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徐炬平 《中国水运》2008,8(1):103-105
加筋挡土墙是由填土、筋带以及墙面板三部分组成,是一种复合体结构.但加筋挡土墙在建成后却易发生了轻微变形以及严重失稳变形.本文通过对加筋挡土墙失稳原因的分析和失稳特征的认识,复合运用挡土墙加固的三项常规技术(锚喷、注浆和预应力锚固)来治理失稳加筋挡土墙.  相似文献   

2.
在特定工况下,采用短加筋挡墙是不得已的选择。本文采用Plaxis数值模拟软件,对三峡库区某短加筋挡墙受力与变形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短加筋挡土墙体与被挡土体之间存在明显的位移突变现象;短加筋挡墙水平位移在挡墙中部偏下的位置最大,呈“腰鼓状”鼓出;筋材与挡墙中打设的锚杆连接后,能明显改变筋材的受力和变形情况,加筋效果更接近于正常设计加筋土挡墙。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加筋挡土墙筋带末端设置锚碇块,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预制混凝土面板锚碇式加筋挡土墙,并结合欧美规范提出车辆荷载撞击极限状况下的结构验算方法。将国内外规范进行对比,指出国内外加筋挡土墙规范的不同之处。实际工程应用表明,该新型预制混凝土面板锚碇式加筋挡土墙结构更优、用料更省,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加筋土挡墙的力学特性进行数值分析,对直立式加筋土挡墙墙面变形、墙内土压力的分布规律作了探讨,分析计算表明,直立式加筋墙的特性明显区别于重力式挡土墙,在工程设计中,直立式加筋墙的设计不应同刚性结构设计计算一概而论,在此基础上,文中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基于变形控制的加筋土挡墙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加筋挡土墙工程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方法大都基于朗肯土压力的极限状态设计法,没有考虑变形的影响.而变形破坏或局部变形破坏造成的加筋挡土墙坍塌事故却屡见不鲜.从加筋体拉力计算、加筋体布置设计、加筋体与填料选型配对、地基设计和排水设计5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并探讨了基于变形控制的加筋挡土墙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良 《中国水运》2010,(6):216-217
运用的双绞合六边形钢丝网制工程构件技术,应用于路肩加筋挡土墙中,以机编钢丝网箱填石构成墙面板,以钢丝网面作为拉筋材料,面板与拉筋无联结制成工厂化构件,该结构即为加筋格宾。文中则对加筋格宾挡土墙的应用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直立式加筋土挡墙的结构特性,从细观角度出发,通过颗粒流分析程序PFC2D建立直立式加筋土挡墙离散元数值模型。研究直立式加筋土挡墙的作用机理,从细观角度对挡墙位移场、应力场、接触力链在外部荷载作用下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筋区域土体水平运动趋势比未加筋区域更加明显,但是土工格栅对土体的阻抗作用有效地减小了加筋土区域土体的水平位移。挡墙加筋区域应力水平整体低于未加筋区域,同时加筋区域强力链数量明显多于未加筋区域,说明土工格栅起到了加固土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土压力理论根据墙后土体极限平衡所得,没有考虑极限状态下土体的速度边界,为上限解或下限解.文中基于滑移线法,利用上下限定理,对墙后土体的静力场和速度场进行了计算,分别求得考虑和不考虑墙土摩擦时,土体中的应力场、速度场和土压力分布.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墙土摩擦时,极限状态对应的速度边界条件为挡土墙转动加平动状态;不考虑墙土摩擦时,土压力和朗肯土压力一致,对应挡土墙平动状态.  相似文献   

9.
对复合接筋带加筋土路基的施工过程、工艺以及加筋土路基工程中档墙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描述,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技术指标,并分析了施工质量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10.
田超  李永刚 《水运工程》2015,(7):167-170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平动位移模式、非极限状态刚性挡土墙的土压力和小主应力拱。结果表明,非极限状态下,墙后土体存在梯形状相对位移区,其大小随墙体位移增大而增大。非极限状态挡土墙土压力呈凸曲线分布,墙体位移大,总土压力小,总土压力作用点到墙底的高度为0.28~0.36倍墙高。非极限状态下墙后土体的小主应力拱曲线为指数曲线:墙体位移小,曲线曲率较大;墙体位移大,曲线较平缓。  相似文献   

11.
依据实际工程采用的格栅箱体加筋挡墙(CGR)新型结构,建立了基于自洽理论的筋土复合材料力学模型,并对土工格栅箱体结构的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分析提出了格栅箱体加筋墙墙后土压力计算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格栅箱体加筋墙的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土工格栅箱体加筋挡墙内部力学特性分布合理,能够较好地适应实际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2.
潜在破裂面的确定是加筋土挡墙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文中假定加筋土挡墙的潜在破裂面由墙顶竖向张裂缝与通过墙趾的朗肯主动破坏面组成。将筋材对土体的约束力当做外力,与墙面板对土体反力的合力作为土体所受到的侧向力。当土体处于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根据摩尔-库伦破坏准则,可以推导出墙顶张裂缝的开展深度。推导结果表明筋材的作用使得张裂缝深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
本新型地连墙用可焊抗腐型垫板的设计思想是利用地连墙用可焊抗腐型垫板板身在土体、地下水或海水接触时不易发生电解腐蚀的特点,从根本上杜绝地连墙腐蚀通道的产生,有效的保证地连墙主筋保护层厚度,提高了钢垫板附近混凝土抗裂、抗剥离的能力,阻断钢垫板与钢筋笼的锈蚀路径,避免了钢筋笼主筋出现锈蚀的问题,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上下限原理的推论,分析不连续速度边界下土体中不连续应力场和不连续速度场。根据应力不连续线和速度不连续的性质,在考虑有重土,土体和墙体摩擦情况下,通过数值计算,解三类边值问题,求得不连续速度边界下挡土墙墙后土体中的静力场。同时对对应的机动场进行分析,找出了满足速度边界条件的静力场,解得不连续速度边界下挡土墙土压力的严密解。计算结果表明:当不考虑土重、土与墙体之间的摩擦时,结果与前人成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内爆载荷作用下的船舶加筋板,提出了计及带板影响的4种加筋板等效设计方法。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对等效设计的加筋板进行内爆仿真计算,获得效果最好的加筋板结构等效设计方法,并与不考虑带板影响的等效设计方法进行对比,还探讨了加筋腹板高度和加筋数量等因素对加筋板等效设计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保留加筋,保证加筋(计及带板)截面积相等,且抗弯模量和惯性矩尽可能与原型接近的等效设计方法(即等效设计方法Ⅰ),等效设计的加筋板的内爆变形模式与原型保持一致,内爆动态响应的相对偏差最小。加筋腹板高度越高,加筋对于加筋板抗爆的贡献越大。对于不同的加筋腹板高度,等效设计方法Ⅰ最为有效。加筋的数量越多,等效设计方法Ⅰ的效果越好。在进行加筋板等效设计时,保持加筋与带板横截面积比值的变化量小于0.73,且抗弯模量和惯性矩尽可能与原型接近,等效设计的加筋板的内爆动态响应与原型的相对偏差可保持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6.
董琴  杨平  邓军林 《船舶工程》2015,37(4):70-73
基于裂纹问题的复变应力函数、Paris位移公式和变分原理,对板材和筋条均含裂纹的加筋板结构的应力强度因子进行了分析求解。对加筋板离散化,忽略受拉时筋、板弯曲的影响,结合Paris位移公式对加筋板中含中心穿透裂纹的板材在单向拉力 和加筋条的剪力作用下的位移进行了计算;应用变分原理对含边裂纹的加筋条结合筋条和板变形协调方程求解筋条对板的节点剪力作用,从而求解了含裂纹加筋板的问题。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应力强度因子随板材和加筋条上裂纹扩展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加筋条刚度和加筋条间距变化对裂尖处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应用于海工平台的大吨位系泊绞车存在卷筒设计重量较重的问题,文章设计了3种类型的加筋结构,以分析加筋结构对卷筒应力状态的影响,从而达到优化卷筒重量的目的。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析了3种加筋结构的卷筒,并和无加筋结构的卷筒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筋结构可以较大地改善卷筒应力状态,且环筋和T型筋结构对改善卷筒应力状态较为明显,这将对海工平台大吨位系泊绞车卷筒的轻量化设计及减重降本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应用于海工平台的大吨位系泊绞车存在卷筒设计重量较重的问题,文章设计了3种类型的加筋结构,以分析加筋结构对卷筒应力状态的影响,从而达到优化卷筒重量的目的。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析了3种加筋结构的卷筒,并和无加筋结构的卷筒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筋结构可以较大地改善卷筒应力状态,且环筋和T型筋结构对改善卷筒应力状态较为明显,这将对海工平台大吨位系泊绞车卷筒的轻量化设计及减重降本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上下限原理的推论,分析不连续速度边界下土体中不连续应力场和不连续速度场。根据应力不连续线和速度不连续的性质,在考虑有重土,土体和墙体摩擦情况下,通过数值计算,解三类边值问题,求得不连续速度边界下挡土墙墙后土体中的静力场。同时对对应的机动场进行分析,找出了满足速度边界条件的静力场,解得不连续速度边界下挡土墙土压力的严密解。计算结果表明:当不考虑土重、土与墙体之间的摩擦时,结果与前人成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带减压平台挡土结构的土压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有效地减少主动土压力,常常在挡土墙后设置减压平台。减压平台限制了墙后滑动面,此时滑动土体不再是一个楔体,无法采用朗肯理论、库仑理论计算土压力。减压平台的位置不同、长度不同,都会影响土压力的大小和分布。建立长、短减压平台的判别模式,探讨不同种类的减压平台土压力计算方法,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