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结合船吸理论,对长江南通段狭水道船舶船吸事故进行分析,归纳出此类事故的特点。长江南通段船舶流量大,水域繁忙,日均船舶流量2500艘次,其中万吨级以上船舶近150艘次,日过境危险品超过30万  相似文献   

2.
<正>长江尹公洲航段地处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是全国最大的内河"十"字交汇水域,小型船舶流量居全国之最,船舶日流量高峰期近5000艘,日平均流量超过3000艘。该航段上接长江焦山水道人民沙,下接长江丹徒  相似文献   

3.
为加快推进长江航运废气排放控制工作,在充分借鉴国内外船舶排放清单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自下而上基于船舶引擎功率排放因子法的长江干线废气排放核算模型。运用长江干线船舶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静态数据对船舶功率数据分船型及区段进行处理,确定长江干线不同船型和各船长区段船舶的代表功率,结合长江干线船舶航行分布特征引入断面积分方式对断面区间船舶废气排放进行核算。以长江干线某区段为例,根据该区段船舶流量统计数据及船舶AIS数据核算得到区段船舶废气排放清单,并对核算区段进行废气排放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研究区段2015年度船舶各类废气的排放量,普通货船废气排放量约占研究区段各类排放量的80%,排放量相对较高的区段主要分布在港区河段。  相似文献   

4.
张浩  肖金龙  温泉 《水运工程》2019,(7):110-114
针对长江中游干线航道服务系统能力不足的问题,研究该航段通行船舶运力及构成的变化特征,以促进航道服务水平和航运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数据调研和统计分析发现,近年来长江中游干线航道服务船舶流量年均递减率1. 8%、总净载质量年均递增率9. 0%、船舶年均大型化率11%;以城陵矶断面为界,上、下航段船舶日均流量之比为1∶2. 2,上航段内5 000 t及以上船舶占比持续增长,5 000 t以下船舶占比不断下降;下航段内万吨及以上船舶占比持续增长,万吨以下船舶占比持续下降。结果表明,随着长江中游干线航道条件的改善,船舶大型化显著,对航道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近20年来长江航运的迅猛发展和国家进一步开放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长江水域经济日趋活跃,长江干线安徽段船舶流量大幅增加并且船舶呈大型发展趋势,该航段船舶日均断面流量逾千艘次。中石化、中石油以及民营公司纷纷布点水上加油站,抢占长江水上燃油销售市场。目前长江干线安徽段378km中,有水上加油站28座(不包括流  相似文献   

6.
船舶定线制对提高通航效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江峰 《船海工程》2006,35(4):83-84
通过对比2001年~2005年相关航道流量、引航量、事故率及相关港口船舶到港量,说明《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规定》实施后极大地提高了长江江苏段的通航效率,并促进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船舶交通流的随机性大,影响因素多,船舶交通流量预测的准确度不高等现象,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结合长江苏通大桥断面的观测数据,建立支持向量机的预测模型进行短期的船舶流量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流量比较一致,优于SPSS线性回归的预测效果.验证了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在船舶流量短期预测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长江航道狭窄、弯曲,船舶流量大,通航环境十分复杂;船舶定线制的实施,航宽一般为200米,船舶操纵水域十分有限;进江船舶日趋大型化、重载化、快速化,给船舶驾引人员提出更高的操纵要求。本文从船舶通航环境、海轮操作特性、驾引人员特性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海轮在长江安全航行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船舶的大型化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以及12.5m长江太仓段深水航道的贯通,长江的吞吐量及船舶流量双双激增,为确保这条黄金水道的畅通和安全,建议在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内设立大型船舶应急锚地。  相似文献   

10.
针对富池复线船闸与长江连接段的通航条件问题,采用平面数值模拟试验和船舶操纵模拟试验方法对多种工况下的水流条件、船舶操纵和航行轨迹进行研究。结合设计方案在通航条件方面存在的不足,从拓宽口门南岸尺度以及下行进闸在小流量下及早下线进闸、大流量下在下游适当位置掉头后顶流进闸两个方面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案改善了连接段的通航条件、降低了船舶操纵风险,船舶最大通航流量从5.41万m3/s提高至6.82万m3/s,为工程设计确定了合理的流量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