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海运》2016,(2):43-46
根据IMO第86届会议第53届消防分委会会议的建议,针对MSC.1/Circ.1318和MSC.1/Circ.1432通函,简述固定高压CO_2系统钢瓶瓶头阀连接软管的更换要求;列举某巴拿马籍油化船在船级社进行换证检验时,被发现船舶高压CO_2系统连接软管出现裂纹老化和硬化锈蚀的案例;分析某船级社的规范要求和船舶固定CO_2系统连接管现状以及某船级社技术通函2007第006号总第019号等材质的要求;探讨和揭示多个船级社对橡胶软管型式认可在选型和选材方面的不同要求;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9年5月25日下午,某轮在山东威海修船期间,船舶的CO_2固定灭火系统发生CO_2气体泄露事件,造成10人死亡,19人受伤的意外事故。船用CO_2灭火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船载消防设备,当船舶发生火灾时,向火灾区域释放CO_2气体,达到灭火的目的。关于CO_2固定灭火系统的气体意外泄露情况,一般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操作人员的疏失导致;另一种是船舶在摇摆和振动的环境下,CO_2固定灭火系统出现故障导致的自动释放。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对船舶和人员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本文针对常见的船用CO_2固定灭火系统的报警和释放系统的操作和管理要点,总结了操作和管理船用CO_2系统的经验,介绍了一种安全便捷的船用CO_2固定灭火系统的释放程序,以供设计和管理大型CO_2固定灭火系统时进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船舶现场检验中发现的固定式灭火系统的CO2系统以及瓶头阀及其相关组件的各种缺陷,主要阐述内河船舶CO2系统和国内海船CO2系统的异同、瓶头阀的结构、释放总管的安装要求、泄放总管的安装要求、控制管路的安装要求,这也是验船师现场检验的难点,以期相关人员在遇到问题时了解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4.
船舶高压二氧化碳系统是船舶的重要灭火保障,也是船舶火灾自救的最后防线。大型高压二氧化碳系统是根据公约和制造商的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和检验的,但几乎所有的维护保养和检验活动都是针对释放箱以后的系统部分,不能有效涵盖释放箱及内部释放球阀。释放箱内的释放球阀在长期缺乏维护保养下,可能发生漏气等一系列故障,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本文结合实际的故障案例,分享相关的风险识别和整改,以形成有效的闭环管理。  相似文献   

5.
船用固定CO_2灭火系统是船舶消防设备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设备,但由于该系统使用时具有一定风险性,且已发生过多起因误操作CO_2灭火装置误操作而引发的人员伤亡事故。本文简要介绍船用固定CO_2灭火装置的结构和相关原理,总结其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利于船舶人员安全操作该设备,确保船舶财产、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6.
曹克俭  黄涛  邵优华 《上海造船》2007,(3):43-44,55
介绍了4805厂自行开发研制的40 MPa高压空气系统及其主要设备组成,包括高压空压机组、干燥净化装置、高压气瓶和高压阀件等。该系统已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在船舶、海洋工程和其他若干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文中聚焦几起PSC检查、船舶检验中发现的船舶固定式CO_2灭火系统钢瓶非人为故意泄空现象,通过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方面分析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从提升船舶检修检测服务机构能力、加强船舶主体责任落实、促进公约规则修改等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旨在确保船舶固定式CO_2灭火系统即时可用。  相似文献   

8.
卢永勇 《江苏船舶》2014,31(4):20-22
介绍了低压CO2灭火系统的系统组成、日常维护,分析了低压CO2灭火系统的控制原理,该系统只需手动操作释放阀箱内的阀1和阀2,其余操作自动完成。和高压CO2系统比较发现,低压CO2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罐内压力低,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等优点。经多艘滚装船上应用证明,低压CO2系统节省占地面积效果明显,消防功能与高压CO2系统相同。  相似文献   

9.
固定灭火系统是船舶防火灭火的重要设备。船用固定式CO_2灭火系统作为目前船上最常见的固定式灭火系统之一,广泛应用于海上平台和船舶机舱、泵舱、货舱、油舱、油漆间、木工间、厨房等处的消防灭火。本文对客船固定式CO_2灭火系统的结构装置设计进行研究,探讨该类灭火系统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1、请问广东海事局黄斯深副局长,针对新能源船舶,海事局有哪些政策来推动电动船产业的发展和应用呢?答:部海事局针对新能源船舶的发展也做了相应规定。去年,部海事局出台了《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对交流低压岸电系统船载装置、交流高压岸电系统船载装置等船载电器设备都做了技术规格的确定,为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起到了规范作用。同年出台的《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  相似文献   

11.
燃油供给系统是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船舶动力系统高效、安全运行的关键,它的作用是把符合使用要求的燃油输送到动力系统的高压油泵入口,为船舶柴油动力系统提供燃料。由于燃油供给系统含有大量的阀类元件和密封元件,且原油含有较多的杂质,因此,燃油供给系统常常会发生阀类元件阻塞等故障。本文针对燃油供给系统的结构原理和故障类型,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提出一种燃油供给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并介绍了该故障诊断技术的流程。  相似文献   

12.
对于当今的海洋与船舶工程而言,海上安全至关重要。本文结合SOLAS和LSA各版本规范,阐述船舶救生艇应急释放装置,涉及公约里面各个时间段对救生艇提出的要求、当前时期关于救生艇及其应急释放装置的检验、维护,为海上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戴荣 《航海技术》2019,(6):40-41
<正>某货船在舟山锚地锚泊期间因轮机员将烟蒂扔在机舱垃圾桶中而导致机舱失火。虽然火势最终得到控制,但因释放到机舱CO2的量未达到规定的释放量,还是给船舶造成较大损失,最后分析的原因是CO2主管路上的增压阀保险销未拔除。1 释放CO2的操作程序待机舱人员撤离后,船长指令三副释放固定CO2系统。该货船共有172瓶CO2气瓶,按照设计规定,机舱失火时需释放151瓶CO2。三副按照程序依次打开释放阀和瓶头阀的启动控制气瓶后,CO2气瓶瓶头阀被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鄂州市船舶检验所为"鄂航浚001"签发了船舶检验证书。该船为200m~3/h吸盘式挖泥船,以射流技术利用高压水切割水底泥土的方式,实现航道快速疏通,是湖北省首艘采用集成控制作业、交流变频调速等先进技术的电力推进疏浚船。"鄂航浚001"主推进装置、泥泵、冲水泵系统均采用变频技术连续调节,通过以太网实现控制系统与各控制面板通讯,实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系统与疏浚各计算  相似文献   

15.
为使不同特点的船舶选择更适用的CO_2排放监测法,结合国际海事组织和欧盟不同的船舶CO_2排放报告系统,提出燃料供应单(BDN)跟踪和燃料舱定期盘点法、燃料舱液位监测法、针对燃料燃烧过程的流量计监测法、直接CO_2排放测量法等4种船舶CO_2排放监测法,并分析其中的优缺点。根据船舶结构、运营等特点分析从事国内航行船舶和国际航行船舶所适用的CO_2排放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船检》2011,(10):I0021-I0023
为减少和控制船舶停靠港口时的排放,越来越多的船舶开始配备高压岸电系统。本社特此制定了船舶高压岸电系统检验要求.以便于为船舶岸电系统的制造、安装和检验提供指导。具体要求如下,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7.
正0引言船舶固定式CO_2灭火系统(以下简称CO_2灭火系统)是目前广为使用的一种消防设施,主要进行船舶机舱、货舱、泵舱等处所的灭火。CO_2灭火剂具有清洁、高效、无毒,使用后不留痕迹、对设备损坏小、通风散逸快等优点。CO_2灭火剂是一种惰性气体,虽然无毒但对人体有窒息作用,因此CO_2灭火系统设置多重保护措施,配备如延时器、声光报警、泄漏报警等安全装置,确保CO_2保护场所内工作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正>船用固定式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具有灭火速度快、效率高,在使用过程中对着火设备造成的二次损伤也较小的特点,但是如果不能正确使用也可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固定式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简称CO_2系统)是现代船舶消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正确使用该系统是灭火的关键。作为船舶安全检查人员,笔者在对船  相似文献   

19.
通海阀内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海阀是船舶内部管路系统与外界连接的重要装置,主要用于各管路海水注入和排出的控制和调节.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全船各系统甚至整个船舶的性能。在实际使用中发现,通海阀噪声振动加速度偏高,对船舶声学性能产生影响。因此,以通海阀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软件对通海阀在不同的开口度和流量下的内流场进行数值计算,给出通海阀阀腔内的速度场和压力场图.根据该可视化结果分析影响通海阀性能和产生噪声的原因,为通海阀的内流道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船舶电力系统采用高压装置时,应注意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船舶高压配电系统设计时对三相三线中性点绝缘系统或三相三线中性点接地系统的选用,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船舶高压电站的高压发电机与主变压器高压侧均宜采用三相三线中性点绝缘系统和岸电(3~10 kV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保持一致。根据各船舶规范的有关要求与岸电高压系统防止误操作的经验,结合对多艘船舶高压电力系统的设计与实践,总结为"八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