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津港东疆港区人工沙滩冲淤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整体潮流泥沙物理模型及波浪水槽模型,对天津港东海岸人工沙滩的冲淤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由于该工程海岸属典型的流泥质,人工沙滩在亲水段的潮问带内必然产生淤积,年约5 cm.人工沙滩在有掩护条件下,10年一遇波浪基本稳定,50年一遇大浪沙滩剖面变形,单宽流失量约3.3 m3/m.  相似文献   

2.
《水道港口》2017,(2):126-131
文章通过现场实地踏勘、水力特性试验、波浪潮流数学模型、波生沿岸流数学模型及经验公式计算等多种手段,对大连金州湾沙滩改造工程实施后人工沙滩稳定性及泥化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拟建人工沙滩从选址来说是可行的,岸线可长期保持稳定状态,且无泥化风险。从方案比选来看,两方案动力条件差异不大,采用出水堤对沿岸输沙拦截效果更好。建议在现有基础上适时开展波浪泥沙整体物理模型试验,进一步确定沙滩正常及风暴潮条件下的侵蚀量、沙滩平衡岸线及平衡剖面形态,为设计方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王芳萍 《港工技术》2009,46(4):43-43
日前.由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承担、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和天津大学参加完成的“粉沙质海岸港口泥沙淤积理论及减淤措施研究”课题,通过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的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4.
徐媛 《珠江水运》2025,(10):124-126
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对保障水运交通顺畅至关重要,其中淤泥处理是关键环节。本文详细分析了淤泥检测与评估、预处理工艺选择、物理脱水法等多种处理技术,阐述了淤泥预处理、作业及处理后场地的环保措施。研究成果为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2012年4月16日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在天津主持召开了由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和大连海事大学共同完成的"侵蚀性粉沙质海岸港口设计关键技术研究"的成果鉴定会。鉴定意见认为:该项目依托实际工程,通过现场实测、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等手段,研究废黄河三角洲侵蚀性粉沙质海岸的演变规律、建港条件、港口总平面布置及防护建筑物设计等关键技术,研究技术路线正确,成果可信。该项目主要成果在创新性方面的具体体现为: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内海岸侵蚀现状严峻的问题,对保滩护岸的主要内容及现有的保滩护岸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常用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的优缺点,并结合实际案例,对现有保滩护岸中的应用模式进行总结。通过多方面对比,发现生态措施能够弥补传统工程措施的不足,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形成保滩护岸的柔性屏障,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生态措施在保滩护岸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淤泥质海岸外航道淤积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水流泥沙输移方程和淤积公式建立了淤泥质海岸上外航道淤积计算公式,通过水槽实验和数值模拟对公式中的参数作了修订,公式计算结果与物模、数模、现场的资料及规范推荐的公式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淤泥质海岸开敞航道的回淤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祖德  孔令双 《水道港口》2004,25(2):59-63,68
分析了水流越过航道的变化,考虑了航道深度、宽度、水流与航道交角等因素对航道回淤的影响,提出了开敞航道回淤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模和物模的结果很接近。  相似文献   

9.
复式航道的淤积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流泥沙运动基本理论,分析了水流经过复式航道时的流速、流向变化,建立了复式航道的泥沙淤积计算公式,方法简单实用,可供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淤泥质海岸与粉沙质海岸界定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以往淤泥质海岸和粉沙质海岸的界定方法进行了回顾和剖析,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并根据前人大量试验结果和现场资料,从泥沙粒径、絮凝因子、起动流速、含泥量等因素,结合欧美国家和我国海洋调查规范对泥沙的分类,将泥沙d50<0.016 mm,含泥量大于25%的海岸视为淤泥质海岸;0.016 mm≤d50≤0.12 mm,含泥量小于或等于25%的海岸视为粉沙质海岸,这种海岸的分类不仅与众多泥沙研究成果总体一致,而且包涵了海岸泥沙运动、港口淤积及清淤等组合因素,更贴近于港口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海床冲淤演变机理,探索海床冲淤演变预测方法,提出海床冲淤指标及冲淤标准,建立了海床冲淤演变预测方法,可以预测海床逐年冲淤强度和最终冲淤强度,以及海床达到新平衡所需年限。研究的各项结果在洋山港海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介绍粉沙质海岸界定标准中的泥沙中值粒径参数值,以及粉沙质海岸不同类型划分。结合港口航道淤积特点,提出粉沙质海岸港口航道泥沙骤淤防治设计标准问题;将重现期概念应用于骤淤统计,以此衡量骤淤的强弱;同时,对骤淤重现期的合理防治标准进行论证,给出建议标准值。  相似文献   

13.
受波浪掀沙作用影响,河口边滩工程促淤效果的合理预测始终是工程泥沙研究的难题之一。在文献[1]提出的淤泥质河口边滩促淤后淤积预报模式的基础上,就波浪作用对工程促淤效果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长江口—杭州湾海域的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和波浪模型,计算不同波浪场作用下促淤工程区泥沙淤积强度。藉此,定义了波浪作用引起的淤积影响系数k0,并建立了系数k0与相对波高(波高水深)的关系。由此,结合促淤区内分级波浪数值模拟结果,给出了综合反映促淤区1 a内各级波况的影响系数统计平均值k0,并将k0代入文献[1]提出的淤泥质河口边滩促淤后淤积预报模式,结果表明促淤区年淤积强度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黄骅港外航道泥沙问题的治理及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水道港口》2009,30(4):233-240
黄骅港航道泥沙骤淤问题是港口发展的主要障碍,在现场观测资料、动力条件、泥沙环境和淤积成因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黄骅港航道泥沙问题治理的研究方法、整治工程后的淤积情况和实际效果。结合几年来参与黄骅港泥沙研究工作,介绍了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包括关于海岸的性质划分、粉沙质海岸航道骤淤的条件和泥沙运动形式、粉沙质海岸泥沙研究的特点和粉沙质海岸航道泥沙骤淤的治理。  相似文献   

15.
在海岸性质分类标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黏粒含量15%~25%泥沙水力特性试验成果,引入黏粒含量作为间接、量化指标开展淤泥质和粉沙质海岸分类标准深化研究。分析表明,中值粒径大于0.10 mm、黏粒含量几乎等于0%的海岸属于沙质海岸;中值粒径介于0.03~0.10 mm、黏粒含量小于10%的海岸属于粉沙质海岸;中值粒径小于0.03 mm、黏粒含量大于等于25%的海岸属于淤泥质海岸,黏粒含量介于10%~25%的海岸定名为淤泥质与粉沙质过渡区海岸。研究成果为国内外淤泥质海岸研究在海岸工程的应用上提供了新的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