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溶是贵州城市道路的修建中最为常见的地质问题。高密度电法具有数据丰富、效率高等优点,是岩溶勘察中最常用的物探方法。本文以贵安新区黔中大道(三期)道路工程K0+400~K0+540段岩溶路基为例,论述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有效查明了岩溶的分布范围和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2.
介绍水域高密度地震映像勘察方法,论述该方法中震源技术、GPS定位及测量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和资料处理技术,不同于常规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的特点。通过对泉州造船厂的海上地震勘察,并结合地质钻孔资料对映像时间剖面进行综合处理和解释,查明该区水下地形的起伏及变化情况,覆盖层的分层、深度以及基岩面的埋深、起伏与构造情况。结果表明,地震映像资料解释结果与海上钻孔资料基本一致,地震映像法是一种用于海上探测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近海工程物探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地震映象法在水域工程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映像法是一种可提高勘察质量,缩短勘察工期的有效方法.简要介绍地震映像法的工作原理、工作方法和技术等内容,并通过几个工程实例,分别从地震映像法对水深的勘测、对软土分布与厚度的勘测、对基岩面起伏与埋深的探测3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首先对物探技术在勘察工作中的选则与使用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后对勘探过程中检测物探技术的勘探地震反射波与勘探透地雷达发射技术的检测方法、勘探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比较实际勘察结果与物探技术勘察结果,验证了高速公路的施工过程中使用物探技术勘探地质,能准确地掌握地下溶蚀、溶洞的情况,达到了预期要求,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5.
孙成科  王赢 《中国水运》2014,(2):292-293
在对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的探测过程中,地震映象法是一种新型的水域工程物探新方法。在地铁、码头、隧道、桥梁等近海工程和高层建筑中使用非常的广泛。具有施工空间要求小、施工效率高、施工灵活等方面的优点。基于此本文对港口地质勘察中地震映像法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浅地层剖面探测与地震映像法探测的应用对比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应用原理、工程实例、应用效果分析等方面,对比分析浅地层剖面法和地震映像法的勘探特点.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对比分析浅地层剖面法和地震映像法在海域覆盖层(软土层)的沉积序列类别划分、海底基岩面勘探、海底基岩突变处(暗礁、风化深槽等)、海底管线探测等方面的应用效果,辩明2种物探方法的优缺点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7.
石林月湖水库系利用岩溶洼地天然湖泊修建而成的一个中型水库,此灰岩地区岩溶发育,近年来,水库渗漏较为严重,为确保水枯的长期安全运行,故对水库周边进行高密度电法物探检测。在研究区,首先利用高密度电法仪进行探测,之后对采集到的视电阻率数据进行成图,通过结合测区实际地形情况对探测结果剖面图进行解释、分析与评价,进一步查明了水库周围的岩溶发育及分布情况,并为水库安全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与高密度电法在隧道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物理勘探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勘察手段,本文从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和高密度电法二种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工作原理着手,通过实例说明其在隧道工程勘察中,根据具体的现场条件,应选择适合的野外工作方法和室内资料处理方法。同时,说明了这两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所侧重,只有根据其勘探成果,进行联合解释,相互印证,才能有利于提高勘探的解释精度和可靠性,最后提出了这两种物探方法在应用时一些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高密度电法的技术原理、优越性及设备组成,通过对阁丫沟大桥下伏岩溶的高密度电法技术应用成果分析,说明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能准确地查明地下岩溶情况,推测埋深和规模,并通过钻探验证其在岩溶勘察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地下岩溶发育改变了岩体的结构和强度,对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构成了潜在威胁。文中以某岩溶工程场地为研究对象,在应用物探、钻探等联合勘察手段查明场地内溶洞分布范围、发育规模和形态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半定量和定量的方法进行溶洞不稳定综合评价,并以此作为判据最终划分场地岩溶地基不稳定区。这为工程建设前开展有针对性的地基处理,合理布局建筑方案及保障工程场地的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韶关芙蓉隧道穿越煤矿采空区为研究背景,采用高密度电法、探地雷达法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开展综合物探技术在隧道穿越采空区探测中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综合物探技术可克服单一探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勘测该技术提高地层的勘测精度和外业勘测效率;芙蓉隧道场地内地层为松散覆盖层、煤系地层、灰岩与砂岩层,且有煤层采空区、溶洞等不良地质,研究结果可为后续采空区治理和隧道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高频大地电磁法在宜万铁路隧道岩溶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坡拉 《中国水运》2009,(8):195-196
宜万铁路沿线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地表岩溶类型齐全,地下岩溶洞穴十分发育。运用高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对宜万铁路深埋岩溶隧道进行勘察,根据勘察的视电阻率异常区,设计钻探井位。根据已开挖的资料统计,较大型溶洞暗河均位于电磁测深的低电阻异常范围内。本文以大支坪岩溶隧道为例,说明高频大地电磁法是一种有效的铁路岩溶勘察方法,适用于复杂地形条件下深埋岩溶隧道的勘探。  相似文献   

13.
溶洞是岩溶经过常年水流侵蚀而形成的一种地貌,我国是世界上岩溶分布最广泛的国家。而溶洞处理则普遍存在于工程施工领域或路线优化工作中,施工单位通过展开有效的溶洞处理方案和措施来防止工程安全风险加大,从而进一步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因此本文重点讨论了溶洞处理方案的施工方法和相关技术要求,希望能够给有关工作人员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一个花岗岩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为例,初步探讨通过机械钻探和物探(高密度电法)相结合,进而划分花岗岩风化分带的分析方法和经验,同时评述了物探方法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密度电阻率法兼具剖面法与电测深法的效果,并具点距小、数据采集密度大、能直接反映基岩起伏状态,高密度电法测量的二维地电断面能较直观地反映基岩界线基岩构造,能够了解与围岩存在电性差异的断裂构造[1],在寻找地下水,查明采空区,探测岩溶发育带和划分地层诸方面得到了应用[2]。本次高密度电法勘探工区为某宾馆拟建场址,勘探结果证明高密度电法应用在山区地下水勘查中具有较好的实际效果和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工程实例,论述了浅地层剖面探测、地震映像勘探、侧扫声纳、磁力测量等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海域工程勘探中的部分应用,并简要分析物探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缺陷。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在介绍了物探技术在地质勘察作业中的应用及其原理的基础上,对技术应用中所涉及到的反射波与雷达发射技术、高密度电阻率检测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不同勘察方式所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溶岩地区的建设施工中选择物探技术,能够更加准确的勘察出地质特点,对溶蚀、溶洞相关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保障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李东 《水运科技信息》2010,(5):34-35,63
溶洞顶板稳定性是岩溶区一个重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文中以贵州岩溶区花鱼洞大桥桩基下隐伏溶洞为工程背景,综合研究了溶洞顶板的稳定性。针对实体工程,运用定性、半定量和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桩基下伏溶洞顶板安全厚度大于6.4m。花鱼洞大桥贵阳岸下覆溶洞全部贯通,通过分析贵阳岸典型断面的位移矢量分布,得出最大位移达到60mm,位于中轴线拱座处,与现场开裂情况基本吻合,建议对贵阳岸拱座和4号桥墩下的岩溶进行回填加固。  相似文献   

19.
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不良地质现象的威胁,如不能及时发现将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所以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施工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地质雷达是分辨率较高的一种物探仪器,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在超前地质预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对于掌子面前方的溶洞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黔大高速东清段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其土老冲隧道和保罗山隧道的隧址区的不良地质现象为岩溶,属于典型的岩溶隧道。通过对实际预报案例的研究,分析了岩溶裂隙和溶洞的雷达波形特征,以期对今后该区域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地质雷达图像解译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罗胜平 《水运工程》2014,(12):211-214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因此常需对溶洞进行处理,通常采用定性的方法对溶洞特征进行分析,以选择合适的工程措施。结合某码头工程实例,提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更加准确地判断岩溶特征,从而采取更加合理的工程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