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基于视觉检测、自动导引运输车(AGV)传输、工业机器人智能抓取、自动拧紧技术,使焊装调整线门盖自动装配效率、装配质量、线体柔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抓具上集成多路摄像头,通过摄像头对门盖及白车身进行拍照,对关键特征点进行识别和提取,计算出门盖与白车身各个位置的间隙及面差,再采取间隙面差匹配算法,从而计算出门盖相对白车身最佳位置,进一步引导搬运机器人抓取门盖到达最佳装配位置。通过拧紧机器人携带拧紧轴对门盖进行自动拧紧,实现门盖自动装配功能。门盖自动装配技术不仅提高了装配效率及质量,同时降低人工劳动负荷和成本,保证了白车身整体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车型仪表板与前门护板缝线配合性偏差问题,采用3DCS软件进行装配仿真分析,对管梁、车门铰链、车门总成与白车身的装配采用基准转换和功能尺寸的方法进行计算,即铰链工装定位转化为铰链自定位,将工装定位孔与工装公差累积计算,得出定位孔公差是基于管梁主定位的功能尺寸,并且白车身总成、铰链、车门装配中定位面均采用平行差控制。通过3DCS建模仿真计算,测点的超差率均小于5.0%,符合将缝线的配合偏差控制在±1.5 mm之内的目标要求,减少了实车匹配阶段的重复性,降低了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3.
根据白车身车门存在的外观质量问题,对影响车门外观质量的区域进行了划分,提出了白车身车门外观质量缺陷定量统计及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基于定量统计的白车身车门外观质量控制方法。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升白车身车门的外观质量,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某车后部装配质量为研究对象,旨在解决后备箱装配、尾灯装配以及后杠装配存在的间隙、平顺度复合问题,提升总装一次交验合格率;通过对白车身尺寸进行调整,对来件尺寸进行控制以及对装配工艺进行调整等措施,系统解决后部装配质量问题。提出装焊“制造公差”概念,制定了适合总装装配需求的白车身尺寸控制公差30余项;制定了标准换枪流程,将换枪后造成的后保险杠支架焊钉的尺寸波动,从尺寸波动的源头激发问题,检测、调整、验证到最终总装反馈,形成尺寸波动闭环控制;每年可降低总装返修工时2 000 h,总装一次交验合格率提升15.4%。  相似文献   

5.
车门尺寸匹配区是汽车外覆盖件重要的直观感知质量区,车门铰链的装配方式与控制对车门与车身匹配的间隙和面差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车门铰链各种装配策略,分析了各装配策略的控制方向与公差传递的累积和吸收,重点分析了三类常见车门铰链的装配尺寸链。运用VisVSA软件模拟实际装配过程,以公司某车型前门中门实际尺寸匹配为例,对基于门铰链装配策略的车门公差能力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实现了新产品尺寸的稳健设计,丰富了公司大数据库,为公司后续新产品尺寸开发提供了数据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车身开闭件(车门、发动机罩盖、行李箱罩等用铰链连接到车身上的外观覆盖总成件)装配对整车性能的影响,包括整车外观效果、室内外噪声、车身密封性、车门闭合力及开关门手感等,并对车身开闭件装配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使整车性能及品质得到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在以往的白车身生产尺寸监控中,监控残差高。为此,研究白车身生产尺寸监控中在线测量技术的应用。调整监控点测量位置分布,将在线测量技术主要运用在车门匹配、行李箱盖匹配以及发动机罩盖匹配等方面,并在每一个区域设置10个监控点;在此基础上,沿用传统的尺寸偏差值6σ,计算白车身生产尺寸监控频次;在监控点得到的白车身生产尺寸数据中剔除采样误差,进而输出精准的白车身生产尺寸监控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监控方法得到的残差最高0.210;对照组残差最高为0.748,设计监控方法下的残差明显低于对照组,可以实现对白车身生产尺寸的精准监控。  相似文献   

8.
汽车白车身质量控制思路与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在汽车白车身开发与生产过程中产品数据传输、冲压件装配尺寸、焊接总成装配尺寸、冲压与焊接工艺控制等方面的经验与技巧,认为汽车白车身质量控制主要应立足于产品开发与设计、工艺、工装、检测等方面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在白车身总成装焊中,控制零部件定位尺寸精度偏差是关系到白车身总成装焊质量、汽车装配质量和影响汽车性能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白车身外观质量、装配效率和装配成本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整车外观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如何控制白车身装配的尺寸精度变得越发重要。文章对四门两盖在车身车间内转运、存储和装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内外板相对错动影响匹配质量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对目前常见的几种防止内外板相对错动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消除内外板错动问题、提升整车外表面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不规范改装中央门锁对车辆安全带来许多隐患。文章通过对汽车改装中央门锁的现状和数据分析,从4个方面阐述了车辆不规范改装中央门锁对车辆安全性能的影响,并对其管理措施和检验标准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指出:建议制定汽车安装中央门锁装置的相关标准细则、将汽车中央门锁装置列入对在用车机动车年度审验的安全检验项目及改装后的车辆必须满足的4项要求。提高汽车中央门锁的改装质量,对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隐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汽车变速器后盖总成轴承装配采用手工砸入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为了提高变速器装配质量,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进行了后盖总成轴承机械压装技术改造。通过对几种轴承装配方案的分析,选择出一种较好的轴承压装技改方案,并介绍了其相应的压装夹具设计。  相似文献   

13.
基于尺寸工程的轿车行李箱盖总成与尾灯装配偏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镝 《汽车技术》2004,(2):33-36
轿车车身尾灯区与周边零件的配合间隙和高度差体现了整车的设计水平和制造装配水平。分析了行李箱盖板总成和尾灯之间的装配偏差、与白车身之间的装配流程及相关的定位基准建立。介绍了如何利用均方根分析法RSS(Root Sum Square)分析装配偏差、总成偏差及进行零件误差分配,并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实例分析。实践表明,通过分析零件的偏差来指导设计,可减少重复工作,提高设计合理性,尤其在结构方案设计初期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顾客不仅对汽车性能有所要求,对汽车的感官质量,尤其是门盖尺寸匹配方面的要求也正在逐步提高。汽车四门两盖匹配状态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客户对车辆的第一感知和对车辆的认可度、满意度。文章运用PFMEA过程分析方法,对某车型尾门与侧围面差匹配差这种潜在的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通过引用新技术、新工艺,增加限位,缩小尺寸链等方法,提高探测率,降低了尾门与侧围面差大的失效频次,使得尾门与侧围面差匹配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南汽车身生产部通过对电阻点焊焊接工艺的控制、生产过程的检查、供应商来料的检查以及质保巡查等方面落实控制措施,确保了白车身电阻点焊的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轿车车身主断面的设计流程,给出了典型的轿车车身主断面位置图。从断面基准定义、零件焊接面之间圆角半径确定、门洞法兰面相关参数确定、包边结构相关参数确定等方面,介绍了轿车车身主断面所表达的内容;并例举了前门、侧围上部、顶盖关系主断面,以及前门、后门、中支柱、后门铰链关系主断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利用激光测速原理设计了车门闭合力测试仪,给出了光学系统及激光系统电路。该仪器采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点光源,记录激光束依次通过车门某点的时间间隔,测出车门速度,进而计算出车门轴锁系统的阻力。分析了该仪器测试误差来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仪器的测量数据精度能够满足轿车车门闭合力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8.
螺纹连接在汽车装配中应用最为广泛,螺栓连接的装配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更好的满足整车质量,汽车厂一般在重要岗位选用电动工具进行装配,因此电动工具动静态力矩的调试成为汽车生产企业生产过程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汽车装配完成后需要进行全面的电子电器功能检测。我们采用了一种设备半自动检测方法,这种方法:分为电器检测部分和电子检测部分。电器检测部分采用测量电器功率消耗来判断被检测电器是否正常。电子检测部分包括车辆电控单元(ECU)及传感器故障检测、ECU间的连接检测、ECU植入软件检测、ECU零件错装检测、ECU配置信息检测以及车身内部电器件运行检测等检测项。这种检测方式在生产中被证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汽车维修全面质量管理是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汽车维修服务工作的关键环节。当代汽车维修质量管理就是运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保证和提高汽车维修质量,全面汽车维修质量管理的范围是客户接待、进厂检验、故障诊断、配件供应、维修作业、中间检验、检验试车、交车全过程。企业相关部门都要参与全面质量管理,形成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