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基于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既是推动高职院校自身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要.本文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背景、研究综述、研究对象、研究重难点、研究价值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得出结论:以课程思政为引领,高职院校在创新创...  相似文献   

2.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不断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逐渐转变为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需要高职院校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同时,积极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教育理念不匹配、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机会不足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以我校汽车类专业为载体,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设置、育人模式、导师制度、实践平台、培养体系等5个方面进行策略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转变就业观念。同时,对于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促进汽车专业创业教育的发展,采取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访谈法,对高职汽车专业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统计调查结果,结合创业教育基本要素,对高职汽车专业创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结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经验,从加强针对性引导、推进教学体系改革,开展系统性的创业教育,设立高职学生创业实践交流平台,与社会需求对接、与企业对接,构建符合地方要求、有自己特色的高职汽车专业创业教育教学实践模式等方面提出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途径和方法研究的焦点主要围绕创业教育内容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创业教育组织,研究方法以规范性研究为主,研究对象主要以本科院校为主。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还处于萌芽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6.
胡红坡 《时代汽车》2023,(11):65-67
为确保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学工作能够在推动国家汽车行业发展进程,为汽车市场输入更多综合性人才中发挥出重要作用,需要分析传统教学理念及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融合在一起,不断优化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好满足未来就业需求。针对以上背景,首先阐述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环节存在的各项问题,明确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开展重点,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以期为相关教职工作者提供理论性帮助。  相似文献   

7.
齐欢 《中国电动车》2023,(10):115-117
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人才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和创业(以下简称“双创”)的重要性不断凸显,高等教育纷纷将“双创”教育融入各类专业教育,培养更具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双创”教育融入各类专业教育,结合高职新商科专业,探讨高职教育中“双创”教育融入的具体措施,提出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加强产教融合、组织创业活动、加强教师培训等策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分析现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指出了现有培养模式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并介绍了全方位贯通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原则、基本构思及相关课程设计等,以期通过“全方位贯通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弥补高职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之不足,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9.
2018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推进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工作的通知》,主要目的在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工作,促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自此,技工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我国,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依然巨大,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提高技工院校汽车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的职业技能实现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备受重视。特别是对于艺术设计这类新兴专业来说更是如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教学重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艺术设计专业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最后研究了创新创业园在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对于当前汽车领域的发展而言,掀起了新的篇章,也能够为汽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拓展新的空间。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必然更需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不仅需要更多的汽车设计人员,同时也需要汽车维修人员。因此,对中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本次研究当中,主要针对中职汽车新能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途径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文章从阐述中职汽车新能源教学创新开展必要性的角度着手,对中职汽车新能源教学创新教育实际开展的具体策略和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文章研究的内容能够促进中职院校汽车专业新能源汽车教学进行革新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部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明确指导。本文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调研的基础上,对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探讨分析了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方法,特别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中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开展,提供了思路与实践路径案例。研究表明,紧扣国家教育部对高等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精神,设定好课程的专业与思政教学目标,精细打造每一个目标的教学细节,将有力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领域,"课程"是核心,课程体系的改革也是职教改革的关键。其中,模块化课程体系类似于搭积木的构建方式,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很灵活,其相关研究也逐渐成为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根据各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诉求,建构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模块化课程体系,不仅可让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也可以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适应新时代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劳动市场需求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内容,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增加教书育人效果。《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是高职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挖掘本门课程思政元素,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对立德树人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高职机电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高职机电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构建涵盖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堂、专业技能提升、课程开发能力提升、赛教融合、“1+X”证书制度等要素的高职机电类专业“五位一体”“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养体系,并开展实证研究,使高职机电类“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16.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推进之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广受关注,高职院校处在这种环境下自然需要及时创新专业课程体系,在教育期间将学历证书与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程度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其需求的人才。基于这一目的,本文则对"1+X"证书制度下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展开了探索,希望借此来有效优化高职汽车专业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教育紧跟现代教育改革的步伐,冲破了传统教育的框架,衍生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即提高了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关注度,高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由此而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新兴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对于促进大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本文笔者拟通过研究新时代大学生创业团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积极意义,接着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教学现状,最后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孟兆斌 《时代汽车》2021,(7):99-100
中职院校一直以来的教育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现如今社会的不断进步,对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院校的教育任务已经转变为培养质量优、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汽修人才。本文主要探究了多元选择深化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通过不断深化课改创新,采用更为先进的符合现代化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主要从教学内容、方式及管理上着手,制定科学合理的中职院校汽修专业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社会经济体制不断革新,社会各行业与时俱进,致使当代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对相关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中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应为我国一线建设阵地输送具有专业技能且思想觉悟较高的优秀人才,从而全力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基于此,本文以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为例,立足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20.
职业院校作为为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之一,其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因此,在职业院校机械专业中开展课程改革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通过改革摒弃传统教学体系中不适合现在教育发展的内容,及时纳入新的适合现在教育事业发展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职业院校机械专业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