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总结分析钱塘江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分析测算工作与灌区发展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十三五"期间钱塘江灌区系数测算工作的测算任务、职责分工、工作要求、经费安排等建议,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田间作物吸收净水量和渠首取用毛水量的比值,是衡量灌区工程状况、节水灌溉普及程度和用水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科学制定灌溉发展目标和分析节水潜力的主要依据。目前已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现状不同类型量水设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自动化改造方案,以提高全市系数的测算精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张掖市甘州区大满灌区灌溉渠道输水运行现状,通过灌区调研和资料查阅,选择大满灌区典型渠道开展各级渠道输水损失、渠道断面参数等相关因素的现场测定,并结合首尾测算法对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了测算及分析,初步研究得出大满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95。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景电二期提质增效工程总体布局和总干渠分段流量、干渠改造后的流量、事故泄水池等规模进行探讨,然后对提质增效后景电二期工程体系最大输水能力进行分析和节水评价,结果表明2020年景电二期灌区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为460 m3,高于全省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425 m3,略低于内陆河流域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473 m3,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04。黄花滩生态移民区现状亩均灌溉毛用水量为376 m3,较全省和内陆河流域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明显低。景电灌区高效节水比例仅为11%,随着高效节水灌溉比例提高,景电灌区还有一定的节水潜力。黄花滩生态移民区高效节水灌溉比例已经很高,节水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5.
农田水利工程对于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缓解当地用水紧张问题有着直接作用。本文以安徽某灌区为例,得出当地平均农业用水利用率为0.388,之后通过计算得出全部实行滴灌工程后,该灌区灌溉水供需平衡,最后对该灌区农田水利滴灌系统进行了简要设计。  相似文献   

6.
文中采用水量平衡法,应用开都河第二枢纽灌区的资料,分析计算了作物需水量、设计灌溉制度,并结合实际调查进行了对比;根据灌区实际具体情况,提出合理、可行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7.
黄灌区是我国最大的粮棉基地,灌区内农作物的有效灌溉,对灌区内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生产生活用水的增加,黄河流域下游水资源供不应求。在对黄河灌溉区进行治理时,需要创新下游引黄灌溉模式,以提高黄河水资源利用率。本研究以黄灌区下游引黄灌溉为例,探讨如何创新该地引黄灌溉模式,以提高黄河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为着力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借助中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东风,推进建设完善的农田灌溉体系是解决目前农业用水的势必要求。项目可研阶段,对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计算复核,能更好地测算项目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水量,为农田水利项目的科学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此,本文就以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措施治理项目为例,探讨灌溉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计算方法,希望能给类似项目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9.
杜宏 《中国水运》2014,(3):253-254
农田灌溉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文中主要分析了丽水灌区的水利建设情况,就当前灌区的骨干水利设施情况,总结了灌区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测算成果,并提出了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方法,以期进一步促进农田灌溉水利用的提高,并推动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田聪 《中国水运》2010,(9):163-164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瓶颈",文中主要对交口灌区农业水利灌溉模式进行简要介绍,继而分析该灌区农业灌溉的节水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兵团南疆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节水改造项目第三师小海子灌区中干渠防渗改建工程进行了初步设计。通过方案比选,选择了沿原渠进行防渗,利用灌溉间歇期渠道停水抢修的渠道布置型式,确定了渠道主体工程施工期主要安排在3~5月和8~10月,并规划了主要建筑物的布置。采用膜料防渗作为渠道防渗方案。工程实施后,项目区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改善项目区灌溉用水难的问题和绿洲外围生态林灌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淠史杭灌区工程始建于1958年,位于安徽省的中西部,由毗邻的淠河、史河、杭埠河3个子灌区组成,受益范围涉及皖豫2省,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是我国三座特大型灌区之一。淠史杭灌区整体水利工程是以城市防洪灌溉、居民生活用水、水利水电工程、水产资源养殖和围绕水资源、水文化的旅游开发等作用而发挥出重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60多年来,它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和区域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水利工程项目,其释放的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生态文明,提供了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新疆叶尔羌河灌区主要作物灌溉为实例,针对灌溉方式普遍采用大水漫灌式,不仅农作物增产不佳,而且水资源利用率低。灌区为了实现节水增产的目的采用了地下滴灌技术,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试验法对地下滴灌技术的灌水时间长度单因素进行了研究。经灌溉试验设计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灌区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减缓该灌区水资源紧张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文中首先对差分粒子群(PSO-DV)算法进行了详细介绍,用4个标准测试函数测试其优化性能,并与PSO和DE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SO-DV算法是一种求解精度更高的全局优化算法。然后基于灌区整体经济效益函数和供水约束条件,利用PSO-DV算法构建模型,对东风渠灌区的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行优化配置,并通过作物灌溉定额反推需水量实现了灌区总水量的合理调配。该方案通过模拟运行取得了预期效果,为都江堰灌区水资源优化调度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内蒙孪井灌区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所取降水、渠道水、地下水水样的氢氧同位素组分(18O、D和T)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灌区内地下水氢氧同位素总体特征一致,表明其起源一致,主要接受灌溉水和降雨补给。2)同一气候条件下,地下水中氢氧同位素存在空间变化特征,其在地下水浅埋区域呈现出同位素富集。3)地下水中的氢氧同位素特征存在季节变化特点,其在冬季D富集18O贫化而夏季显现出D贫化18O富集。4)结合氚丰度值以及灌区内主要观测井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表明灌溉水及现代降雨在地下水中所占的比例很小。  相似文献   

16.
《船艇》1994,(6)
该成果主要用于杭州四堡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工程的设计,其经验也可供类似工程借鉴。该工程为我国目前建成的最大污水排放工程,日排放量40~63万立方米,位于钱塘江涌潮及冲淤变化区,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再加上无类似工程可借鉴,具有一定风险性,给设计带来了困难,最后经过  相似文献   

17.
物联感知和传输技术为农田灌溉水量的统计提供了真实、有效、实时的监测数据。本文对量水监测终端应用场景进行分析,确定了支持多种传感器、数据存储与管理、通信、显示与配置的功能需求,在硬件上采用模块化设计,软件上采用分层设计的方法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思路,使量水监测终端实现多功能可扩展,在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智能测算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是各地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农业各作物下达的计划用水指标,实施水资源定额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完善水权管理制度,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五家渠市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现状调查与分析,提出了用水定额实施策略,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机制与体制,制定相应的用水定额制度,严格落实"三条红线目标",建成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我国水稻灌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在山东临沂市青狮潭水库灌区构建水稻灌区防治农田面源水污染排水系统并试验观测该系统,降污效果,构建了"田间节水减排与合理施肥"和"排水过程中减污"两个途径来解决灌区稻田面源水污染的生态防治技术,研究在这两个途径下全系统的总体降污效果,结果表明:稻田采用间歇灌溉加分四次施氮肥的模式W2F2是最佳的水肥管理模式,其具有最高的水分生产率,相对于传统水肥管理模式,增产4.2%、节约灌水28.4%、减少田间排水4.2%,减少总氮排放27.1%,减少总磷排放19.0%,效益显著。W2F2水肥管理模式在枧江头野外试验区也得到了较好的效果验证,3年平均减少总氮负荷排放15.1%,减少总磷负荷排放11.2%。  相似文献   

20.
达陕高速公路狮子寨隧道施工涌水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达陕高速公路狮子寨隧道工程实例,采用径流模数法、降水入渗法、、实际测流法三种方法对该隧道涌水量进行了初步预测,计算得到该隧道正常涌水量约为10062m3/d,最大涌水量约为19371m3/d,由此计算结果可知该隧道不存在大的水患问题,但在雨季或产生突发性涌水条件下也应做好较大涌水量的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