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双向编组站列车调度调整的优化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双向编组站调度优化问题,以解决到达列车接入系统和出发列车编组系统的实时调度调整。在分析双向编组站作业机理和规律的基础上,以列车的编成辆数、编组内容、接续时间、集结地点和作业能力为约束条件,以列车的走行距离、所产生的交换车数为综合优化目标,构造双向编组站列车调度调整的非线性优化模型。根据模型NP-Hard性和变量高度相关性的特点,建立基于网络流技术的遗传算法求解理论。算法的主要思想是在假定0-1变量已经确定的条件下,将整数变量的确定归结为求解网络最小费用流问题。以郑州北编组站为背景,给出算法的实际求解过程。求解算例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到达列车和出发列车作业地点的实时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发展,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将愈来愈多地在编组站建设和改造中应用。编组站的核心设备是驼峰调车场。在综合自动化环境下,常规的驼峰自动化控制系统需要更新和改造。新丰镇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实施过程中,根据总体要求,对既有新丰镇编组站下行驼峰实施了驼峰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更新改造,并于2009年1月15日18点顺利开通新设备。  相似文献   

3.
双向编组站车流接续的综合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双向编组站车流作业的特点,将各车场能力、解体能力、交换作业能力、衔接方向的通过能力和编组场的股道数作为约束条件,将车辆在编组站的走行距离和集结时间,交换车的作业费用以及在其它车场的作业作为目标函数,构造了车流接续的综合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并从多方面对遗传算法提出改进策略,仿真计算表明,该模型和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了双向编组站的车流接续问题。  相似文献   

4.
徐明 《铁道货运》2014,(7):34-37
编组站在整个路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编组站作业效率至关重要。从管理、设备、作业组织等多方面分析影响丰台西编组站效率的原因,发现存在机车运用和机列衔接不足、接入违反编组计划列车、编组站设备老化、车站日常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从提高机车运用效率、加强执行编组计划、加强设备养护维修、加强日常管理等方面提高编组站作业效率的对策,更好地促进铁路货运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贵阳南编组站扩建工程是全路最复杂的编组站扩建项目之一,机务设备在编组站内的布局直接影响编组站总图布置、机车走行路径和距离,对编组站快速有效组织运输起很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贵阳南编组站车流组织、机车作业流程和既有机务设备的研究,目的是找出编组站扩建工程中机务设备布局和工程实施的合理方案.研究结论:检修利用既有机务段,运用采用分设方案,即新建贵阳南派驻机车折返段、改建既有贵阳机务段.该方案充分利用了既有机务设备,机车作业流程顺畅、走行距离短、节省运营费、施工过渡工程实施性好、并预留了远期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6.
简讯     
《铁道通信信号》2009,(10):74-75
新一代编组站设备技术培训班暨编组站设备维修经验交流会召开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编组站事业部联合铁道部铁路继续教育高新技术基地,于2009年9月15—18日在威海举办了技术培训班。北京局、哈尔滨局、沈阳局、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中铁咨询济南院等15家单位编组站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编组站能力紧张的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静 《中国铁路》2004,(12):46-49
分析影响编组站能力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合理确定编组站的后备能力,并且从编组站运输生产的实际出发,论述通过编组站到、解、集、编、发的各项作业设备和各种能力之间的相互协调以及其它一些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来缓解乃至消除编组站能力紧张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的需要,在原有双机切换设备和外设延长设备的技术基础上,研究开发了新一代铁路计算机双机切换与外设延长系统.具体介绍设备原理和在兰州北编组站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研究基于图解法的编组站能力综合系统的设计内容,确定系统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提出基于列流的编组站运营工作模拟分析模型.通过综合系统模拟,可用于分析不同的列流结构和编组站设备对编组站驼峰运用、牵出线调机,到发线占用及车辆停留时间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对编组站各项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编组站新型重载车辆对制动能力的新需要,需对减速顶调速设备进行改进、探索新的应用方式、研究新技术和新设备,把驼峰编组站调速技术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深圳地铁轨检车检测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构架与轴箱间的侧滚和垂向位移量修正的测量技术、CCD光电传感器和高频响二维自控电路,研制出构架式光电伺服轨距测量装置,提高了轨道几何检测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钢轨波磨检测系统根据惯性测量原理,采用模拟—数字混合滤波的数据处理方法,消除了速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由数据库服务、数据采集处理计算机、数据应用计算机、高速网络打印机、QNX4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轨检数据实时处理软件共同构成了车载局域网数据实时处理系统,自动完成检测数据的采集处理、修正、合成,并根据需要以波形和表格的形式实时显示和打印输出轨道几何数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从数据流的角度分析了轨道电路编码的编制逻辑,着重研究了列控中心与轨道电路之间的数据通信;接下来对轨道区段进行了模块化仿真建模,分析了轨道电路低频编码的自动调整原则;实现了对区间、车站无进路、车站接车进路、车站发车进路等4个场景下的轨道电路低频编码;通过对郑西线的线路数据进行数字化仿真,验证了该轨道电路编码仿真研究的有效性,并为以后对轨道电路编码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实验环境。  相似文献   

13.
移频轨道电路模型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轨道电路是铁路信号设备的基础设施,是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ZPW2000A移频轨道电路,建立轨道电路模型,采用MATLAB进行验证和分析,并给出模型在轨道电路参数测量中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信号动态检测系统对轨道电路传输特性进行检测,可以发现信号设备存在的隐患。随着设备应用水平的提高,精度要求更高。介绍了轨道电路传输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以此来验证现有设备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5.
设计一套便携式AF904数字轨道电路测试仪,以解决日常维护保养中传统轨道电路维护手段维护效率低,可测试参数少,无法实现数字轨道电路解码和连续测试等问题。在研究了AF904轨道电路工作原理、技术参数、现场应用情况的基础上,基于数字信号处理(DSP)的离散短时傅立叶变换(DSTFT)、数字滤波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对AF904轨道电路基本参数(电流、电压、频率)的测量、显示、数据的解码分析及参数异常报警等功能,并开发了基于安卓系统的智能终端APP,实现了在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上实时查看测试数据的功能。结合专门研制的轨道拖行小车还可以实现在钢轨上连续测试。地铁线路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该测试仪解码准确,对轨道电路基本参数的测试精度在±5%范围内,满足日常维护的要求。该测试仪的研发,解决了传统测试手段效率低、只能测试有限的参数的问题,提高了AF904轨道电路的维护保养的效率,为故障诊断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轨道电路极性交叉的作用是能正确反映钢轨绝缘破损的情况。在新站开通前都要进行极性交叉的测试。详细介绍了施工前根据站场情况做好调整流程图,实现全站轨道电路极性交叉一次调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客专ZPW-2000A轨道电路故障处理时,仅靠监测手段不能准确区分室内外故障,需要人工测量,处理时间普遍较长的问题,通过分析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及轨道电路原理,提出在既有监测系统基础上,增设接收电缆模拟网络监测点的优化措施;同时对轨道电路故障进行模拟试验,分析发生故障时各监测点的数据,总结不同种类故障发生时的规律;最后以2个实际案例验证了优化措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轨道状态确认车检测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速旅客列车安全运行的要求,研制用于轨道状态确认车上的轨道几何检测系统、环境监视系统、限界检测系统及车载局域网系统。轨道几何检测系统采用惯性基准原理、陀螺平台和计算机实时处理等技术,通过专用的数字滤波数学模型计算水平、超高、高低、轨向、曲率,解决不同运行速度和不同运行方向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问题;通过最新研制的车载局域网,实现计算机实时显示轨道几何波形、网络打印机打印波形图的功能。实时显示叠加轨道几何波形的线路周边环境图像。构架式光电伺服轨距测量装置,采用构架与轴箱间的侧滚和垂向位移量修正的技术,保证跟踪轨距点的稳定性,消除轴箱式轨距测量的不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9.
针对无绝缘轨道电路中因补偿电容和调谐区单元等轨面设备影响而难以准确测量道砟电阻的问题,提出由轨面电流幅值测量、参数拟合和回归计算3部分组成的道砟电阻回归测量方法。根据传输线理论,构建轨面电流幅值包络模型,分析道砟电阻、补偿电容和调谐区设备对轨面电流幅值的影响规律;对轨面电流幅值进行指数拟合,得到不同道砟电阻所对应的衰减因子,构建衰减因子与道砟电阻的回归计算式;基于人工方式实地测量的轨面电流幅值,回归计算得到道砟电阻;通过轨道电路半实物仿真实验平台,对该测量方法分别进行功能验证和性能验证。结果表明:功能验证中,仅测量指定3个位置点的轨面电流,即可较为准确地估算出道砟电阻,绝对误差为0.08Ω?km,相对误差为4.04%;性能验证中,计算得到道砟电阻的最大绝对误差仅为0.157Ω?km,对应的相对误差为7.9%,且测量结果受补偿电容和调谐区设备故障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对电气化区段驼峰测长轨道电路室内分线盘防雷器件烧损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案实施后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