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核电厂取水拦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拦污网及高桩承台已经在核电工程中得到了广泛使用。通过某核电厂取水拦污设施波浪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拦污网主缆绳及高桩承台在不同拦污网堵塞率条件下的受力变化。根据测试结果,建议主缆绳的直径增大至48 mm或更大,考虑到高桩承台的受力较大,建议拦污网的堵塞率不超过20%。有关成果可为取水拦污设施的结构设计与选型提供参照与指导。  相似文献   

2.
核电厂取水多采用取水明渠的形式,取水明渠的设计中,拦污能力是一项关系到取水安全的重要设计项目。本文基于国内某核电厂取水明渠改造项目,通过各优化方案的对比,介绍了提升取水明渠拦污能力的设计优化过程,可为今后同类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核电厂日常运营中对取水水质的要求,在滨海核电厂海工设计中进行了防冰、拦污设施的设计。总结了设计思路和原理,针对具体工程实例,充分调查研究、收集基础资料,合理布置平面位置;结合工程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进行防冰、拦污工程的结构设计,并介绍了工程实例的结构设计方案、拦冰和拦污网片方案,以及相应的日常拆装工艺方案。从总平面布置、结构方案、工艺和造价等方面,表明防冰、拦污设施与核电厂的日常维护相结合,可以达到良好的控制水质效果。本文提出的防冰、拦污设施的布置和结构方案,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于洋 《珠江水运》2021,(7):101-102
本文结合海阳核电厂取水拦污改造工程中沉箱出运安装施工,对沉箱出运工艺进行了分析和介绍,由于本工程施工水域水深不足、沉箱达不到浮游稳定状态且由于已有拦污网无法在施工期内拆除,导致无法实现起重船浮运沉箱至基床位置进行安装,最终确定采用起重船吊运沉箱至自航甲板驳上,运输沉箱至防污网外侧,由起重船将其吊越拦污网内,再采用浮箱施加100t助浮力达到稳定状态后由拖轮拖运沉箱稳定浮运至基床进行安装的工艺,该工艺成功解决了等工程中碰到的一系列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内外海洋环境的不断变化,拦污网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本文作者通过查阅标准规范文献并结合福建福清核电厂实际情况,简要介绍拦污网的设计、使用及后期维护,希望可以为其他相近工程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以国内某电厂取水明渠拦污网工程设计为实例,介绍拦污网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案,并总结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滨海核电厂施工期对于淡水的取水需求,基于港工传统的沉箱结构,设计了一座异型沉箱结构作为某核电厂施工期的临时取水设施,总结了核电厂取水设施设计中应考虑的平面和结构布置要点。以港口工程相关规范为基础,对土压力、波浪力和可变均载等荷载进行组合,计算异型沉箱的稳定性和结构内力。从布置、计算和造价三方面表明以异型沉箱结构作为滨海核电厂的临时取水设施是可行的。本文提出的异型沉箱结构的布置和计算方法,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了阻止垃圾杂物进入进水渠道,堵塞格栅,需在取水口前端设置拦污网,对表层漂浮物进行拦截,以保障电站的正常运行。本文介绍了电站进水渠道拦污网的一种设计方案,并给出了详细计算方法。拦截网建成后效果明显、维护简单,可供存在类似问题的电站等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9.
白帆  武霄 《港工技术》2015,52(3):45-48
取水工程为核电厂重要构筑物,按照较高的核电标准设计往往断面较大,在保证取水安全的前提下,分析不同工程的使用要求,有针对性的的进行优化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以田湾核电取水工程为例,分析优化设计过程,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往核电工程中含有重要厂用水的取水明渠防波堤按照抗震Ⅱ类物项设计,结构尺度大,造价高。以太平岭核电厂取水明渠防波堤为例,分析优化抗震设防标准,按抗震Ⅲ类物项设计,并验证极限安全地震动时的位移变形。在确保构筑物安全可靠的同时,降低了工程投资,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TK-2D软件建立了连云港港和田湾核电站海域的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对连云港港口扩建(旗台港区3.5 km规划)方案对田湾核电站已建取排水工程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了取排水明渠口门附近岸滩的冲淤变化及取水口设计水深等深线的位移。针对连云港港扩建造成的影响,对田湾核电站取水工程2种措施方案(即取水明渠向东延长方案和取水明渠及拦沙防波堤同时向东延长方案)的泥沙冲淤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常用的经验公式进行了校核。研究结果表明:(1)连云港港口扩建后,己建的田湾核电站取水明渠口门附近水域形成了泥沙淤积环境,滩面将会淤高,设计的取水口门水深等深线将会外移1402 m,核电站正常取水将会受到影响,必须采取工程措施;(2)取水明渠向外延长方案延伸段会发生明显淤积,取水明渠及拦沙防波堤同时向东延长1500 m可保证取水明渠口门设计水深,取水明渠内的泥沙淤积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某滨海核电厂循环冷却水及重要厂用水均取用海水。厂址总体规划分期建设,根据核电站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取、排水要求,并结合潮流、波浪、泥沙、温升、地质等因素的研究,确定海工工程采用明渠取水和明渠排水,取水明渠和排水明渠间共用一条中隔堤,堤体采用斜坡堤结构形式。在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动态管理,适时调整设计、施工管理,优化中隔堤设计方案,为整个项目节省工程投资,提高核电厂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王广聚  李文丹 《水道港口》2013,34(3):219-224
文章研究了台山核电厂重要厂用水系统纳潮取水工程。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自然条件和岸滩演变。分别建立了工程海区二维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并根据实测资料对夏季和冬季全潮水文进行了验证。在经验证的数学模型基础上,研究了重要厂用水系统纳潮取水工程实施后的潮流变化及泥沙回淤情况。结果表明,重要厂用水系统纳潮取水工程实施后,流场变化仅局限于安全取水工程附近小范围海域,进水前池附近水域泥沙年冲淤和骤淤都不大。因此,从潮流、泥沙角度考虑,重要厂用水系统纳潮取水工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主要论述泵房前池水位波动控制标准的提出、相关规范要求以及水位波动模拟和测定方法,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泵房前池水位波动控制标准以及长周期水位波动影响进行初步探讨。针对采用取水明渠+岸边式泵房取水的滨海核电厂取水泵房前池水位波动控制问题,对极端气象条件下(如100 a一遇高潮位+50 a一遇波浪)的短周期水位波动控制标准宜进一步放宽控制标准,对设计基准洪水位+台风浪作用下由于长周期波引起的泵房内水位波动情况需予以考虑,避免由于长周期波动对泵房内相关操作平台和电气设备,以及对厂址防洪可能构成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结合近年来国内实施的若干个滨海核电厂设计实例,从核电厂海域工程构筑物承担的防洪、取排水和大件吊卸运输等功能展开论述,重点分析厂址防洪与厂坪高程、护岸高程设计之间的关系,不同取排水方式的优缺点和适应性,取排水构筑物常用的平面布置方式及所考虑的取水安全、温排水、潮流、泥沙和波浪等因素,大件码头平面布置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夏悟民  贾立新 《港工技术》2012,49(3):12-14,27
田湾核电厂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北,距连云港港区约5 km,共建设8台1 000 MV级的核电机组。基于核电厂工程海域近、远期相邻工程的相关规划,综合分析本工程海域的自然条件等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核电厂扩建海域取排水工程的可行性和总平面布局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相关模型试验的成果,提出工程总平面布置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7.
某核电工程海域属于典型的淤泥质海岸,淤泥较深。以核电厂海工工程取水南堤为例,对爆破挤淤、挤密砂桩及开挖换填三种地基处理结构方案,从施工工艺、环境影响以及处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影响3种结构方案工程造价控制的难点,对防波堤基础处理投资控制有一定的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网-栅结构围油栏拦油性能,基于不可压缩黏性流体的N-S方程和流体体积分数方法(VOF),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实验。在不同流速下,对其临界失效速度进行了验证;拦网孔隙率变化,对网–栅结构围油栏拦油特性影响不大;溢油区域相对围油栏初始位置的不同,对围油栏拦油效果则有显著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应当注意网–栅结构围油栏的使用环境,合理确定围油栏的布设位置,防止不必要的拦油失效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取水工程对港池内水流及泥沙影响问题,以黄骅港综合港区港池取水工程为例,通过在分析工程区域自然条件和泥沙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三维数学模型的方法,从潮流、泥沙角度分析各取水方案对港池内水流条件和泥沙回淤的影响。结果表明:取水工程实施后整个港池内流速均不大,除取水口外,流速均在0.1 m/s以下。取水工程不会造成周边水域泥沙场的改变,对进港航道及港池淤积影响不大。取水工程实施后在设计最大取水流量范围内不会影响港口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0.
基于滨海核电厂取排水工程设计实践,分析了工艺要求、阐述了设计逻辑并明确关键技术。取排水工程关键技术包括温排水扩散试验研究、波浪对构筑物的作用、泥沙冲淤试验研究、结构形式与地基的适应性、海洋生物或异物防治等方面。归纳总结了明渠、管涵、明渠管涵组合等3种取水形式和明渠、管涵两种排水形式的应用,介绍核电厂关于泥沙淤积和取水口堵塞的运营反馈,分析核电厂取排水工程面临的新形势,展望设计优化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