿缩容的方法判定盐敏感性 ,并比较盐敏感 (SS)组及盐不敏感 (NSS)组急性静脉盐水负荷后红细胞内钠、钾含量及血浆钠、钾浓度的改变。结果 高血压盐敏感组急性静脉盐水负荷后红细胞内钠含量显著高于盐不敏感组 (P <0 .0 5 ) ,而红细胞钾含量及血浆钠、钾浓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别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敏感者存在细胞膜离子转运缺陷 ,当给予盐负荷时 ,即可引起细胞内钠含量的显著升高 ,继而通过一系列机制引起血压的升高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锶渣作为水泥砂浆细集料的可行性,分析了击实试验前后锶渣的颗粒级配,对比分析了锶渣和机制砂密度、孔隙率、吸水性与压碎值的差异,研究了不同锶渣代砂率对M10与M15砂浆稠度、力学性能及抗冻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水化硬化机理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锶渣的级配良好,击实前后锶渣级配曲线分别处于砂颗粒级配区域Ⅱ与区域Ⅲ内;锶渣的密度比机制砂低,孔隙率和吸水性较机制砂大,强度不如机制砂;M10与M15砂浆稠度随锶渣代砂率的增加而增大,且当锶渣代砂率为60%时,锶渣对M15砂浆稠度影响比M10大;两种砂浆的强度均随锶渣代砂率的增加而下降,锶渣代砂率在40%以内时强度满足规范要求;锶渣提高了砂浆的抗冻性,其中M15砂浆抗冻性优于M10砂浆。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 5 6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血浆 K+、Na+、Cl- 、Ca2 +的变化。结果显示 :该病早期即存在低钠、低氯 ,且随心功能恶化及病程延长而加剧 ( P <0 .0 1 ) ,尤以低氯为显著。低钾与心功能无关 ,仅随病程而变化。低钠、低氯、低钾提示预后不良 ,3年病死率均大于 5 0 %。  相似文献   

4.
根据重庆地区气候特点、农村公路的荷载特点及水泥锶渣路面结构参数,利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对水泥锶渣面层的温度收缩应力、温度翘曲应力、荷载应力及其迭加效应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水泥锶渣面层的回弹模量较普通水泥混凝土低得多,在温度和荷载共同作用下路面内应力小于其强度,不会产生收缩开裂,因而无需设置伸缩缝;通过对多条水泥锶渣试验路长期性能观测,表明不切缝的水泥锶渣路面性能良好,可推广到西部农村公路建设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条件性厌味(conditioned taste aversion,CTA)——双瓶选择方法检测低钠饮食性缺钠对咸味觉感受功能的影响。方法正常饮食大鼠及低钠饮食大鼠均分为条件组和非条件组,每组10只。建立实验大鼠对0.1mol/L NaCl溶液CTA后,给予系列浓度的NaCl和蒸馏水30min的双瓶选择测试,计算各溶液的味觉喜好值。根据条件组大鼠喜好值显著低于非条件组喜好值的最低味觉溶液浓度,确定咸味觉检测阈值。结果正常大鼠咸味觉检测阈值为0.003~0.005mol/L NaCl,而低钠饮食14d后该阈值降至0.001~0.003mol/L。结论慢性脱钠可下调咸味觉检测阈值,使大鼠对咸味刺激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6.
水泥锶渣稳定碎石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锶渣在农村公路基层中的应用,选用水泥锶渣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悬浮密实和骨架密实两种工程中常用的基层混合料结构类型,对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弹性模量、水稳定性、干缩性能、温缩性能等主要路用性能进行研究,总结了水泥锶渣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为水泥锶渣稳定碎石混合料在农村公路基层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上海地区早期用二灰碎石(简称三渣)基层回收料部分或全部替代天然集料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建设中。为了研究水泥稳定三渣基层回收料收缩性能,基于干缩应变、失水率、干缩系数等指标,考虑三渣回收料掺量、水泥剂量等因素的影响,对其收缩特性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并对比分析了水泥稳定三渣基层回收料与普通水泥稳定碎石收缩性能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暴露时间、失水率、三渣回收料掺量及水泥用量等因素,均对水泥稳定三渣基层回收料的收缩变形特性产生明显影响;普通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收缩性能优于水泥稳定三渣基层回收料。  相似文献   

8.
O/W型乳化废液的混凝及絮渣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O/W型乳化废液进行了化学混凝处理,从4种混凝剂中优出酸性含铝废液作为最佳混凝剂,最佳操作条件为:投量8mL/L,pH6.5,混凝反应时间2min,表态分离时间为30min,混凝土产生的絮渣采用浓硫酸处理:每L乳化废液混凝产生的絮渣采用4.5mL浓硫酸,处理后回收油品1.5mL/L,混合液可循环使用继续处理乳化废液。  相似文献   

9.
对O/W型乳化废液进行了化学混凝处理,从4种混凝剂中优选出酸性含铝废液作为最佳混凝剂.最佳操作条件为:投量8mL/L, pH6.5,混凝反应时间2min,静态分离时间为30min,混凝产生的絮渣采用浓硫酸处理:每L乳化废液混凝产生的絮渣采用4.5 mL浓硫酸,处理后回收油品1.5mL/L,混合液可循环使用继续处理乳化废液.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弃渣场往往缺乏治理,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以榆次龙白至祁县城赵高速公路沿线弃渣场为研究对象,在弃渣场布设实验小区,采集土壤进行土壤粒径试验,同时对降雨量、土壤侵蚀量进行野外试验观测,分析了弃渣场土壤颗粒组成、水土流失与降雨量、坡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弃渣场渣体土壤分形堆数低,植被生长条件差;弃渣场的水土流失与降雨量、降雨强度显著相关;弃渣场的水土流失与坡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高温油煎牛排表层提取物的致突变性和叶绿酸铜钠的抗突变作用。方法 采用XAD-2树脂吸附法提取油煎牛排表层致突变物及用TA98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变试验检测油煎牛排表层提取物的致突变性和叶绿酸铜钠的抗突变性。结果 在S9存在时提取物可引起TA98回变菌落数明显增加;叶绿酸铜钠能使油煎牛排表层提取物引起的TA98回变菌落数减少,当叶绿酸铜钠的剂量增加至1.25mg/皿时,可基本抑制7.5克当量提  相似文献   

12.
重庆库区工程弃渣泥石流形成机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对重庆库区工程弃渣泥石流发育的宏观地质环境较系统地分析,认为重庆库区工程弃渣具备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选取沟床比降、沟床糙度、汇水面积、洪峰流量等10个因子分析了重庆库区工程弃渣泥石流的稳定性条件,建立了适合重庆库区工程弃渣泥石流的起动机理;并以重庆库区奉节县城李家大沟工程弃渣为实例进行验证,说明工程弃渣的活动性是可以通过实际验算来具体确定的,为泥石流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将老路沥青面层和三渣基层铣刨的旧料与一定比例的新集料,冷拌出满足路用性能的水泥稳定沥青三渣混合料.应用到拓建道路底基层中,可形成刚柔相济的路面结构层。  相似文献   

14.
以某高速公路弃渣场地设计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研究、结构计算等方法,对弃渣场地的选址及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对弃渣场地建构筑物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措施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类似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量资料调研,总结了电石渣稳定土的强度反应机理。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CBR试验,得到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与龄期、电石渣剂量之间相关关系,CBR值与电石渣剂量之间相关关系;通过拌土试验,得到含水率的变化量分别与电石渣剂量、闷料时间、养生条件之间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电石渣剂量合理范围,并进行冻融试验、试验路铺筑验证。  相似文献   

16.
结合宜(宜兴)长(长兴)高速公路隧道洞渣的特点,对洞渣母岩成分及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进行分析,采用联产生产工艺对洞渣进行碎石加工,并对碎石性能指标进行检测。研究表明,宜长高速公路隧道洞渣为硬质石英砂岩,加工的碎石满足水泥稳定材料集料技术要求,并成功应用于宜长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实现了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可为其他公路建设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碱金属热电直接转换技术AMTEC(theAlkaliMetThermaltoElectricityConverter)在世界范围内是一种正在研究的能量转换技术,它利用碱金属(锂,钠,钾)做工作物质。工作物质电离产生电子,电子通过外部负载,做功并最终与通过固体电解质的碱金属离子中和。AMTEC的封装工艺可以显著影响AMTEC的性能,通过实验研究脉冲激光焊接工艺在封装过程中的应用,并分析在激光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及产生机理,提出了焊接结构设计和焊接工艺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水泥锶渣稳定碎石基层的收缩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对水泥锶渣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收缩性能进行研究,采用工程中常用的悬浮密实和骨架密实两种基层混合料结构类型,得出了混合料收缩性能与失水率、暴露时间、温度和级配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的施工条件推荐了不同的混合料类型,并通过试验路段对室内研究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水泥锶渣稳定碎石基层收缩性能优良.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推广锶渣道路在西部地区的应用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水土保持工程监理是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监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我国目前相关监理的理论还比较缺乏.针对高速公路取、弃土(渣)场施工期的水土流失的状况,以孝襄高速公路为依托工程,对其取、弃土(渣)场水保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理,作了全过程的思考,在理论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取、弃土(渣)场水土保持的施工工艺及其监理要点.  相似文献   

20.
王东 《山西交通科技》2011,(5):68-69,77
针对目前高等级公路隧道弃渣堆积困难且临时占地多、综合利用不合理、建造成本加大等现状,在对现有弃渣利用总结的基础上,归纳了隧道弃渣综合利用技术,首次明确提出了隧道弃渣综合利用筛分流程,并将其应用在整个忻阜高速公路全线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